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他们为什么恨撒切尔

2013年04月15日 08:09  新京报

  撒切尔去世了,甚至超过50%的人会为此欢呼……对英国来说,她执政期间是一段暗淡的日子,即便去世,也不能掩饰她犯下的错误。——BBC著名记者詹宁斯

  1989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布莱克浦出席保守党大会。新华社发  1989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布莱克浦出席保守党大会。新华社发



  我带着一个目的来到这个办公室:令英国社会从依赖走向自力更生;建立一个奋起直发的英国,而不是消极怠工的英国。——撒切尔讲述自己的政治哲学

  “在11年半的美好时光后,我终将离开唐宁街。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相比上任的时候,今天的英国已经变得更好。”

  1990年11月22日,上午9点,撒切尔满含热泪用这样的话语结束了自己11年的首相生涯,不同于11年前当选时的踌躇满志,此时的她满脸落寞茫然, “撒切尔是不会转弯的”,此时,她不知道为什么因改革走上巅峰的自己却被改革所葬送。

  在撒切尔离开唐宁街后20多年的岁月里,一方面是她的政治遗产撒切尔主义仍在影响着英国政治,另一方面则是,她曾经最反对的国有化、增税和凯恩斯主义再度成为主流,而她本人也被看做是当今英国经济病的始作俑者,遭到数不清的仇恨与攻击,究竟撒切尔和她的主义错了吗?

  【背景】

  接手一个空洞的英国

  即使撒切尔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撒切尔上台伊始,接手的英国远比现在问题更多。

  撒切尔在自传中写道,1979年胜选后片刻,她便开始思索如何改变英国,“在过去100年的严重打击后,英国已是一个内部资源逐步空洞化的国家,我们的工业至尊地位已面临美国、德国的竞争,而渐渐动摇,这种动摇难以避免”。

  除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内部机制低效率运转是另一个顽疾。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主流理念是大政府、高福利、高税收,经济部门国有化,工会成为重要政治力量。这样的运转机制造成英国政府巨额赤字,GDP降到西方国家最低水平,国有公司不营利,工会时常罢工,并导致政府下台。

  在撒切尔眼中,相比低迷的经济,真正为祸的是英国没有应对之策,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满怀壮志的她要剔除那些“爬不动的螃蟹”,面对这样的挑战,撒切尔感到振奋,她终于能够亲自处理这些“烫手山芋”了。

  【改革】

  谁是撒切尔改革的受益者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信徒,她曾把哈耶克的《自由宪章》摔在同僚面前,“这才是我们所该信仰的!”

  捧着新自由主义的圣经,撒切尔开始用小政府、私有化、削减福利等理念手术刀式改变英国。私有化政策是她最被非议的举措。撒切尔认为,“我们绝不否认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国家干预应该有限度,而在我国,这个限度早就超过了。”

  撒切尔政府逐步推行出售国营企业,以股票形式将国营企业资产转向民营企业,英国股民大幅增加。1986年,政府通过民营化所得的收入达44亿英镑。更重要的是,私有化之后,企业自负盈亏,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同时,她放宽金融管制,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企业、金融业以及中产阶级都从中受益,这些人成为她连任三届的民意基础。

  相比私有化,更加直接触动底层民众利益的是削减福利。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居高不下,政府财政难以为继。1982年,国债已达1000亿英镑,占当年国民收入一半以上,仅国债利息就高达60亿英镑,英国被讥讽为“靠借债度日的安乐国”。

  回顾当时英国所面临的困境,恐怕不能将撒切尔的铁腕改革只归咎为冷酷,毕竟庞大的福利开支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英国需要一个改变局面的强人。

  在福利改革上,撒切尔以 “选择性”代替了“普遍性”,使资助对象仅限于社会最贫困群体,而在住房福利上,即使最贫困的家庭也必须负担房租的20%,不能公费租房。英国社保制度一直遵循所有英国公民都可以享受相应社保。撒切尔认为,这种分配制度导致资源浪费,也无助于激起人们工作。

  对于撒切尔的改革,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撒切尔削减福利主要是实行住房私有化,借此实现英国财政平衡。她只是从价值观上很排斥高福利,但实际上做的并没有说的多,因为撒切尔也知道改革福利会触动最底层利益。”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撒切尔坚决反对平均主义大利,却从未真正触及福利国家的两大支柱——全民医保和全民社保。

  这些改革使英国走出经济低迷,从她的第二任期开始,英国经济开始持续稳定增长。在她第三任期内,英国几十年来首次实现财政赤字转为盈余。

  撒切尔是一位有缺点的政治家。她的优点超过了缺点,但她似乎无视挣扎求生者的困境。她的控制欲最终使内阁中有影响、有才能的人与她疏远,导致她下台。

  ——英国《金融时报》

  【功过】

  撒切尔政策动了谁的奶酪?

  撒切尔执政11年,为英国摘掉了“欧洲病夫”的帽子,但她的改革也带来了副作用,成为她备受抨击的原因。

  纵观撒切尔的改革,那些最深刻触动英国痛处的措施也是她最被记恨的,被触动利益的阶层很难原谅她的冷酷与决绝,例如煤铁矿工人,永远不能忘记1984年那场罢工中的苦涩经历,面对罢工者难以为生,撒切尔也绝不向工会妥协,击溃工会的撒切尔更是将不盈利的矿场关闭并私有化,这直接造成了缺乏其他技能的矿工大量失业。

  而她的放宽金融管制政策虽然令伦敦金融城崛起,但却导致了资本不再对制造业注资,造成了英国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大批工人因此失业。直到今天,保守党都无法取得一些传统工业区的支持。

  撒切尔所坚持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和福利国家理念最大的碰撞,便是效率与公平哪个优先。在撒切尔的改革中,优先效率的她选择了忽视社会公平,最令反对者反感的是,撒切尔坚称,当履行政治与经济责任发生矛盾时,经济的需要应该占第一位。

  有文献指出,当时英国社会公平指标倒退了半个世纪,回到1930年的水平,贫困再次成为严峻问题。低收入者也要交纳个人所得税,高收入者却享有减税措施,造成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值得指出的是,她的私有化政策虽然提振了经济,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高失业率,撒切尔政府11年,失业率一路飙高,甚至一度达到11.3%,但撒切尔却能坚持推进改革,这在当今的西方民主国家很难想象,民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顾虑选票的政府首脑多无法采取撒切尔式的铁腕手段,因此不得不说,是那个时代给了撒切尔创造奇迹的可能。

  对于撒切尔政策留下的负面影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系教授大卫·刘易斯则更加激烈,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撒切尔不仅损害了英国的福利制度,还弱化了独立工会运动,造成了大批人陷入失业。她留下了一个个人主义的、自私的社会,此前英国那种更为集体主义的、相互扶持的社会一去不返。她开放市场引入了国外资本,力度之大远超以往,为2008年金融危机伦敦受害埋下了伏笔。

  总之,在刘易斯教授看来,她可能短期内振兴了英国经济,但从长期来看,却对国家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她的政策酿成了英国社会比以往更加的不平等,她极大地破坏了英国社会的凝聚力。就连她引以为豪的马岛战争,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解决。

  亲保守党的《每日电讯报》为撒切尔鸣不平,认为不能将英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归咎于撒切尔。“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会解决那些生产效率低下、亏损的企业。而且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制造业在GDP当中的比例都在不断下降,但似乎只有撒切尔因此受到责难。”

  LSE政府学院研究员马丁·洛奇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她采取的措施,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能够采用一种更加温和的、更加注重保障底层利益的改革方式,也许会更好。

  田德文研究员则认为,“也许采用温和的措施会好些,但那样,变革的时间会比较长,而要发生的改变,最终仍旧会发生。即使当初执政者不是撒切尔,要想解决当时那么高的通货膨胀,走出低迷的经济困境,采取类似撒切尔改革方式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B04-B05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高美

  【遗产】

  让对手继承的撒切尔主义

  虽然争议巨大,但是撒切尔对于英国的影响延续至今。与她亦敌亦友的贺维勋爵这样评价撒切尔的政治遗产。“她真正的成功不只在于改革了一个党派,而是两个,因为撒切尔主义的理论已经为工党所接受,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撒切尔下台后,她的主义仍然影响着英国乃至世界。“撒切尔主义”已变成自由主义、私有化和削弱工会影响力的代名词。在她之后,即便工党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撒切尔主义”的核心做法,如延续私有化进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进一步简化福利社会体系等等。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府学院教授托尼·特拉弗斯指出,现在的工党深受撒切尔思想的影响。“你会发现,现在的工党已非常中立,支持企业,他们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党已经有很大不同。”

  1997年重新上台后的工党政府,就保留了撒切尔的影子,不再坚持国有化的方针,而是进一步扩大英国私有化程度,以至于有人甚至将布莱尔的政策主张称为“布莱切尔主义”,能让对手继承自己理念的政治家,无论如何都配得上伟大二字吧。

  改变政府行为方式的同时,撒切尔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托尼·特拉弗斯教授认为,抛去她的政治、经济政策所带来的争议不提,撒切尔对英国最大的改变,是她改变了英国人看待金钱、看待商业、看待经济的方式。现代政治家,无论来自哪一政党,都受到了撒切尔夫人所留下的经济模式的影响,他们关于赚钱、经商、企业的想法已经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有不同。

  因此无论是爱是恨,是褒是贬,客观地讲,她是一位独特而伟大的人物,她改变了英国。诚如《经济学人》所言:她改变了整个英国政治。丘吉尔赢得了战争,撒切尔创造了主义。

  她可以被争议,但不会被历史忘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