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 17:36 新浪尚品 微博

  [丁建]还有一些建议,就是有一些建筑师留学回来以后,这样更容易的跟外面进行对接。这样也让我们可以走出去,在这方面我希望我们国家给予一些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国家要保护自己的行业,这个需要大的顶层设计。我们和法国有一个合资公司,他们到国外推广设计的时候,有很大的政府支持,就是他们通过政府的基金和扶持给予支持。我想我们中国政府这个层面有可以做一些工作,更多的推动我们这些大师或者是建筑机构走向国际。 [ 2012-01-05 10:23:15 ]   

  [丁建]第二个就是关于行业协会,我们要更多的组织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因为成果是积累的,成果是渐进而来的。比如说你交流一次,他们就认识中国人,了解中国人,我想要不厌其烦的,多组织去交流,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 第三个要发挥建筑业评论的作用。现在我们基本上更多的是方案介绍,一些构思的介绍等等。真正围绕这个建筑物体现的文化背景、文化导向,这个东西很少。所以,通过评论的力量使我们发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完善后评估期的价值。我们很多建筑,在盖之前有很多的评估、评论等等,其实盖完以后它的经济、实用、评价,这个比前评估更重要。有了后评估,才能影响我们今后的设计树立正确的方向。还有一个就是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繁荣文化创作前提之一,我个人认为就是要保护文化产权,有了这种保护才能促进它的发展。 [ 2012-01-05 10:24:08 ]   

  [丁建]最后一点,企业要做思想转变,逐步走向国际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有的时候经常想,我特别佩服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他们怀着理念到另外一个国家传承他们的理念和思想。如果我们的建筑师怀着这样的理想去弘扬我们的文化,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谢谢大家! [ 2012-01-05 10:24:29 ]   

  [主持人]感谢丁建同志。丁建同志表达了中国建筑师的一个文化自信,他讲我们应该两个建筑市场,既有国内,也有国际,我们也应该走出去,走向世界。丁建同志还给我们提了新的理念,坚持就是成功,交流就是合作。为我们学会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非常感谢!接下来我们请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2012-01-05 10:25:04 ]   

  [朱文一]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与当代中国建筑解析》,纵观今天的中国建筑,物化特征明显,总体上缺少文化特色,建筑不仅是石头,更是石头的载体。这表明只有建筑物化,整体上升为文化,才有可能实现建筑大发展下大繁荣的大好局面。在这里如何建筑文化,成为新时期中国建筑创作的关键时期。与建筑物化呈现出来千篇一律的特点,建筑文化强调特色,追求大千世界合而不同的境界。简单来说建筑文化可以体现出建筑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特色,以这样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梳理当代中国建筑的创作未来发展路径:第一,建筑因时而宜。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自己限定的发展趋向,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建筑,“发展”两个字成为了追求的目标。今天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呢?当然是可持续发展,“发展”这两个字前面加上“可持续”三个字,今天“可持续发展”带领我们今天文化发展的大方向,也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指南。可持续发展既是指自然生态延续,也指社会文化传承。事实上,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已经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前置词。在这样的环境中,形式光鲜、华美,实际上能耗大的建筑会变得丑陋,会遭人唾骂。而拆掉历史建筑,我们的建筑师伴随负罪感度过余生。俗话说“善有善报”,今天我们优秀的历史建筑,怎么优化既有的建筑环境,意味着明天的建筑创作也会延续今天的优秀建筑风格,并以此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创作生态链。建筑因时而宜,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已经深深的打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烙印,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必然选择。 [ 2012-01-05 10:25:48 ]   

  [朱文一]第二,建筑因地而宜。中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域都有优美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东西南北中格局魅力的地域建筑特色。北方建筑坚实浑厚,江南建筑纤细精致,岭南建筑励志空灵,西域建筑粗犷豪放等等形成的建筑地域图景,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中国建筑图景。今天建筑创作提倡建筑要有地域特色,就是要尊重建筑文化原本应该具有的多样性法则。当然建筑创作注重地域特色,不是简单的复原传统建筑,而是要在传承中低于特色中创新。今天如何创造突出地域特色的建筑,成为当代中国建筑面临的课题。事实上,从古今中外的建筑来看,不难发现。优秀的建筑遗产,包括现代建筑作品从来都是根植于对地域特色的深度挖掘和智慧呈现。可以认为地域特色不仅从根本上诠释了建筑原创性的本质,也从一个侧面定义建筑适应性的原则。应该大力提倡中央建筑的创作方向。另外一个方面注重地域特色的建筑特色,又是扭转盲目照搬三代成功现象的兰花,也是一剂打破千层一面,万楼一貌的良药,建筑因地而已,地域特色体现建筑文化合而不同丰富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又一发展方向。 [ 2012-01-05 10:30:31 ]   

  [朱文一]第三,建筑因人而宜。今天我们倡导建筑文化“以人为本”,强调建筑是满足不同的人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中国现在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中国人生活在由各种类型建筑组成的城镇空间中,与此同时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新的生活不断的涌现,这种情况下捕捉、反映、乃至预测社会生活对建筑的新需求,不断探索体现对各类人群细致入微关怀的建筑空间和类型,成为当代中国建筑极具活力同时又充满挑战的研究和创作领域。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不仅要对一般意义上的正常人服务,还要关心残疾人的活动空间,关注女性活动空间,关注中老年人以及80后、90后、00后的活动空间。更要关注处在社会底层的,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了现实中极具活力的中国城市。这说明建筑创作已不单单是单体建筑设计,而是扩展为由各种类型建筑组成的街区和城市空间的创造。建筑创作不仅要做好建筑横线外的本分设计,还要关注建筑横线外的空间,更要创造具有文化兼容性的街区及城市生活和工作空间。建筑因人而异,如何在城市层面体现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包容性,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向。美好人居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在大力弘扬建筑文化的时代,建筑创造不仅要努力探索建筑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物化和文化的特色,实现建筑物化环境文化的升华,开创新时期建筑的新局面,更要为中国建设成为文化大国添砖加瓦。谢谢大家! [ 2012-01-05 10:32:11 ]   

  [主持人]谢谢朱文一理事长。朱院士给我们说了建筑的因时、因地、因人这样创作的理念。也讲了建筑设计的荣辱观,这些建筑形式光鲜华丽,实则耗能,这样的建筑是遭人唾骂。而拆掉我们的历史建筑,也是要有负罪感。朱理事长讲到,我们建筑创作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妇女儿童各方面不同人群需要。非常感谢!下面我们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崔愷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2012-01-05 10:32:36 ]   

  [崔愷]大家好!很荣幸在新年伊始在这样庄严的地方和各位领导、前辈一起探讨建筑文化的相关问题。我发言的题目是《基于本土文化的建筑思考》。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是相伴而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上的大发展、大繁荣举世瞩目,为文化大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基础,而前所未有的开放度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与国际上在各方面的交流,也为文化大繁荣搭建了宽阔的舞台。应该说,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正当其时,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必要举措。相比趁机了数千年的古老文明,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使文化完全处于开放、交融的方面,使当代人的选择性更加充分、自由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各种时尚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与过去的那种民主、革命解放运动时期的文化状态完全不同,反差很大。可以想见如今简单的将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加以弘扬,不见得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应。 [ 2012-01-05 10:36:3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