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在每个时代、每个群体身上都普遍存在,如果政策得当,青年公务员所面对的“成长的烦恼”,将会转化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层动力。
在贵州省委工作的青年公务员李雷发现,他已有一个多月没享受过周末双休日了。更郁闷的是,女儿才一岁多,却很少看到爸爸的身影——早上他出门时女儿还没醒,晚上回家时女儿已经睡着。
“熬夜写材料,一改十几遍,加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李雷说。因为回家太晚没有公交车,上个月他打车费花了700多元。
遭遇李雷类似烦恼的青年公务员并不在少数。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倍感焦虑,在省直部门的年轻人苦熬升迁,基层公务员则为了考核指标疲于奔命。
近年来,中国政府强调吸收新鲜血液,公务员队伍日益年轻化。据统计,35岁以下年轻公务员已占到公务员总数的26%,成为各项政策实施的主力军,更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
然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他们的状态和心态,还需要正向的引导和调整。
青年公务员的“新三高”
在体制“城外”的人们看来,公务员是“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的理想职业,就业竞争分外激烈,公务员报考人数不断刷新纪录。然而,一些闯过千军万马的惨烈竞争,终于身处体制“城内”的青年公务员,却患上了“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的“新三高”症。
今年28岁的黄海在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当公务员。初到乡镇工作时,他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做基层工作应该绰绰有余。但适应半年后,镇上的人事、纪检、民族宗教、重点工程管理等8项具体工作都由他一人负责,往往刚整理完人事档案,马上又得赶往驻点村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忙得“恨不得长出8只手来”。
作为计生专员,在贵州息烽县石洞乡政府工作的张晓宇,白天走村串户了解情况,晚上整理核对资料,加班已是常态化。“计生工作实施一票否决制,基层工作人员一旦漏报,就有可能失去工作编制。不能不时刻紧绷神经。”
与此同时,青年公务员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物价,有着初入社会“囊中羞涩”的尴尬。
在贵州省直机关工作的小陈,爷爷在基层一辈子,还只是主任科员,而自己研究生一毕业就考上了副主任科员,亲戚朋友都夸他“有出息”。然而工作3年多了,小陈却很失落:公务员早已没有福利分房,积蓄付不起几十万元的房子首付;没房子就没优势,相亲20多次都未成功。
湖南一名青年公务员说,自己本来在企业工作,考了三年公务员,挤得头破血流,考上后却发现公务员的工作很琐碎,收入也大幅降低。
张晓宇告诉记者,自己每月收入2760元,除去吃饭、交通费、手机话费、送给亲朋好友的各种礼金……每月都所剩无几,实行“阳光工资”后,各种购物卡、福利券也已经成为传说。就算不吃不喝,在县城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十年。
“腐败”、“安逸”、“爽”……这些网络“关键词”让许多青年公务员感到舆论高压,情难以堪,甚至愤懑无奈。“现在群众对政府工作要求高,公务员都处于‘放大镜’之下,言行举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黄海说。
“十年之内不要参加同学聚会。”机关公务员中流传着一句话。在一些青年公务员看来,聚会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的一名研究生公务员说,自己的工资收入只是律师同学的零头。好不容易加班挤出时间参加同学聚会,还要被同学奚落:“你们是父母官”,“你们捧的是金饭碗,吃饭香”,“你们啥都不用自己花钱”……
云南省青年公务员龙杰说,每天打开网络,与公务员有关的基本都是负面消息和各种指责,看了心里很不好受。他认为,现在很多人看公务员时,都戴上了“有色眼镜”,公务员变成了“费力不讨好”的职业。“实际上,现在公务员的工作生活状态,早已不是‘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了。”
他们为什么自信不足
虽“居庙堂之高”,却“处农村之远”;讲得了外语,未必会说“群众语言”。如何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是摆在这些优秀的青年公务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贵州省绥阳县大路槽乡国土所所长王刚说,一些基层青年公务员缺乏与群众打交道、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国家政策理解不到位,不会说“群众话”。一位青年基层公务员告诉记者,他的背包中,总是放着两本基层常用法律法规读本,随时准备用来调解群众纠纷。
共青团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蒋云丽告诉本刊记者,在今年3月对该省900名青年公务员的调查中发现,部分青年公务员自信不足:感到非常自信的仅15.42%,不自信的23.91%;认为身边公务员充满激情与自信的仅为27.37%。
不少青年公务员存在本领恐慌,对自身能力、学习培训、选拔培养等感到不甚满意,认为能完全胜任现有工作的还不到一半。其中,认为本单位对青年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很大的仅14.86%,对青年干部学习培训感到很满意的仅14.08%。
另一方面,只有23.35%的青年公务员认为,他们的个人才干能在工作中得到完全发挥。湖北省的青年公务员周华,就苦于公务员工作的枯燥与琐碎。“‘小周,打个文件’,‘小周,接个电话’,‘小周,发个传真’”……她感觉,创新、自信和激情并不是公务员最重要的品质。在“遵循”与“创新”的徘徊之中,她已不由自主地向老机关作风看齐,越来越墨守成规。
一些青年公务员不经意间忽视了自身与地方发展的紧密关系,认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差距大等外在因素,而不是人才制约。还有人认为,自己是在给政府打工,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还有一些青年公务员的自信并非源于公务员工作的服务性、对各项事业的贡献等,而在于可以从中获得的地位、权力或利益。
调查显示,当前青年公务员的自信主要来自“工作能力”、“领导认可”和“人际关系”,最看重社会保障和个人发展,而不是信仰理想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其中,政法和社保部门的青年公务员自信度最高,他们的自信更多源于工作权力及由此带来的便利等。
一名交通部门的青年公务员说,他曾参与起草过一项交通建设方面的法规,这项政策可以让很多人成为家产上千万的“富翁”,但他自己却只拿着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成为“负翁”。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干部认为,部分青年公务员的这些消极心态可能带来一些隐患。“心存失落感,带着情绪工作,无法真正点燃其内心干事创业的热情,可能导致国家和地方一些政策在基层落实‘打折扣’。”贵州省直机关团工委副书记廖永剑说。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办公室副调研员龙汝军认为,当前多数公务员将领导认可、职务提拔而不是群众认可看作成功的标志,说明部分青年公务员倾向于将“公务员”单纯地视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项事业,忽视了其政治特性和社会意义。
“一些青年公务员未将个人发展与全国、全省发展有机结合,对手中的权力不够敬畏,因此在工作中无法真正‘沉下去’,无法为群众热情周到服务,有可能导致干群关系不和谐。”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马宁宇说。
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青年公务员感受到的压力,一方面来自外界,一方面源于自身,这些压力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赵丽江说。
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通过大规模机构改革,精简编制和干部职数,形成管理者减少、服务者增多的新局面,为公务员的工作量“加码”;各地积极探索公务员聘任制等方式,努力打破“铁饭碗”,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为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加力”。
本刊记者采访的干部、专家认为,应通过构筑完善“三个体系”,打通青年公务员健康成长“通道”,增强青年公务员的自信度,引导青年公务员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提升理解和执行决策的能力。
“第一个体系是完善青年公务员‘评价体系’”。贵州省直纪工委委员、纪检监察室主任陈伟说,他建议多渠道评价公务员,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引导青年公务员“眼睛往下看”。适当提高公务员考核中群众评议的指数权重,科学分析、合理界定,避免公务员考核过程中出现领导干部“一言堂”现象。
其次,要健全青年公务员“职业再造体系”。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刘锐建议,完善上级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培养机制、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流学习制度等。
一方面,完善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让青年公务员在服务群众中获得认可,帮助他们寻找价值与责任的对接,从内心激发激情与自信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完善轮岗交流制度,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青年干部的大交流大融合,从中提升青年公务员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其三,建立青年公务员“中长期成长体系”。马宁宇建议,增加各级青年公务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加强专业化业务培训、中央及地方政策培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综合素质培训等,注重能力、品德、职业操守和岗位认同感的培养。
同时,根据青年公务员成长发展基本轨迹,打造中长期战略规划,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打通青年公务员健康成长“通道”,激发青年公务员进取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把个人发展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压力在每个时代、每个群体身上都普遍存在,如果政策得当,青年公务员所面对的‘成长的烦恼’,将会转化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层动力。”湖北省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陶良虎说。□文/记者王橙澄(文中受访青年公务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