达能:胜负师的中国死局(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14:15 商务周刊

  按照当时双方的合资协议,达能投入技术资源,光明负责本地奶源、销售。何毅发现问题最多的就是奶源,“奶牛生病不产奶,当地奶农经常打四环素,结果挤出的奶抗生素高,蛋白质含量很低,这样的奶不发酵,没办法做酸奶。国外每天只挤两次奶,当地奶农挤三次,加上饲料不好,蛋白质等固体含量很低。国外奶的固体含量是16%,中国奶10%都不到。国外11吨奶可以做1吨奶酪,而中国15吨奶也做不了1顿奶酪。所以这些奶是没用的。”

  在何毅的敦促下,王佳芬对奶源进行统一管理分配,将蛋白质含量高的转给何毅,同时改变收奶规定,按照固体含量来检测牛奶,培养奶农科学喂养。何毅开心地说:“虽然我们吵架,但她也经常以我为例子教育光明的干部,说对光明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冲击。”

  王佳芬也对这段合资岁月有很深的感触:“合资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和何毅商定建立一个每月见面的沟通机制,我随时帮他解决我们这里的问题,何毅主动进攻酸奶市场,让合资企业正常运转。我们的沟通机制很有效果,而我也收获了让达能的合资公司发挥鲇鱼的作用,让它去搅动光明这头沉睡的狮子。”

  达能酸奶进入上海市场时,由于何毅主持做了充分的调研,研究出上海人喜欢甜、滑、细的口味,因此达能酸奶很受上海人喜欢。再加上何毅出策王佳芬在光明奶站铺冰箱等行销手段很有效,达能酸奶在上海一炮打响。这也是达能在华赢得的第一场有市场意义的胜利,让巴黎的达能总部兴奋不已。

  “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达能就追加投资,产能不够了。投资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持平了。”说到此处,何毅依然会有点兴奋,“我就跟光明谈希望用他们的二厂全厂来生产酸牛奶。”他认为,关键是这时达能集团对中国市场开始有了信心,“然后达能开始做饼干、做酱油,红火了起来。”

  采访中,王佳芬对此也记忆尤深,至今这些与达能合作之初的故事仍然令她动情至深,“那是我们和达能的一段热恋期,现在想来还非常美好”。

  夭折的酸奶

  那时正值欧洲经济不景气,达能集团开始“逐鹿”全球新兴市场。何毅带领上海达能酸乳酪公司获得突破性成功后,也把达能集团对中国市场的胃口吊了起来。

  “事实上,达能集团在1987年就成立了广州达能酸奶公司。”何毅回忆说,这个公司成立后一直赔钱,“做的不是特别好,1989年后就停顿了。”之所以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还是当时达能集团董事长老里布(安托万·里布)力排众议要求再试一次的结果。

  达能集团开拓欧洲以外市场的重心当时是在刚刚“变色”的东欧,亚洲尤其是中国更多是“无心插柳”式的尝试,因此,达能集团一开始没有对上海合资公司抱多大希望。“集团总部没有给我任何具体指标,就是试市场。”何毅对《商务周刊》说,“达能当时只投资了120万元,而且几乎都用来买设备,厂房弄好后,账上只剩下不到10万块钱。”甚至公司运营的贷款都是何毅一家一家银行跑出来。

  所以当上海达能酸乳酪公司获得市场成功后,大大刺激了达能集团中国战略的提前部署。1992年11月,老里布坐着私人专机来到上海,拜访了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等政府官员,兴奋地表达了还要在中国投资办4个合资公司的战略宏图,他的友好和决心打动了上海市政府领导,老里布被聘为上海市政府经济顾问。老里布走后,达能高薪聘请了全世界最好的奶源公司做规划,准备与光明大干一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