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常春藤大学的拼爹战

2013年04月03日 09:59  21世纪网

  有个朋友的女儿即将高中毕业进入大学,这孩子才华出众,眼里能瞧得上的都是名校。但这雄心壮志却让她这些天备受煎熬,有一次还悻悻的对老爸说:“你要是名校的校长就好了。”弄得老爸无奈的摇头哀叹。

升学也是拼爹战升学也是拼爹战

  这孩子的焦虑有充足的理由。她所在的高中是一所教学质量上乘的公立高中,去年毕业班的学生中有十几个申请了名校,结果只有两人获得录取,一个是体育生,另一个的爷爷曾经在他申请的学校当过校长。

  这个情节听上去好像发生在“拼爹”时代的中国,实际上却是发生在把裙带关系视为大忌的美国,似乎有点匪夷所思。美国文化一向讲究英雄莫问出处,赤手空拳打天下比起打着老爸的旗号走江湖更容易赢得尊重,而这种尊重,在一个民意主导的国家里就是成功的关键。

  在街上闯了祸大叫“我爸是李刚”的傻冒不是没有,但结果往往是更激起警察的执法欲,更搅动媒体的好奇心,连带祖上一块儿倒霉。几年前,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有意顶下希拉里克林顿升任国务卿后留下的联邦参议员的缺,最终还是因为“靠老爸”的议论声四起,为避嫌而作罢。最近纽约市消防局长的儿子在博客里发表歧视性言论,也害得原本德高望重的老爸跟着一块在报纸上现眼。

  不过在考大学这件事上,这种对“拼爹”眼里不揉沙子的零容忍却不适用。

  所有常春藤大学都对来自校友、员工或者曾经给学校捐款的金主家孩子的申请另眼相看,这事还用不着遮遮掩掩,大学申请表上明摆着有一栏专门留给这些特殊申请人来列出自己家的“关系背景”,以便让招生办一目了然。

  在种族和经济曾经很不平等的美国,能跟名校扯上亲戚关系的大多是白人和富人家的孩子,使这种被称作“遗风项目”(legacy)的招生方法近年来屡遭诟病,但在此起彼伏的反对声浪中,这个项目却自顾自的悠闲滋长。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2009年通过“遗风项目”递上申请的人里有41.7%被录取,是普通申请人录取率的4.5倍,而在1992年,前者录取率只有后者的2.8 倍。

  这还不算那些怀疑自己因为肤色而导致申请被拒的学生。这几年,时不时就有怀疑自己因为常春藤名校刻意平衡族裔比例而没被录取的华人学生状告名校,结果总是不了了之。因为在一个将考试分数,平时成绩,社会活动,领导能力,甚至考生个性等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录取的招生体系里,客观和主观同时发挥作用,你很难证明考官到底为什么没看上自己。

  这让人难免念及中国万恶的高考制度的一点好来。至少在一个分数决定一切的体系里,关系、背景、金钱和考官个人好恶能发挥的影响力被降至了最低。这也许解释了为何至今为止,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仍然相信考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这些年,改革高考制度的呼声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分数线的地区差别、户口的牵绊、异地高考的限制都使“公平”成为一个奢侈的字眼。但不管怎么改,要是把不靠拼爹也能出头的信念改丢了,那就是彻底的失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