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揭秘先进模范人物被表彰之后的生活

2013年05月23日 08:05  廉政瞭望

  先进人物,引领社会思想和作风的领头羊,是社会管理之需;先进人物,记录时代价值和文明的标杆,是民众效仿之需。

《廉政瞭望》2013年第10期封面报道《廉政瞭望》2013年第10期封面报道

  他们走上神坛时,曾在聚光灯下接受喝彩和尊重;同时,必然走进“后时代”,面对来自平凡世界的时间和现实之拷问。

  亚里士多德在《论榜样》中说,一个榜样,唯有与其一起“并肩而行”的人,才可以看到他的软弱和力量。我们反思先进,必须回归到他们的生活中,和他们一起,站在现实的对面。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社区干部曹代成和“最美警花”蒋敏感动了许多普通人,他们也先后获得各种全国性表彰。五年来,先进的“标签”,怎样改变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个“标签”,他们有哪些切身的感悟?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独家专访。

  曹代成:退休后还要做先进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芝麻官”进了中南海

  “曹书记,你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了!”尽管2008年5月下旬,四川电视台记者邓刚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绵竹市广济镇仁贤社区书记曹代成。可直到接到正式通知,曹代成才相信这是真的。

  5年前,地动山摇,曹代成冒着生命危险沿街喊话。脚受了伤,还组织干部搜救被埋群众。曹家有3人遇险,他却带头跑向其他遇险居民……此后,忍着母亲、妻子和小孙女遇难的巨大悲痛,他又积极投入到救灾中。

  曹代成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正始于邓刚的报道。那时,邓刚从灾区群众口中得知了这名社区书记的故事,采访了曹代成及同事、居民等,新闻在四川电视台播出,后来又在央视播放。

  至此,观众认识了这名基层硬汉,并为他的坚强和朴实落泪。被评为全国先进后,曹代成有了到北京接受表彰、看奥运会、参加春晚并发言的经历。

  谈起进京,曹代成眼睛里忽然多了光亮。时隔5年,他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很多细节。他告诉记者,正是这些荣誉,给了他安慰和前行的动力。

  “我一个小小的社区书记,算啥子嘛?绵竹50万人,只有我一个人进了中南海,上了央视。中央领导亲自给我颁发奖章,怎么能不激动呢?”

  2008年6月25日,曹代成受邀第一次上北京、到央视参加“向祖国报告——迎七一暨抗震救灾文艺晚会”彩排。

  “我们在央视招待所等到凌晨,大家都在吃快餐充饥。我没吃,一是没有加餐的习惯,更重要的是,真的太激动了。”曹代成说。

  彩排前,董卿请曹代成介绍了情况,并发现了他胸前佩戴的“共产党员”勋章。在6月30日晚的直播中,曹代成的勋章和讲述,以及董卿对曹所在仁贤社区“仁贤”二字的诠释,为晚会掀起了高潮。

  参加晚会,只是让曹代成兴奋的安排之一。6月30日这天,他还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上午,曹代成参加了中组部的表彰仪式,习近平、李源潮给他颁发奖章和证书。

  “还要做什么,我一无所知。直到下午2点,到了中南海怀仁堂,我才意识到还有领导和我们合影。我看见怀仁堂背后,有个专供照相的大架子,后面是青松等植物衬托,非常庄重。”曹代成记得,自己站在大架子第一排正中间,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八位常委的接见。

  1个多月后,曹代成再次受邀赴京,观看奥运会。在去奥运场馆的路上,他写了一首打油诗,但没拿去发表,“写得不好,就自己欣赏。”

  2009年1月25日,除夕,曹代成作为灾区代表,第一个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人民拜年,蒋敏、经大忠等紧随其后。“当时我说,我想向援助过我们的朋友,道一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祝全国人民——新年好!”4年后,曹代成声调依然激昂,复述得一字不差。

  “先进成了包袱”

  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和公众对曹代成的关注渐少。不过,此后的一件小事他还记得。

  2009年5月,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赴绵竹慰问演出。“曹书记!”在后台,主持人董卿一眼认出曹代成,与他握手,询问现状,曹代成心里热乎乎的。

  尽管曹代成地震前就是“工作狂”,也获过一些荣誉,但从北京回来后,同事发现,曹代成对自己更“狠”了。曹代成开玩笑说,先进成了包袱。

  “怕别人说先进当得不好。每天上班,我都比任何人早,卫生也比任何人打扫得多。我必须带头嘛。”

  他还自嘲爱“黑脸”。社区监委会主任唐清益也说:“大伙有什么不对,他都爱训人,好在事情过了,也就了了。”

  曹代成的生活也因“先进”发生了变化。2008年5月,四川电视台《社区居民的主心骨——曹代成》播出时,几百里之外、达州市开江县退休女干部刘小琳流下热泪。“当时觉得他很憨厚,了不起。”

  那天晚上,刘小琳失眠了,她起来提笔给曹写了一封信。“是地道的安慰信。一是安慰,二是鼓励。”刘小琳说。

  当时,曹代成已收到全国各地的表达爱意的信,还有不少女性上门自荐。但偏偏这封安慰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回了信表示感谢。此后,他俩多次通电话。内容也变成聊家庭、爱好等。2008年10月,刘小琳赶到绵竹与曹代成相见,一下子认出对方。两个月后,二人登记结婚。

  曹代成很珍惜这种缘分。“吃了饭,她不要我做家务。我晚上爱熬夜,工作到很晚,她也理解。她现在在敬老院帮我做管理,折被子、劝架,啥都干。”

  “我的思想怎么比得上他的思想,他是榜样。”刘小琳不愿说更多。不过,唐清益等人说,刘小琳的付出,让曹代成逐渐走出了阴影。

  闲下来,曹代成想过自己成为先进的原因。

  “当时社区人人都是先进。大家都帮着运送伤员,连小学生也帮着发方便面。我被评为典型可能是因为失去了3个亲人还在工作。”

  一名社区干部透露,社区里还有一名有两位亲人遇难的老党员。板房时期,老党员感慨说:“同样的不幸,老曹上了央视,全国出名了;我却没多少人来慰问。”这名干部只能劝他:“全国人民那么支援我们,得把荣誉看淡些。”

  平时,曹代成也会关注其他先进。他发现,官方评出的有些先进,社会上不太买账。

  “现在的官民之间,有点隔阂。这说明一些部门需要改进作风,二来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缺乏理解,老百姓有10个诉求,你帮他做了9条,他都可能不满意。”

  落选党代表

  曹代成最近很忙。记者到访时,他正开党支部会。2011年社区换届,主任一职由年富力强的张绍军担任,他专任书记,但负担并未减轻多少。

  采访前一天,有个居民来找曹代成,批评水的质量不好。曹代成让他看今年政府的“十项民生”,其中之一就是“改进饮水质量”。又去水厂调查,跑主管部门,将情况一一反馈,居民表示理解,并要他继续跟踪,因为“先进的号召力强”。

  汶川地震距今5年了,曹代成发现,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好了许多。“很多人早上锻炼身体、晚上跳坝坝舞。3周年时,明显没那么积极。”

  不过,曹代成却没空去跳舞。闲暇时,他喜欢看电视,刘小琳则抓紧时间和他说说话。但这几天,当他换到芦山地震的救援话题时,刘小琳会马上打住,默默不语。

  5年过去,一些记忆仍留在曹代成内心深处。每到节假日,他会去亲人的墓地祭扫。有时他看到刘小琳做什么事,就会想,如果是她(亡妻)做,又会怎么样。

  5年前的先进,对曹代成来说,“是过去的事了”。2012年选省党代会代表,曹代成被镇上推出,但最后落选了。他说自己完全理解。“组织上推先进必须有他的特点,要有代表性,你老曹就只是社区这一块。你需要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今年58岁的老曹,已开始规划退休生活:到处走走,照顾两边家庭不偏心,多做善事。

  “还有,做公益这块我要坚持,我看廖智在灾区,我也可以去啊,帮着登记台账和发放物资。这个我专业。”

  “为什么会这样做?”记者问。

  “毕竟我曾是先进,虽然我对这个看得不重,但我一定要保持它。”曹代成说。

  蒋敏:只想平淡生活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把五年前那一刻收藏起来”

  “最美警花”蒋敏最近比较烦。

  现在,这名“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正没日没夜地连轴转。除了上班,其余时间全贡献给了儿子。蒋敏的儿子郑景快11个月大了,正需要悉心照顾。

  “忙、累。”这是蒋敏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我就像陀螺一样,天天围着儿子转。郑景半夜常醒,她和丈夫就得陪他玩。

  有了儿子之后,蒋敏“深居简出”,竟引起昔日朋友“抗议”。从前,蒋敏闲时会和朋友逛街,聚会,有烦恼相互吐露。前不久,朋友向她抱怨:“你现在已经消失啦。”蒋敏想了想说:“我至少3年后,再浮出水面吧。”

  蒋敏讲述更多的,是儿子带来的快乐。她觉得这种快乐,在儿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不一样。“比如现在,你一听他牙牙学语,无意识地发出baba,mama,就觉得再累再苦也值得。”

  汶川地震5年来,蒋敏不光生活发生了改变。2009年,为解决两地分居,蒋敏从彭州调到成都,担任成都市公安局反恐大队政治协理员。反恐支队同事江维春说,这支队伍成立不久,有这么一个“英雄式”人物,很鼓舞士气。

  在同事看来,蒋敏的工作内容涉及工、青、妇、团,还有表彰奖励、人事调动、工作福利等,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

  就拿排值班表来说,“大家都觉得很简单,排一下就行。其实并不容易。”蒋敏举例说,比如有人事变动,或者一个同事要去学习,你都得通盘考虑。

  “要是把哪个同事多排了,人家肯定有意见。要是少排了,人家自然不会说。”

  五年来,地震前后的很多事,蒋敏的记忆已不那么深刻。但地震中结下的情谊,她还记得。

  到今天,蒋敏只要有空,还不时打电话到彭州何述英家聊天,或者过节到何家送点东西。何述英丈夫在地震中遇难。她四处打工维持生活,抚养儿子浩浩。

  2008年10月,蒋敏第一次见到何述英。她觉得,何述英最需要的是倾诉。蒋敏于是变身为倾听者,让何述英将所有的委屈一下倒了出来……

  面对记者,蒋敏不愿谈及个中细节。只强调,“那不叫帮助,是两颗心灵相互的慰藉”。

  五年前5月12日中午,蒋敏给母亲打了问候电话,在电话里告诉当时才两岁的女儿,她已经联系好彭州的幼儿园,过几天就把她从北川接来……

  地震的阴影,至今仍投射在这个80后女孩身上。初到成都那一年春节,正在厨房切鱼的蒋敏忽然想起,妈妈在世时最拿手的菜就是水煮鱼,她哭了;如今,她知道芦山地震的很多消息,但不愿驻足在电视机前。“很多灾难,都会出现相同内容,相同细节。我不想去碰,想起来就痛。”

  尽管有同事认为,五年后的蒋敏,比从前更开朗、眼睛更有神了。但她告诉本刊记者:那一刻,是我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我是把它收藏起来了,只是在心里,永远都记得。”

  先进要“看得见、摸得着”

  2008年5月,蒋敏痛失10名亲人仍坚持在救灾一线的事迹传开。此后,她陆续获得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2012年,她还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八大。

  成名之初,蒋敏很不适应,不愿面对媒体,也不愿公开演讲。后来,她接到许多陌生人打来的安慰电话。一次在西安作报告,走在大街上,一个老大妈忽然抱住了她,流着泪说,“孩子,你受苦了!”渐渐地,她不再对媒体完全排斥。

  后来,蒋敏受邀参与了一些活动。看奥运会,是她现在印象较深的一次。“感觉我们国家真的富强了。每一个流程怎么走,从哪个口进,从哪个口出,井然有序。只有在现场才有这么深的体会。当时他们说主席台有2000人,我居然是两千分之一。”

  2012年11月,蒋敏出席了十八大。得知当选十八大代表时,蒋敏既兴奋,又紧张。她利用产假跑社区、派出所,调研如何融洽警民关系,了解到基层民警工作量大,希望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还特意向十七大代表汤敏请教开会的流程和细节。

  “当时压力很大,去的又是领导,怕自己调研不好,说不好。”蒋敏解释。

  开会期间,蒋敏每天6时起床,忙到晚上10点过,虽然做了充分准备,她还是对其他人的表现感到“吃惊”。由于团里一两个人就代表一个行业,大家都做了深入调研,准备的材料厚厚一摞。“每次我看到他们拿过来,哇,这么多。”蒋敏比划着。

  那次开会,攀枝花的社区干部丁爱谱让她佩服。“丁奶奶年龄最大,审议中最敬业,不仅正式发言,小组讨论、下来交流也在为基层群众说话。”

  生活中,蒋敏被吴斌、张丽莉等“平民英雄”感动着,而与她一同携子出席十八大,曾为陌生人捐肝的罗玮,亦受她推崇。

  “她告诉我她当年才19岁,也不是缺钱,想拿肝去卖。就是觉得对方可怜,想为别人做点什么。”蒋敏当时就想,先进不一定要高高在上,身边这种小小的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更值得珍惜。

  回顾成为先进后的经历,蒋敏也觉得有点心累:“救灾时,没想以后会怎样。但事迹传出后,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些事也没法回应。”同事多次听她说,想回归平淡的生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有了荣誉就意味着责任。作为先进的蒋敏,责任更显重大。对此,她感受复杂。

  “你说我有多大力量?我也没多大力量。就像我只有背100斤的气力,不能让我背200斤。我没能力改变一些东西,只能把该做的做好。”

  蒋敏顿了一顿,又说,“当然,我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不能放松,要对得起这份荣誉。就像我接受你的采访。如果我不是先进,你不会采访我,我也可以拒绝采访。”

  “这是负担吗?”记者问。

  “这还是应该做的,毕竟我得到了这么多……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说这话时,蒋敏的语气依然轻柔。

  先进人物流变史

  文_本刊记者 叶茂

  历史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曾发出如此一个疑问,作为清官模范的海瑞,行为古怪,开罪众人甚至皇帝,为何能顺利做官,直到死去?

  作为当时的“先进人物”,“海瑞从政20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

  然而,他是必要的,是体制的产物,作为“软规范”和调和剂的合体。体制有什么样的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凝聚力,我们就要产生什么样的先进人物。

  哲学家弗洛姆说,“每一个时代模范,都是意识形态的形状,他们要说的话,就是体制的话。”

  先进人物作为一种符号,流变至今,还可以看到时代风物的印记,无论是社会的变革、战争的激情、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风霜,都可辨析。

  先进人物的流变史,是一部体制史,也是一部社会符号史。

  不言的身教:古代也有先进

  中国最古老的“推先进”的完整过程,大概发生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那个最古老“先进人物”——虞舜,是在《尚书·尧典》产生的。

  当时,国家遭遇大洪水,殚精竭虑的尧帝因此四处寻找治水的人才,鲧、共工等人先后被人推举出来,结果被证明能力和道德都不足。于是,尧帝将目光投向民间,有人推举来自平民的虞舜。后来,虞舜不仅治水得力,且善于治家。尧帝又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看他怎么教育和规训,最后认为虞舜的品德和能力足以成为天下的表率,就将帝位让给了虞舜。

  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先进”,就带着某种“政治任务”被挖掘出来。首先要能治水,然后道德足以“光宅天下”。而尧帝的发掘和让位,本身也成了某种流芳后世的榜样。

  当我们从中国历史的源头开始考察“推先进”的历史流变,可以发现我国重视先进人物塑造,主要来源于“不言”和“身教”的政治心理学。

  “不言”,其字面意思指“不依靠语言”。古人挂在嘴边的“圣人”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一种“先进”的代名词。需要人们来观察、模仿和推敲其中的行事准则,如《道德经》所说,“圣人行不言之教”。

  各个朝代都以儒家为核心进行教育宣传,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所谓“身教”最著名的言论,认为一个先进人物给旁人带来的引领效果犹如命令般强大。

  古代的先进人物的特点,以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的品格为主,从蒙童必学经典《三字经》中可管窥一二:“头悬梁,锥刺骨”说的是苏秦的发愤勤学;“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孟子母亲的悉心教育;“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东汉黄香为父母暖被的事。

  按汉代董仲舒所说“躬亲识此于上,而万民听善于下也”,倡导并树立社会层面的“带头人”,可以教化万民,安邦立国,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对于古代陈旧封闭的先进榜样,人们或许早已厌倦。例如,鲁迅曾说到他看孝道“先进人物宣传册”《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有个年过70岁的孝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为了不让父母发觉,竟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逗得父母哈哈大笑。鲁迅认为,这样的装佯,简直侮辱了孩子。“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而另一个孝子,因为自己的母亲省吃俭用,把吃的留给孙儿,就索性埋了儿子。鲁迅吐槽道,从此最怕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之类,“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他,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灯塔转向:从战场到商界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尽管无数极具个人魅力的学人和志士宛若星空、各领风骚,然而在从封建走向共和的多变历史中,政府机构脆弱又不统一,忙于内忧外患,疏于社会管理,更无暇树立官方榜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先进人物才算真正走上现代历史舞台。

  建国伊始,保家卫国、为国捐躯是时代主流,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这些先进人物大都来自战场,属于“英雄式”与“牺牲式”的楷模。

  进入建设时期后,百废待兴,艰苦创业、刻苦耐劳成为另一个时代精神支柱,例如雷锋、蒋筑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都具有“为国家牺牲小我、艰苦开创”的共同特质。而事实上,这些人物确实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感召,雷锋班、进喜队等无一不是这种感召的烙印。以钱学森等科学家为代表的海外学子陆续归国,也成为以“爱国创业”为核心产生过巨大感召力的先进代表。

  文革“摧毁一切”的精神洗礼之后,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艰难跋涉,思想在融冰和解放之后,开始迈向多元化。

  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家喻户晓,那个“全世界离那颗明珠最近的人”成为了当时“科学春天”里的明星。另外,如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桢等科学家也纷纷走进教科书。

  女排精神作为当时另一种精神标本,“团结协作、永不言败”超越了体育范畴向各行各业延伸;而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张海迪,则将“战场”摆在自己与病魔之间,成为励志楷模。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先进人物”这一符号已经渐渐从战争、吃苦创业走向了和平、建设,并打破“个人——集体”的藩篱,逐渐更加多层化、社会化和生活化。

  我们细致分析一下从1950年以来官方认定的“全国劳动模范”——12次大规模的表彰会,22000余人次的先进人物群体,其流变凸显着宣传思维与受众思维的变迁。

  最早的劳模,如王进喜等人是以“出大力,流大汗”为主的,1966年国庆节前,毛泽东同志特意把掏粪工人时传祥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时传祥作为贵宾被请上天安门城楼。这样的宣传模式在当时的语境下应该是极有震撼效果的,且后无来者。

  改革开放前后,由于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扩大了劳模队伍的外延,陈景润、袁隆平等得到社会尊重的同时,知识也得到了尊重。

  在进入21世纪后,篮球明星、工程师、技术总裁等被选为全国劳模,先进外延再一次被扩大,“苦干型”、“坚持型”向“技术型”、“管理型”迈进。

  近日,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单揭晓,96位企业负责人赫然在目,其中包括36位民营企业家,标志着官方在引领社会思潮上从道德释放到提高社会活力的重大转变。

  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家除了吸引人的个人奋斗史外,还有其他附加光环,例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光明乳业的总裁郭本恒有着“让1200万弱视病童重见光明计划”,而去年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联想总裁柳传志,则宣布了他的青年创业帮扶计划。作为商界“先进人物”,显然也要混合“道德血液”。

  社会发展至此,先进人物作为一种“精神灯塔”,早已精英化和现代化,就连道德内涵也有了现代含义——从社会主义式的奉献到更具时代特征的慈善语境,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博等新兴媒体,让信息从体系走向碎片。如此一来,现今的先进人物宣传也在更加注重细节,注重瞬间的抉择等等。另外,随着民众看先进人物的视角变化,一些质疑声潮也随之而起,如赖宁、邱少云等事迹的细节受到了质疑;雷锋戴手表、穿皮夹克、开摩托的照片公布后,也引发了热议。仿佛整个先进人物群体都不得不面临一种“现代性”的审视与压力。

  “砖”一代:沉默的大多数

  纵观我国已有的先进人物现状,基本上都是将他们作为一个个道德高地来推行,要求“个人服从集体”,集体主义成为大多数的宣传落点。长期下来,实际上是给大众灌输“无我”的道德理念,教导人们“一切以整体利益为重”,“奉献一切”。

  例如,在学校中,好人好事成为一种“软性道德”规范,更利用操行分、品德加分等来体现其价值。在社会上,这种集体主义准则慢慢代替了人自身的道德判断和品质发展,个人无需思考、不容选择。用学者王坤庆的说法,“我们被决定得太多了,接受这样的宣传教育,每个人都完完全全变成‘社会主义大厦的一块砖’。”

  他进一步分析说,从我们宣传的先进人物来看,作为“砖”,其实也是接地气的,然而它本身的“无我”性,让我们主动丢失内在意志,其实就是对个人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丢弃。这是导致先进人物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化、越来越碎片化现状的主要原因。

  光环外的违和感

  文_本刊记者 王巧捧

  大灾大难留下创痛,也涌现感动。5·12汶川大地震,如今过去5年,创痛虽然隐在,而抗震救灾涌现的先进典型,他们传递的精神力量,历久弥坚。

  当下,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思潮蓬勃兴起,在这样的时代更需要先进的引领,用时下的话来说,传递一种正能量。只是,有人感觉,现在的先进,总体上影响力在下降。这与我们在树立先进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和现象不无关系。有些先进不够落地,让普通人有够不着的感觉;有些先进的树立过于刻意,威信度不高;更有些先进流星式陨落,给先进以及先进的评选带来危机……

  “够不着”的先进

  这是我第三次面对身患绝症的先进典型。

  这是一个实诚的乡镇干部。不高的个子,瘦弱的脸庞,衬得眼睛有点大。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应对省上来的记者,显得过于严肃。

  这个乡镇干部,患上肝癌后,其有关事迹,被报送到省级有关部门,记者应邀去采访。

  他的工作有不容易,有令人敬佩之处,但站在新闻价值的角度,客观地说,未感觉特别闪光之处。

  稿子最终没有用出来。

  有人发现,不同层面评选的一些先进里,大多数带点悲情的色彩。悲情,似乎成为先进人物评选时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悲情的背景,固然更能让人看到先进典型的不易,衬托得人物更加崇高。至于这些先进为什么到罹患恶疾,或者不幸遇难时,才被发现以及发掘,过去是否先进,是否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往往在悲情的背景下,没有人好意思追问。

  但是,这样的先进人物宣传太多,会让人有种主次倒置的感觉,典型的示范意义,反而被打折扣。

  这样的先进典型,如果真是长期劳累致病,或者重病不下火线,也不符合当代的社会理念,对于普通人的示范意义又在哪里?

  同悲情背景一样,太明显的示范意图,太完美的履历,太拔高的形象,往往是宣传典型时惯用的模式。与此同时,社会的现状却是:多元化的思想,人性化的理念,实用的价值观,爆炸式信息,不断更新人们对新时期先进典型的要求。

  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更需要一种道德力量。因为社会价值多元化,人们希望看到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先进典型。也正是因为社会价值多元化,真正高大全的完美典型、绝对分明的形象,几乎不存在。

  就连被树为典型的先进人物,同样拒绝被拔高,拒绝用模式化的东西套在自己头上。郭明义被发掘出来后,他表示愿意宣传自己,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但不要拔高神化。“我怎么就‘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了呢?”他说,“在鞍山这地方,我家得够中等收入了,我是两口子拿工资,好些工友都是一个人拿工资,和他们比,我穷吗?”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脉搏。尽管近年来高大全的宣传方式已经在不断改进,但仍难以脱离一些模式化的窠臼。模式化的东西,在当事人看来,不够准确;在普通民众心中,不够落地。或者说,已经不再符合当代人的接受心理,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洛阳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霍华民对此深有研究:“典型人物新闻报道应适应潮流。以前赞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而现在我们更看重、更欣赏帮助他人的同时保护了自己甚至对自己也有好处的人,因为这是双赢,甚至多赢。”

  “推出来”的先进

  理论上,先进典型人物,应该是自然生长出来,然后为人发现,有了深厚的沉淀和口碑,事迹才有足够的说服力、影响力。

  雷锋的事迹被广泛宣传之前,《前进报》的时任总编辑嵇炳前听了雷锋的忆苦报告。上面讲着,下面哭着,有些学生哭得呜呜的。嵇炳前激动地说,要报个大典型。

  焦裕禄的发现,更加偶然。焦裕禄去世后,兰考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钦在河南省沙区造林会议上,作为沙区造林先进县的代表之一发言,介绍到焦裕禄时,全场泣不成声。会议临时转变主题,改为全体讨论焦裕禄事迹。恰巧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鲁保国在场。不久,第一篇关于焦裕禄的长篇报道在《人民日报》刊出。

  时隔一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再次采访焦裕禄的事迹,采访时他哭了一次又一次。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播音员和录音编辑都泣不成声……

  雷锋、焦裕禄的事迹,本身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媒体发现后,根据新闻价值衡量,才有了他们被发现、被宣传的后话。

  而现在,挖掘先进典型,作为当下宣传工作的一块重要内容,形成了一些惯用的方式:报送,评选,挖掘。甚至,有一种说法叫“推先进”。与当年对雷锋、焦裕禄的宣传,媒体从外到内的发现、宣传不同,“推先进”,却充满从内向外的意图与努力。

  对于先进,在媒体宣传之初,不同的知情人,在同一事情上,会有些不同的说法,或者不能给出足够有力的素材。对此,有些地方会及时统一口径,以勾出先进的清晰轮廓。

  先进人物事迹演讲团,往往由先进的领导、同事、亲属等,从不同角度,描绘先进的感人事迹。每一篇演讲稿,逻辑严密、起承得当、语法华丽、煽情到位。而这背后往往是一个宣传团队的努力。

  推选的流程化,操作的模式化,掩盖了先进本身的价值度。制定方案、向上报送、统一口径,然后广邀媒体,分工有序、按部就班的推动下,难得有人再冷静下来,去追问这个本应是最先确定的问题,到底这个先进是否有足够的份量,能否对社会思想,哪怕在局部范围,起到长久的引领作用?一旦引起上级或者高层领导的重视、批示,似乎就是最大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最大的意义,即对社会精神的引领作用,更多地被替换为宣传某一系统的工作、宣传队伍。

  于是,各级各行业各种标签的先进评选,多不胜数,但无论是被树为全国影响力的模范标杆,还是地方性的、某一系统内的先进,深入人心的,却少之又少。

  同时,这让我们进一步反省,先进的光环为什么总是花落体制内?而体制外的社会个体里,一些诚信、法制、公德的模范,甚至有着更为珍贵的价值,他们不同样值得推崇?

  “流星式”先进

  在大批的先进典型里,一些人很快归于沉寂,一些人却在后来走上了歧路。尤其是那些腐化蜕变的先进,最后被处理甚至判刑,这无论是对先进这个荣誉,还是对曾经仰视先进的人群,都是巨大的冲击。先进,不再具有色调饱满的旗帜感。

  解读一些落马官员的坠落轨迹,往往发现,其中有些人,在某些领域,曾被树为各种优秀、先进。

  2012年9月,河南省项城市法院原院长李和鹏涉四宗罪被公诉,而他曾拿下法官职业的最高荣誉——“全国模范法官”,是囊获全国法院系统所有荣誉的“大满贯”。河南省委、省高院曾要求“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李和鹏”。在各种宣传报道中,李和鹏被描述为“十年如一日,忘我拼搏,清正廉洁,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带出了一流的队伍,创出了一流的业绩”。

  2013年1月12日,原湖南建材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湖南雪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厅级)王德元,犯受贿罪和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被二审判处无期徒刑。重罪之前,王德元身披诸多荣誉,“湖南省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等,还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特殊津贴,连续当选湖南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

  先进的荣誉,是光环,有时也是资本。一旦主角思想滑坡,利用先进的幌子悄悄行谋私之事,往往有着一定的便利。而且人们容易从主观上先入为主,觉得先进有较强的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先进在被树立之前,是否经过了严谨的考察,人们往往不得而知。一位与法院、检察院关系密切的郑州老律师称,据他了解,李和鹏并不是因为事迹突出而出名,而是媒体登得多了,上面也乐得树立典型,于是顺水推舟,开始大张旗鼓地宣扬起来。大多数时候,各地方、部门对树立典型的迫切心态,让考察匆忙而不严谨,这样的先进难免会在日后露出破绽。

  更重要的是,典型的评选是否公平公正。这关系到先进的地基有没有勘好量准夯实。

  有人总结,“落马贪官的抽屉里,大多都有一摞红证书”。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在任期间获得几个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荣誉,几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先进的评选,在权力面前无法挺直腰杆。

  一位机关工作人员回忆,一次部门内评选先进,在部门主任的监票下,每个人都投了部门主任,于是“投票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

  即使一些更开放性的评选,有效率与民主的感觉,但其评选过程的公平性,仍然往往无法自证。2010年,在陕西渭南市教育局举办的“师德先进评选”中,评选网站当月统计的点击量只有4万多,但竟有百万人次参与了投票。对此网友提出质疑,甚至有网友称这是“渭南最搞笑的网络评选”。

  一方面,人性如水。一个人在世时,思想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以至才有盖棺定论一词。这些人后来的堕落,不一定能抹煞曾经的高大。

  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荣誉与现实之间,到底有哪些错位?

  树立一个典型不容易。树起典型后,如何继续培养好、发挥好、监督好典型,也是树立典型工作的一项应有之义。这不仅是对典型负责,对典型宣传这项工作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长远的价值观念的负责。

  开拓与创造:美国的“先进”什么样?

  文_本刊记者 叶茂

  与中国相似,美国的主流社会也会在政治、文化、传媒等层面进行一些先进人物的符号灌输,以体现其主流价值观。例如,《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就常常是一些人们争相追捧的社会标杆,据分析,按出现次数,排名第一的是商业领袖,其次是政治领袖,再次是科学家。

  近日,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了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0大人物。记者也进行了分析——其中有4位总统、7位科学发明家、2位文体界人士、2位社会活动家、1位商业领袖,这些精英由于为社会注入了强大创造力,或缔造了历史而当选,让人并不感到意外。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是由3个人组成的探险队的当选,他们是美国国内首次横越大陆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活动的队员。他们排在国父华盛顿和杰斐逊后面,在“20大人物”中排名第3,还占了3个名额。可想而知,这3人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感召力自然要落脚在挑战人类极限、开拓和冒险精神之上。

  学者秦晖认为,虽然,中美在榜样教育上都有必要,但美国强调的是一个“交互动因”而不是个体向社会单向、被动地接受影响;其次,其先进人物首先要激情与真诚,“积极地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先进性人格的体现。换句话说,选择体现存在,先进人物本身就是一种“勇敢选择”的人群。

  与中国人的英雄主义类似,美国电影也是产生英雄的摇篮,如《阿甘正传》、《美国队长》、《超人》等“美国主旋律电影”,通过人物塑造来宣传美国价值观的意图非常明显。

  帅气的外形、强壮的体魄、不言输的精神,都是其常用的标尺。从故事上,孱弱的小男孩,经过不懈的努力,加上一点外界的帮助,然后经历各种磨难,最终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这个故事就是所谓“美国梦”的核心——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努力不懈地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比较中美在宣传人物上的呈现,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先进人物虽然多,但很“平面”,很“苦逼”,而且“无我化”的思维倾向很严重,大多打“苦情牌”。受众这一方,则通过言不由衷的表态、宣誓、演讲和比赛来参与这个仪式,最终变成了由官方主导的昂贵的政治运动,如各种巡回演讲报告会,学校经验交流会等。

  “通过展开学习XXX的活动,我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等心得体会随处可见。教育学者扈中平在《道德教育虚伪性批判》中说,事实上,这种长期“不自然”反而导致了我们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生活有两种鼓点,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平凡年代,如何不平凡

  ——我们怎么推先进?

  文_本刊记者 叶茂

  进入21世纪后,全世界都进入“平凡的年代”,英雄的暮霭渐渐散去,造梦的土壤渐渐变为现实的柏油路。一个模范式的人物,要“一振臂而万夫应”,在今天,已无可能。

  尽管如此,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标杆,他们高于大众的精神长度,不仅给予我们希望和温暖,更标记着我们时代的平凡和伟大。

  对于政府而言,先进人物除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引领作用外,还具有调节功能,像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等人的辛苦让公众了解后,公共关系中的矛盾可因此得到疏解。

  那么,社会交流进入网络化和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树立一个“先进人物”,用怎样的叙述语境,贯穿怎样的思想动机,都是执政者应因时而动的宣传智慧。

  祛魅:《感动中国》何以感动人?

  “写实要大于写意,”传媒学者朱天认为,“这是今天推举先进人物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抛开这些先进人物头上的光环,用平视的角度来讲述,把他们当作普通人,还原生活细节本身,展现“真我”本色,使之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朱天认为,这是一种“放下”而不“端着”的叙事。

  细节,被认为是人物与受众之间打破时间与空间距离感的最好办法,用朱天的话来说,让先进人物群体“祛魅化”,“走下神坛”,“变为眼前的人、真实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和网络化的现时代接轨,并具有优质人物的普通情感和价值观。

  朱天分析了近年来收获了巨大社会效果的《感动中国》人物模式。“它摒弃过去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脱离生活实际的‘高大全’形象,对先进人物形象的刻画从概念化转变为人性化、立体化,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将先进性融入个性之中,融入人物寻常的生命轨迹之中,敢于揭示人物内心矛盾冲突,善于描述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通过突出新闻事物中具有的人性、人情色彩因素来吸引公众、感染公众。”

  虽仍以表现英模人物的闪光点、优点为主,但也不再回避其弱点、缺点。例如,《吴登云——帕米尔的白衣圣人》这期里,支援新疆的乡村医生吴登云曾一度要调离新疆,这一细节非但不会有损吴登云的光彩,反而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他经历的艰苦和挫折。又如《叶欣——新时代的“提灯使者”》中有这样一个细节,2003年非典期间,医务人员需要隔离工作,“护士叶欣在最后一次离开家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对儿子说,从今天起,妈妈就不回家了,等非典结束了再回来……”表现她内心的挣扎。

  这些细节,在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下,通过“纪录片”的感觉表达出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引领:人人都想做马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这么解释“榜样力量”:“由于大多数人类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模仿获得的,社会的精神习性也因此而流动,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一场模仿。”

  学者周其仁则指出,仰慕一个先进人物,其实就是一种“对平庸的抗拒”。近日,传奇商人马云将卸任阿里巴巴的CEO。人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个第一个实现万亿交易额的商界楷模,曾经只是一个英语老师。从义乌背着麻袋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的商贩到福布斯评选的“未来全球领袖”,对很多人来说,马云就是一种拒绝平庸的“精神兴奋剂”。

  先进人物具有社会心理扩大效应,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影响与激励,来实现某种“蝴蝶效应”。例如马云、柳传志、罗永浩等人,既在行业内有一技之长、有良好的社会表达,又有社会责任感,作家李陀将这种先进人物比为引路的“人头马”。

  周其仁还认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尚以及人性纯良的社会,是不可能单靠先进人物树立道德权威就能形成的,它更需要依靠公平社会机制和法治的建立。尽管我们有好干部一类的先进人物,然而往往大家都知道“老实人常常吃亏”,这实际上是对先进人物宣传本身的最大“反宣传”。

  另外,制度保障,实际上是一种对“追随先进”的最大鼓励。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程序,对人的权力和义务进行了合理地划分,这就使得不按制度规定的框架行事的行为者得不到利益,并受到惩罚,使按制度行事的行为者绝不吃亏。这样一来,我们对于“先进”的定义,就不应是一群单纯“把别人利益看得比自己利益还重”的难以企及的“道德圣人”,而是在平等制约下,拥有更多勇气和智慧的“人头马”。

  回归:袁厉害是不是先进?

  雨果曾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真正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

  去年走进公众视野的“最伟大母亲”袁厉害,曾引发了社会的一次关于“好人”的道德审视和探讨。袁厉害收养弃婴本身是一个善举,可偏偏出现了悲剧性事件,加上后期一些媒体对她进行了一些不同视角的报道分析,使得这一事件本身具有了多重性。袁厉害的资产、动机、慈善条件,有无违法牟利行为等等都备受质疑。

  她到底算不算好人?法学教授金泽刚认为,好人不是“圣人”、“完人”,良性氛围里,我们在承认袁厉害爱心的同时,也要承认她的不懂法。“爱心不意味着毫无缺陷”。

  其次,作为好人,如何面对利益?我们愿意接受穷苦潦倒的袁厉害,还是有数套房产的袁厉害?新华社曾发文反对这种质疑,人家做了事,说孩子的家长、政府部门、媒体都没有“质疑的资格”;在强调权力与义务、付出与所得对等的今天,先进人物群体自身幸福与获得财富的权利是不受干扰的。

  “对袁厉害的讨论,其实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一个学习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过分地苛求他们,不把他们当‘人’来看待,使其受到冷落,这就会造成‘好人劳累死、没有好下场’的‘反宣传’”。

  开放:一个先进公民,是怎样炼成的?

  对先进人物的推举与宣传,还应更多着墨于公民精神上。例如,在大灾大难前,作为一个公民的公益参与,例如北京暴雨夜组建“爱心车队”救助被困旅客的王璐;面对自己权益受到损害时,勇于维护自身和集体权利,代表人物例如年逾古稀的“陆良八老”,护林31年造林13.6万亩;参与社会公益,为社会贡献温暖和正能量,例如捐资1700万 蜗居30平米房子的“公益哥”何国苗等。

  作为公共机器之外的重要“软实力”,公民精神对于维系现代社会的协调稳定和有序运行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只有立足于公民身份,才能锻炼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促进人们对生命价值的体味,对人生价值的认同。“中国梦”作为一种时代追求,更是基于此。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当年11月,便有媒体开展了2012中国梦践行者评选,旨在评出梦想与践行结合的“先进人物”的代表。

  除了孔子、玄奘、文成公主、李白、王安石、文天祥、曾国藩这些“无法到场的先进”之外,林丹、刘吉等“行梦者”,以及以教育改革家刘道玉为代表的“造梦者”也榜上有名。

  主办方持这样的观点:要支撑起全社会的“中国梦”,其必然也有“共同支点”——一个个个体的努力和正能量填充起的“幸福梦”、“富足梦”、“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正如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培育社会梦想,也就是培育正能量的“先进人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