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三十难立 被掏空的80后要立足何处?

2013年06月18日 07:18  中国新闻周刊 微博

  中国迈入或接近“而立之年”的80后年轻人好像都具有双重人格:一方面努力争上游,尽量不在奋斗中掉队;另一方面,他们内心的依赖感和怀旧之情挥之不去。他们如同过早带上成年面具的儿童。

被掏空的80后三十难立被掏空的80后三十难立

  几千年前,年迈的孔圣人对弟子们谈起了自己“奋斗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弟子们忙把这部极为简短的“自传”记录下来。

  中国人总乐于从伟人身上汲取经验,“三十而立”这句话,便常用来对年轻人“敲警钟”。

  乐于探索的人把“三十而立”视为立下人生的志向和理想,以指引自己未来的人生;俗一些的人则把“三十而立”视为成家立业,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无论立下的是什么,从现实来看,三十岁时,人都该就此脱离“不靠谱”的行列,靠着“立”下的内容来展开各自不同却有方向的人生。

  学者把“三十而立”解读为“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有相对觉解的意识”。

  如今正在“奔三”或者已经“奔三”的普通年轻人,似乎正与这样的境界渐行渐远。他们一边面对着生活的“考验”:加班、职业瓶颈、无车无房、生活质量差....。。一边抵抗着“初老症”所代表的青春流逝征兆,忍受着心理、生理的双重煎熬。

  据新华网报道,在日本20世纪60、70年代,也有被“掏空”的群体,与如今“三十难立”的现象十分类似。在当时的日本,憔悴青年、过劳死的现象屡见不鲜。被称为“城市空心人”。

  细细观察,中国迈入或接近“而立之年”的80后年轻人好像都具有双重人格:一方面努力争上游,尽量不在奋斗中掉队;另一方面,他们内心的依赖感和怀旧之情挥之不去。他们如同过早带上成年面具的儿童,过早地被要求遵守各种规则,约束创造力,但内心总是却拒绝长大。

  那么,他们在三十岁立下了什么?究竟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难立”?你内心的答案又是什么?

  “立”:生命的新感悟 以前考虑怎么痛快 现在考虑怎么稳当

  生于1982年的媒体人董小姐在去年迈入了30岁。在她看来,20岁和30岁的区别,就像行走在两条不同的道路上。

  “20岁的时候,感觉人生就像一条平坦的大路,走在上面无所畏惧;一过了30岁,就会突然考虑起路上的情况,比如有没有车开过,怎么走才稳当....。。内心出现了迷茫和不确定。这么说吧,以前只考虑怎么走才痛快,现在就要考虑‘走得稳’。”

  董小姐说,最先敲响警钟的,却不是与日俱增的“年龄感”,而是她的身体。

  “我自认是心态很年轻的人,所以进入30岁的时候,意识上没有什么感觉,身体却先发出了警告。”以前的她,熬夜到多晚都可以轻松应对,但30岁之后,每尝试一次都是煎熬。头晕耳鸣各种症状一起出现,让她不得不觉得该“悠着点”。

  然后面临的考验就是“感情”。董小姐说,20多岁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就是喜欢,根本不会考虑未来如何。到了30岁之后,虽然还是如以往一般恋爱,却强烈地觉得“需要有个伴”。以前想的是感情,现在却想着要个“陪伴”。想要有个家的感觉,无比强烈。

  “有时候想起,早年间那些恋爱没有结果,很后悔。甚至‘极端’地觉得应该去早恋。”董小姐所交的多数男友都比她小,在情感中的不安全感也一并提升,她比从前更加希望拥有一段可以走入婚姻的关系。

  随之而来的还有对物质条件要求的一并提高。“以前觉得谈物质好像挺俗的,现在看来,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另外,让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到了30岁之后,她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关于信仰。她说,自己想找一个精神寄托的想法,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我会对这些东西有所思考,甚至去寻访一些人,去问问他们对生命的感受,究竟是怎么看的。”

  “难立”:生活的“大鸭梨”

  巨大的生存压力成为这些“奔三”白领的心头伤疤。2010年,一份关于压力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买房、父母健康、婚姻和孩子教育成为白领四大压力源。买房压力、留守老家的“空巢父母”无人照顾的问题等,也成了白领们心里的痛。

  “三十而立?我觉得现在的人是三十难立吧!”32岁的陈小姐如是说。她觉得,无论是孝顺父母、还是面对事业,压力都随着年龄与日俱增。董小姐也说,这一代人是“还没来得及年轻就已经老去”。

  董小姐和陈小姐都是在30岁到来之后,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索。董小姐说,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没有规划地跳槽,而是要想着“更上一层楼”。

  不仅如此,在海外工作的28岁白领冯小姐,在还没到30岁的时候就产生了“紧迫感”。“想想就是一头雾水,没房子没车,还有父母年纪也大了,健康问题需要注意,离家又远,哪个都不好解决!”“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心里的变化和感受确实是很复杂的。”

  “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学者秋风的一段话,道出了如今年轻人“三十难立”,寻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无奈之感。

  结语:

  无论如何,三十岁是人生的一道门槛,站在门槛上的人,也许体验到的是跨越的苦痛和煎熬,也许感受到的是新的理解甚至顿悟。立或不立,未来的钥匙还是掌握在这一代人的手里,种种问题,也只有等待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才智和心灵来解决。

  (部分资料来自新华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