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开篇有点不一样,“浪费之风务必狠刹”、“杜绝中国式剩宴”和“四菜一汤”席卷各地,风气簇新。
我们总结了一些其他国家与地区公务员公务招待支出的规定,无论是美联储一度只能收5美元以下的礼物,中国香港公务员吃完饭需要打包,还是连奥巴马送的皮夹克都要上交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装修厨房都战战兢兢的安倍晋三,看上去许多地方的公务员都是风光之下“当差何其难”。
中国香港:高级公务员 每年人均宴请费万余港元
“精美点心、海鲜焗釀牛油果、肘子花菇炖白菜胆、清蒸大青斑、脆皮龙岗鸡、飘香荷叶饭、生磨合桃露”,六菜一甜点、以水代酒,便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梁振英宴请第五届立法会议员的餐单。
“我们公务宴请现在的标准是午餐人均350港元,晚餐人均450港元。”一位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工作的公务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几年前标准是午餐250港元、晚餐400港元,随着通胀上升该标准也有所提高。但不论是普通公务员还是位至特首的高级官员,都必须遵守公务员事务局针对公务宴请的内部指引。
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曾向立法会表示,除要遵守午餐、晚餐人均花费指引外,政府人员在安排宴请时还要在得体和奢侈之间取得平衡,餐单不应包括鲍参翅肚类的昂贵食材或濒危物种。
政府还要以身作则减少浪费。2011年底香港环境保护署便向各政策局及部门发出内部指引,鼓励在以公费举办的中式宴会上,尽量只点六道菜或以下,并把吃剩的饭菜包好带走。
只涉及公务员宴请不用公款
香港的《公务员事务规例》第750条和751条详细规定了谁有权使用公款进行宴请以及批核报销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只涉及公务人员的宴请不能用公款进行支付。2001年5月,当时的库务局局长回复立法会问题时指出,公务员事务局颁布的指引订明,如果某项活动的参与者全是公务员,便不可以利用公款支付费用。
指引还规定,只有部门首长及经部门首长正式批准的公务员,在执行职务时所花费的宴请开支可予以报销。公务宴请必须符合两个标准,一是与有关人员所执行的职务有直接关系的开支,或以该人员公职身份来说,是必须用以联络有关人士或与他们保持联络的必需开支;二是为公众利益而花费的开支。
如果部门首长或人员以东道主身份邀请政府其他人员及其配偶参与公务宴席,前提是有必要邀请相关人员协助招待,以及客人会见其他政府人员符合公众利益。
得体是所有公务宴请的准则。该规例称,在决定公务宴请地点及规模时,必须考虑宾客的身份以及招待标准是否符合有关场合。而如果公务宴请和私人招待合并举行,则仅限于东道主和女东道主以及所邀请的官方客人相关开支,才可以用公费支付。
香港民政事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财政年度,香港所有政策局局长和首长级公务员的公务宴请开支总额分别为1310.9万港元、1350.9万港元和1421.8万港元,增长幅度与通胀同步。
以首长级公务员约1300人计算,过去三个财政年度香港高级官员的人均公务宴请报销仅分别为10083港元、10391港元和10936港元。
宾客名单需保留1年
香港民政事务局2011年晒出的2008~2010年度公务宴请账单曾一度在内地掀起热议。民政事务局每年均会举办酒会和宴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庆祝春节、香港特区成立周年和国庆。
在过去三个年度,民政事务局每年举办四次酒宴,开支分别为190.1万港元、202.3万港元和217.1万港元,12次酒宴总共花费609.5万港元,以每次出席人数最多3600人计算,人均花费约为564港元。
香港民政事务局是政府总部12个政策局之一。12个政策局及56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年度开支,其中公务宴请的年度开支预算视乎个别政策局及部门的实际需要而定,预算必须经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通过后上报财政司司长,并由香港立法会审议通过拨款。
开支预算由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把关、立法会监管,每年度最后实际开支也必须经审计署审计后,再交由立法会批准。其中报销需提交的证明资料便是为了审计署署长能确定宴请情况是否符合《公务员事务规例》的规定。
在部门内审批报销方面,部门首长或副首长必须亲自批核所有在部门公款宴请拨款项下报销的开支。规例规定,有关人员应尽量就公款宴请充分提供收据,付款凭单必须包括充分的证明资料,活动的宾客名单必须保留至少12个月,有需要时还要提交给审计署署长审核。而如果在家中招待不能出示收据,在申请报销时必须提供详细资料,并应由部门首长或副首长亲自证明报销款项是合理的开支。
美国:11美元的午饭太昂贵 每年收礼不超过50美元
美联储前资深监察员卢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美联储对工作人员的外出就餐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她在任时的规定是只能接受5美元以下的餐饮、点心或者礼物。比如在去银行检查时,只能接受银行招待的饼干、饮料等。但午饭就需要自掏腰包去餐馆买一个便餐。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去花旗银行检查工作。花旗为我们订了三明治午餐。我们领队算下来,分摊到每人头上为11美元。于是让我们每人掏了11美元。当时大家都很不高兴。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吃那么贵的午饭。”卢菁说。
每年收礼不超过50美元
各类金融业行业会议为了邀请美联储的官员,经常会提供打折甚至免费的票。但这也属于美联储的官员不可接受的馈赠。其他政府机构也是一样。美国法律里就有一条“免费参加也属于被禁止的礼物”。
当然,现在美联储定的收礼标准已经比5美元略微高一些。但是卢菁说,金融危机后,监管部门的任务加重,媒体曝光率提高,对于馈赠、宴请等审核开始更加严格。
“我清楚记得刚进美联储培训的时候,一再被告知,‘不要做任何能让你们上《纽约时报》的丑事。美联储最重要的就是名誉,没有名誉就没有公信力’。”
在美国,收礼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美国政府伦理道德办公室是专门监管联邦政府官员职业道德的机构。根据规定,美国严格禁止任何公职人员为自己或者家人招揽或接受以影响官方行动为目的的东西。禁止的不仅包括接收来自机构之外的礼物,也包括向下属接收和索取礼物。
此外,美国各州都对政府官员和立法者接受礼物馈赠等做出严格规定。这些规定详细定义了礼物的种类,其中包括折扣、款待、请客、贷款、债务偿还期延伸或任何有金钱价值的物品,甚至包括交通运输工具等。美国政府和许多法律网站都列有详细规定。任何公众都可以检索并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美国公务员可以接受礼物。首先,公务员每年接受礼物的市场价值不能超过50美元,每次接受礼物的市场价值不能超过20美元,而且不能是现金、礼券等。这些礼物包括饮料、点心、证书、奖杯等纯用于纪念意义的礼物等。
最高住三星级
美国政府公务员在受雇时会有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受贿的规定、利益冲突等等。所以,美国的政府机构基本上是“清水衙门”。
美国公务员在所在城市公干时,即使不在办公室,也不能报销餐费,更不能接受其他机构的宴请。只有在公务员出差时才可以有一定的补贴。
根据美国总务管理局的规定,政府公务员出差的餐费补助按照所去地点消费水平的不同,从每日46美元到71美元不等。出差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按照该标准的75%计算。住宿的宾馆由政府部门直接预订,但根据地域不同、旅游淡季和旺季,总务管理局也设置了宾馆价格上限。
所有的费用额度在总务管理局网站上都有清楚说明。网站甚至设有搜索功能,只要输入出差目的地,就能显示相应的金额规定。例如,公务员如果去华盛顿市出差,每天的餐饮津贴为71美元,2013年2月住宿的上限为每天183美元。本报记者网上查询发现,这在当地最高只能住到三星级的宾馆。
美国政府部门的宴请则根本没有特定经费,如果按照需要必须宴请,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包括在宴请目的、地点、人数、每人餐费标准等等。这类公务宴请还必须用政府信用卡结算。另外,一般公务员、包括市长都不配公车。每年,政府的预算和账目必须公开。
卢菁说,由于工作需要,她和各个政府或者商业机构往来非常多,但请客吃饭通常是不可以报销的。很多时候,她会和上门拜访的人去美联储食堂吃饭并且各自付账。
“我们很穷的,我们部门根本没有招待费这项支出的预算。平时接待来宾,基本不安排在午餐或晚餐时间,实在避不开的话,也就几个三明治打发,然后从部门的总预算里出账。收受礼品超过25英镑就得登记上交。”英国政府某公务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英国首相招待午餐上限40英镑 收到iPad也要上交
其中,4月收受超过140英镑价值的礼物包括:沙特阿拉伯国防部赠送的礼物钟,被收存在有关部门;苹果公司赠送的iPad,被留作公务用途;马来西亚总理赠送的花瓶和餐具,被有关部门保存。而5月上交的礼品中,包括了中国方面赠送的花瓶、名著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的一件皮夹克等等
并非故意“捉襟见肘”或自诩清廉,英国对公务员这方面的管理确实严谨透明。
根据伦敦市政府官网提供的“支出和收益框架”(Expenses and Benefit Framework)公开信息,由于公务来往的“商务社交”资金非常缺乏,伦敦市政府工作人员私自邀请公务对象外出就餐是不被允许的。必要的公务餐饮招待,也必须利用市政厅内部设施完成。
当然,伦敦市长、市政府执行董事及高级官员有权“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普通负责接待工作的政府人员,出于偶然或者特殊情况的需要,比如接待海外来宾等,需要到市政厅以外的餐馆场所请客用餐,事先必须通过一定的上报审核手续,获得批准后方能展开相关“接待”活动。同时,不但要保证邀请对象非市政府内部人员、非与市政府有劳务合同的人员,还要说明不使用市政厅内部提供的餐饮设施的理由。
另外,伦敦市政府工作人员还被要求选择价格合理的场所,午餐费用每人不得超过40英镑,晚餐上限则是每人50英镑,含酒水和消费税。只有在接待政府大臣、外国贵宾和市政府重要投资伙伴以及举办重要庆典等活动时,才可以超过以上金额标准,不过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将花费压到最低。在申请报销该招待费用时,还必须向财务部门提供该公务对象的公司名和人名以及招待的目的和收获。该“框架”还规定,此原则同样适用官员们在海外考察和工作时的情况。
伦敦市政府对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礼物以及享受的接待标准也有明确规定,所收受的礼物超过25英镑,都必须登记上报和上交,由市政府内设置的监督办公室监督执行,所有上交物品的细节都在官网公示。任何瞒报,都会导致“丢官卸职”。
2009年,伦敦副市长伊恩·克来蒙因被查出在2008年11月时谎报一张商务餐饮发票而被迫辞职。2008年,时任市长利文斯通的一个顾问,被爆料2007年11月在公务出访阿尔及利亚商谈伦敦市政府是否能为当地青年人提供英国寻根活动的资助时,被安排免费入住了200英镑一晚的海滨度假村。她事后不但没有上报其“超标”待遇给监督部门,更在媒体爆料后抵赖事实。当最终被媒体举证时,她不得不从10万英镑年薪的职位上主动下岗。
礼物不得超过140英镑
不仅是伦敦市政府,英国中央政府上到首相、内阁大臣,下到普通公务人员,在宴请收受礼品等方面也都有详尽“守则”。
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公务员守则,首相卡梅伦和大臣们的收礼标准上限为140英镑,超过140英镑的礼物都要登记上交,而且所有具体信息都向公众开放。比如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英国政府内阁网站上查到卡梅伦2012年4月1日至6月30日出访、收受礼物等详细资料。其中,4月收受超过140英镑价值的礼物包括:沙特阿拉伯国防部赠送的礼物钟,被收存在有关部门;苹果公司赠送的iPad,被留作公务用途;马来西亚总理赠送的花瓶和餐具,被有关部门保存。而5月上交的礼品中,包括了中国方面赠送的花瓶、名著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的一件皮夹克等等。
按照规定,如果大臣部长们希望保留他们收到的公务礼品,他们可以出资购买,支付钱款总额可减去140英镑那部分。
在接待标准方面,议员们任何的公务活动都要由秘书登记在册,可以享有的接待规格为,下议院议员上限为650英镑,上议院议员为500英镑。
英国早在19世纪末就制定了《反腐败法》,1916年又公布了《防止腐败法》。2011年7月《反贿赂法案》正式生效,最高刑罚可达10年监禁。而且所有公共部门都有一套完整、具体、实用的行为法规和守则,用以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并形成约束机制。 同时还颁布了较严格的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七种处分,即书面警告、停止晋级、罚款(从个人工资中扣除)、暂停职务、取消晋职资格、降级、撤职。
另外,英国调查记者们不遗余力的“深挖广揭”,也使得那些议员、政府官员和其他公务人员的不当行为,无处藏身
日本:收礼最愁茅台酒
一家日本跨国公司社长面对一瓶来自中国政府官员赠送的茅台酒犯了愁:这瓶酒价值2000元人民币,但是他无法回赠同等价格的礼物,因为如果他这样做的话,就会涉嫌行贿罪。
日本法律规定,企业给政府官员赠送的礼物,每一件总价值不能超过5000日元(约350元人民币),超过即属于行贿。
结果,这位社长最终用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的日元,分别购买了6份糕点,分送给一同访日的几位中国官员。
日本人的“小气”背后,是法律的红线。
日本社会对于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经济互动”极为敏感。多年前,日本国土交通省一位主管宅急便事业的课长因工作要从东京调往大阪。此事被日本一家宅急便公司社长知道,就告诉这位课长公司正好有运货车前往大阪,可以将一些家具顺便运往大阪。课长也就搭乘了这一“顺风车”。
这件事后来被媒体抖了出来,课长因为触犯了公务员法中“禁止利用职务影响力谋取利益”的条例,不仅被要求按照正常的搬家标准,支付12万日元(约9000元人民币),而且被人事院降级使用,并削减三个月薪水。同时,这家替课长搬家的宅急便公司涉嫌向公务员行贿,被处以200万日元(约14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按规定,日本企业不论大小,宴请政府官员(包括外国政府的官员)的标准,每人一般都不会超过1万日元(约700元人民币),送礼的标准则一律在5000日元以下,否则被税务署查出,不仅面临处罚,而且还可能触犯法律。同时,请客送礼的对象,必须写明姓名职务,以备税务署核实。
日本企业税法规定,中小企业一年请客送礼的最高额度为300万日元(约21万元人民币),防止企业借机偷税漏税。这意味着,企业老板平均一天用于请客送礼的费用,最多不得超过8000日元(相当于12碗拉面价钱)。
税务署在核实一家中小企业一年的账务时,对“交际费”会进行详细的查询。如果总价超过了300万日元,那么超过的部分往往不是对企业进行处罚,而是由企业的经营者(社长)个人掏腰包承担。
那么政府官员请客有什么限制?日本会计院有这么一个规定:各中央机关厅局长级干部请客,人均标准一般不超过1万日元。课长级(处级)干部请客,一般不超过6000日元。因此,政府官员请客,往往会为了寻找一个价格适中又环境优雅的餐厅伤透脑筋。一旦超过上述标准,就必须要向会计院说明超过的原因。
日本社会在每年的7月和12月,都有向关照自己的长辈或上司送“御中元”和“御岁暮”的传统,每一份礼物的价格也就在2000至5000日元左右。但如果政府官员收到不属于亲属关系人士的送礼,就必须要还礼以表示自己“无意受贿”。
日本社会对于公务员和政府官员的监管,不仅只对干部,也同时针对一国之首相。
去年12月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首相后,按照规定,他要搬入与首相官邸相邻的首相公邸居住。这座公邸在野田佳彦当首相时已经使用了一年多。最近有杂志报道说,安倍夫人对于前任用过的厨房和卫浴设备多有疑虑,要求予以更换修缮。首相官邸测算出来的修缮总费用为1000万日元,相当于一位企业部长的年收入。
在野党议员根据杂志的报道,在国会答辩中公开向安倍质询,结果安倍连连否定有此举动,表示绝对不会浪费纳税人的钱,只要能住就行。
很快,有人查出各届首相入住公邸时的修缮费用,其中安倍在2006年第一次当选日本首相时用于公邸修理的费用为220万日元。在野党议员对此依然愤愤不平,认为这相当于一名大学毕业生的一年收入,还是属于大手大脚。
正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营造出了日本社会“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际规则与文化。
闂佸搫鍊绘晶妤€顫濋鐐闁挎柧鍕樻禒娑㈡煥濞戞瑧鐓柟骞垮灪閹峰懘寮撮悢鍛婃瘑闁荤姵鍔曠紞濠囥€傞埡浼卞湱鈧綆浜滈崗濠勭磼娴i潧濡虹紒鍙樺嵆瀹曘劌螣閼测晜鎯eΔ鐘靛仜閻忔繈骞夐敓鐘冲剭闁糕剝娲濈粈瀣偣閸パ呭ⅵ闁绘稏鍎甸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婃礀閵囨ḿ绮崒婵勪汗闁瑰灝瀚壕锟�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旇姤浜ゆ繛鎴灻鎶芥偣閸ョ兘妾柛搴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