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外媒:时代在变“学雷锋”也在变

2013年03月17日 08:50  青年参考 微博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在全年最盛大的政治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拉开帷幕之际,政府在这个全国性的“学雷锋日”“起劲地”宣传着他的事迹。

  “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3月4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展。图片来源 CFP  “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3月4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展。图片来源 CFP

  如果3月5日早上你在上海被一位身着上世纪60年代军装的学生突然拥抱,请不要害怕。那不过是给你的一点“雷锋之爱”罢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在全年最盛大的政治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拉开帷幕之际,政府在这个全国性的“学雷锋日”“起劲地”宣传着他的事迹。

  复兴雷锋精神的举措随处可见,而上海学生的拥抱正是其中之一。《华尔街日报》称,在教育部最近发布通知要求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后,于是就有1000名大学生穿着老式军装,站在上海地铁站外宣扬雷锋精神。一些人讲解在地铁车厢内讲文明的重要性,还有一些人主动与陌生人拥抱。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雷锋的名言。全国上下掀起了“学雷锋”活动,一直延续了50年。3月5日也因此被定为“学雷锋日”。

  然而,这50年来,“学雷锋”的内涵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重振“雷锋精神”

  “雷锋”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但在《华尔街日报》看来,他只是一名驻守东北的战士,因不幸被倒塌的电线杆砸伤,在22岁就离开了人世。在他去世后,他的日记被发现,中间记载了这位乐于助人的战士帮助他人的时间地点和详细内容,日记中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是他对时任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崇拜。

  雷锋去世于1962年,在林彪的主持下,他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当年流行全国的口号。

  《华尔街日报》留意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进行重振雷锋精神的尝试。今年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口号提出50周年,而3月5日“学雷锋日”正值全国人大的开幕日期。

  宣传雷锋精神的故事在印刷媒体、电台和电视中滚动播出,就连由中央银行出版的日报《金融时报》都在3月5日头版刊发了评论文章,提醒人们“流动的雷锋精神”。

  这篇报道称,在抚顺市,这位战士1961年存过钱的银行,人们举行了大型的庆祝活动。据此,《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份报纸通常都是刊登专业汇率信息。”

  不过,《华尔街日报》转引《环球时报》网站的数据称,在对20人的非正式调查中,70%的人说他们不知道周二(3月5日)那天是学雷锋日。

  《扬子晚报》称南京一家电影院的工作人员称,当天上映的4场关于雷锋的电影《青春雷锋》一张票都没有卖出去。

  但3月6日下午,电影《青春雷锋》出品方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作出回应,怒斥该新闻的说法“不负责任”。出品方表示,据放映方核实,虽然影片在南京的放映场次多安排在白天的非黄金档,但首映当天仍有90人观看。虽然电影零售票房不理想,但该片放映以包场为主,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已组织超过200场团体包场,并且各地影院也在逐日增加排片场次,为解决偏远地区的观看问题,片方还在加洗胶片拷贝。

  张峻和雷锋

  张峻在雷锋生前为他拍过200多张照片,他每年都会宣讲雷锋精神。今年的3月5日,他在宣传雷锋精神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每年的3月5日,都是张峻激动又忙碌的日子,总是忙着到各地参加报告会。他曾透露,他把宣传雷锋精神当成使命和责任。在雷锋现存的300多张照片中,张峻拍摄的有223张。

  在雷锋去世后,张峻用另一种方式在延续雷锋的生命。50年里,他先后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两万多张学习雷锋的照片,在全国举办过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题图片展320多场,作过学习雷锋的报告1260多场。

  张峻也透露,在雷锋服役的951天中,张峻和他相处了90天。而这些照片有的是他抓拍的,还有一些是事后补拍的。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张峻在雷锋去世前的19天里,一直和他在一起,拍摄他洗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给小学生辅导功课的照片。

  张峻说,在那个时代,相机还是稀缺品,他不能每天追着雷锋去抓拍,但为了让更多人知道雷锋事迹,他就会还原当时的场景,补拍照片。

  如今,很多中国人都在忧虑社会道德观的衰败,他们对于靠讲雷锋的故事改变现状,表示怀疑。

  外媒敏感地发现,经过多年宣传,一些中国人对于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已变得有些麻木。不仅如此,有些人还在质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有网民在微博上写道:“我支持宣传助人为乐,但雷锋的事迹是真的吗?”

  有外媒猜测,张峻的事迹在今年“学雷锋日”前后的曝光率,几乎和雷锋一样高,这是因为中国官方媒体和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澄清“雷锋是捏造的”这一猜测。

  张峻去世时享年82岁。中央电视台在报道这个消息时说:“安息吧,张峻老人,雷锋精神万岁!”

  学雷锋、防腐败?

  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他曾担任省委书记的浙江省代表团审议报告,提到“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使雷锋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

  多家外媒注意到,早在2012年下半年时,中央媒体就已掀起了对雷锋精神新一轮的大力宣传。

  《华尔街日报》称,对于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和草根阶层逐渐增长的不满情绪,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有所警觉,因此希望借助雷锋形象传播忠诚和慷慨的价值观。

  该文特别提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3月1日就曾再次提出毛泽东的号召,呼吁全国人民通过学习雷锋精神,提高社会道德。

  《华尔街日报》的另一篇文章,试图探寻中国重新掀起“学雷锋”热潮的原因:“这个毛泽东时代被广为宣传的人物,如今再次受到官方的重视,他体现了中国积极进取的公共精神。”

  《今日美国》则找到了另一种被更多外媒赞同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腐败开出的‘药方’,就是去世了半个多世纪的雷锋。”

  今年56岁的马水泉(音)是一名农业企业家,他在杭州开办了一家雷锋纪念馆,是雷锋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学雷锋应从官员开始。他告诉《今日美国》:“如果更多中国官员和普通人学习雷锋精神,中国的腐败就会少一些。”

  “中国的腐败问题显示了我们在传播雷锋精神方面做得不够。我们应全年都宣传他,而不应该只在3月5日。如果每个人都向雷锋看齐,我们就能减少腐败。”82岁抗美援朝战争老兵丁铭堂(音)如是说。

  据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报道,1993年,已成为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也曾大力主张学习雷锋精神,他当时将雷锋精神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国、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并且称“学习雷锋运动”满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要求。

  雷锋形象在变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中,“学习雷锋运动”当年被当作“重大政治事件”载入。列在它之前的,是“全国学习解放军、加强政治工作”,紧随其后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当时,“学雷锋”不是社会文化运动,而是政治宣传。作为佐证的是,“学雷锋日”不是雷锋的生日或者忌日,而是毛泽东题词的日子。

  著名历史学者费正清曾分析了跟“学雷锋”相关的若干政治事件,认为此项运动的效果有6点:“对毛泽东的迷信崇拜”、“效法军队”、“体力劳动”、“全民教育”、“重新唤起集体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文化”。费正清接着指出,正是这些,“确定了日后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目标和方法”。

  《雷锋日记》中有这样的话:“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这正是上世纪60年代宣传雷锋的主题思想。美国《纽约时报》认为,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希望青年们学习雷锋的自我奉献和爱国精神,因此把雷锋树为典型,这也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因为当时“大跃进”带来了长时间的大面积饥荒。

  地产大亨任志强在微博上,回忆了小时候课本中的《雷锋日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称当时执政党将雷锋树立成为道德楷模,希望老百姓能学习这种“服从分配的螺丝钉精神”。

  如今,中国人已自发地把“学雷锋日”的内涵从“听党的话”,转变为对好人好事和志愿活动的宣传和鼓励。中国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更加快了雷锋形象的这种转变。

  有网民在微博上这样发帖:“我会不会帮助深处困境的老人和孩子呢?我当然会,但不是因为政府宣传的雷锋精神告诉我要这样做,同情心是人性的底线。”

  《纽约时报》在采访了几位微博名人后发现,这些年中国塑造的道德楷模比如铁人王进喜、石传祥等,都不如雷锋的形象深入人心。该报用一句话来为文章结尾:“雷锋是个好人。”

  抚顺是雷锋的长眠之地,这里的人仍怀着深情纪念他。今年65岁的张东平(音)是位退休的化学工程师,他在参观雷锋墓园时购买了《雷锋日记》和几张雷锋照片的明信片。他摆好姿势,站在雷锋墓碑旁拍照留念。

  《纽约时报》记者问他,年轻时有没有被雷锋精神激励而去做好事。张东平愣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实话,”他说,“那个时候我光顾忙着找吃的,填饱肚子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