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跟着味道走昆明

2013年05月09日 08:11  《时尚旅游》

  离不开的味道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昆明美食

  翠湖是个神奇的地方,每到周末,这里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善舞的人们聚集在这里,欢乐地跳舞。在冬天,这里阳光也好,比人更多的是红嘴鸥,它们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过冬,密密麻麻遮过天空。

  诗人于坚之前工作的地址在云南文联,就在翠湖边,而他也出生在这里,至今他的父母依然居住在这里。对于坚和这座城里成长起的许多人来说,这座城的许多往昔都不在了。昆明的老街不在了,夕阳下光滑的青石板上的光辉不在了,翠湖边上法国式的黄色小房子不在了。不断地跟自己的记忆告别。

  还好,无论昆明如何变化,日常生活依然存在于民间。随便的一个傍晚,于坚和朋友们从茶馆出来,准备去一家餐厅吃饭,可以选择的种类很多,傣族菜或者版纳菜,红河菜或者腾冲菜,走进一家菜馆,进去就有一桌刚刚空掉,杯盘狼藉的桌子,伙计马上收拾干净,点菜。点菜也不照菜谱,而是直接到厨房里去,那里各种生菜熟食已经摆好,想吃什么点什么。

  50 后的于坚,光头,敦厚的身材,穿着黑色的风衣,有时候戴着黑色的墨镜,看上去像是帮会里的教父。存在于他幼时记忆中的昆明是金黄色的,建筑、植物都带着这种色调。在他小时候似乎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的印迹,他的奶奶每天下午3 点都会准时拄着拐杖去街角的燕鸿居吃“晌午”,类似西方的下午茶,每次都会点红油水饺。奶奶保持着旧时代的风范,头发梳得很亮,胸襟上别着一块干净的手帕。

  60 年代之后,日常生活以革命的名义消亡了,或者转入地下,美食不存在了,厨师不存在了,一个城市只有几家国营餐厅,做着八个样板戏一样的菜品。风雅、气度、闲适,都成了改造的对象。厨师的厨艺只能在夜深人静的厨房里偷偷显露,植物年年生长,滇池里的鱼年年丰收,后来人们围湖造田,滇池不在了,周边的农田也没有了。

  一个缓慢的城市, 看来,只能存在于内心里。昆明是朝向南方的,是朝向东南亚,那里有一个意义分明的境界,而并非朝向东方,这一直是被遮蔽的现实。这是个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城市,也是一个“不时不食”的城市,这城市的目的简单得很,就是为了过好每一个日子,按照季节和蔬菜,春捂秋冻,夏天吃菌子,中秋尝宝珠梨(昆明古代就有名的贡梨),春天喝阳春米线,冬日吃火锅。于坚也会在家里做两道拿手菜宴请朋友,他不会做一大桌子菜,每次制作一两道菜,每道菜都做的足够吃,“菜上的太多,人们就不知道哪个好吃了。”    那日,我们从文林街的布拉格咖啡馆出来,去了翠湖边上的一家傣味菜馆,点了稀豆花、烤鱼、牛肉汤、鬼鸡,还要了米酒,外面的夕阳似乎停滞,车流缓慢,人群嬉闹。我问于坚,你去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想过离开昆明?他回道,每次想到昆明种种原生态的食物、温暖的天气和灿烂的阳光,就会叹一口气,又回到了昆明。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寻味春城街巷

  寻味春城街巷

  跟网友“敢于胡乱”约在云南大学门口见面,他来了,穿着一件灰色外衣,骑着电动自行车,背着一个摄影包,眼睛细长,一笑就出褶子,偏瘦,没有一个吃货标准的肥腻,而有一个户外探险者的不辞辛劳感。在此之前,我读过他写的文章,看过他的博客,他写美食,只写云南本地美食,只写自己去过自己吃过的美食,他给我打开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云南美食远远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横平竖直,而是充满沟壑,每隔三五十里路,就有不同精彩处。

  我们去圆通西街闲逛,他熟练地指点着周边的馆子,“这一家柠檬撒好吃,其他的不用点。”“这一家烧烤店开了29年了,他们家烤豆腐一流,一会我们排个队。”“这个店的豆腐不错,但是一定要跟他们说蘸水里多放点辣椒。”“他们家好吃还算好吃,就是油不太好。”“这家是德宏菜,跟版纳菜有很大的区别,你知道区别是什么吗?”    他一路点评,我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暗自高兴:找对人了。从吃上,昆明是一个集成之地。如果北京是集全国各地之食,那么昆明就是集云南地州市之食。流行的趋势也会有不同,比如一段时间昆明市区会流行思茅菜;有一段时间则流行曲靖菜,必然少不了沾益辣子鸡和宣威杀猪菜。如果在人们最熟悉的小锅米线和汽锅鸡之外,选择一款昆明代表性美食,必然是蘸水小苦菜。不论在澜沧江边的叶枝小镇,还是在哈巴雪山下的农家小店,昆明游客都会一手指向清白苦菜。此菜长年流行于餐饮业和家庭,毫无过时的顾虑,冬春干燥季节尤其受欢迎。要是让各州、市、县餐饮从业人员,评选最著名的昆明菜,清水煮不放油盐再打个蘸水的蘸水苦菜,必然名列前茅。

  其实集成之地的特色不是今天才有的。汪曾祺曾经写过不少关于昆明美食的文字,七七八八食物并非昆明原主:气锅是建水的,壮鸡是武定的,火腿是宣威的,乳饼是路南的,乳扇是大理的。

  “敢于胡乱”给我们推荐了一家怪名字的“吗哪”。地方好找,位置就在文化巷巷口,只是人较多,座位有点局促。

  吗哪的菜,保留本地口味以外还有些调整,意思是不那么太辣直到根本不辣。

  如果感到热辣,那么起身转过街口,可以去旁边文林街上的“红蓝白”来份餐后甜点。如果不去西双版纳和德宏,又想尝试一下云南著名的“傣味”,不妨去西坝“创库”的“阮家傣味”。“阮家傣味”是旅昆德宏傣味老字号,口味和远在千里之外的芒市傣味,几乎菜同步、味一致,有不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稀奇食材和菜式。

  傣味普遍偏辣,可以要上一大杯奶甜味的“泡鲁达”,调整一下口感。

  如果想更切近地了解昆明的市井文化,赶街也是不错的选择,昆明周边有四个街天:周三龙头街、周四海源寺街、周六关街、周日马街。

  我们去的是篆新菜市场,以前菜市场在昆明是不存在的,都叫菜街子,沿街设店,农民从自家地里收获了食物蔬菜就拿到菜街子上卖。后来菜街子变成了菜市场,而这家菜市场是昆明规模最大的。一个北方人,在昆明的菜市场很容易逛到眼花缭乱。这里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蔬菜与香料,也有最传统的猪肉和带皮黑山羊。

  一天晚上,我们坐在一个破败的小馆子里吃好吃的地方土菜,喝着甜白酒,据说在将要进入玉溪市的公路两旁尽是些卖这种甜白酒的铺子,酒香飘满整条街。这酒绵绵软软的,像是江南的醪糟,但又没有那醪糟的酸味。一杯一杯下肚,不久便将人带进这座城的语境中去了。

  文/小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