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内地当代艺术第三次以国家馆形式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一次的策展队伍在当代艺术江湖内引起不小争议。[详细][评论]
巨型而又拥堵的油桶间充斥着中国艺术家的小作品,观众采用“寻找式”观看。[详细][评论]
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赛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 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被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详细][评论]
进入21世纪,变化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总体特征。而在这一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共同性的扩大和差异性的彰显更成为了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交通便利、信息迅捷、经济协作与文化融合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继续推导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动力。然而由全球一体化为基础所形成的共同性的扩大,并没有抹煞世界的众多差异,却是以差异性的存在作为了发展的前提。[详细][评论]
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题:日常奇迹
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题:处女花园-浮现
2009年方力钧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方案,是在其近期创作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最新思考。方力钧的参展方案,一方面立足于中国馆室内空间的具体考虑,试图克服具体空间的限制性而创造出更为独特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又坚持以近期针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创作观念,因此他以40个20-40厘米不等高度的涂金人物雕塑,通过在室内地面集中式矩形排列的摆放方式,打破了自己的旧有作品形式。[详细][评论]
对于中国馆“油库”的展场特色,曾梵志可谓了如指掌。为了达致对空间利用的有效性,曾梵志放弃了其惯常的绘画方式,却借助了装置性的手段。对应于“油库”曾梵志提出了“书库”改造计划,则隐含了当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竞争已经从资源性竞争逐步为知识话语的权力竞争所取代。[详细][评论]
何森以画家的身份创作了数十件尺寸为10 cm至20 cm不等的小幅绘画,组成了名为“太极世界”的作品序列。绘画的内容及相关表达与中国化名称相匹配,堆砌到一定厚度并做平的油画颜料上,用不沾色彩的狼毫小笔勾勒出痕迹,内容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详细][评论]
针对中国馆,何晋渭在前期关注人群生存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去创制一个名为“眼前这个世界真实吗”的装置作品。这个装置由数百个尺寸为18cm×14cm的小幅平面绘画组成,之后通过机器缝纫的方式组成一张大幅的“世界地图”,以今天的视觉组合方式,来重新审测同时代的标志、符号、特殊人物以及社会事件,在矛盾性的放大或缩小之间表现观念的对抗,将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觉随之转换为惊异而陌生的真实感,从而演释出“真实”与“非真实”的世界魔方。[详细][评论]
“刘鼎的商店——艺术乌托邦的未来,我们的现实”,是艺术家针对中国馆的新装置作品,将在处女花园中展出。“刘鼎的商店”,针对“艺术世界中对艺术品要更加像艺术品的无限追求,以及艺术世界中无处不在和时刻被巩固和强化的等级制度及其优越感”等等所谓的社会现实,将艺术品、工艺品、设计品和其它产品进行无差别地混列在“商店”的所属场域。[详细][评论]
多米诺效应的物理道理是: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如果它们的大小一致,速度将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而如果他们的大小不一样,那么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详细][评论]
2009年:“制造世界”
2007年:“用感官思考——用头脑感觉
艺术现在式”
2005年:“艺术经验”“行道无涯”
2003年:“梦想与冲突”
2001年:“人类的高地”
1999年:“全面开放”
1997年:“未来,现在,过去”
1995年:“身份与转换”
1993年:“艺术的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