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北京、长沙、重庆、武汉等地已开设殡仪专业的高职院校,江西、福建、河南、辽宁省也有中等专业院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此种职业“冷门”行业。他们希望能树立起殡葬行业新理念:让逝者走得尊严、安详、干干净净,也带给其亲属一份安慰。
在不少人眼中,入殓师是个神秘的职业,而且与“晦气”等词语挂钩。
而在浙江省嘉兴市天泉佳境礼体中心——中国内地第一家专门从事入殓工作的机构,却会集了一批“90后”入殓师。他们的工作,就是为逝者美容。
清明前夕,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了这群年轻人,聆听他们的故事。
“现在开始给您洗脸……化妆……”年轻的入殓师都会轻声对逝者一一交代每个步骤——尽管他们得不到任何回应。而与此同时,平静优美的音乐也会奏起。
“以前没有这么人性化”。刚满23岁的季烁红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她来自浙江丽水,现就读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自2011年起,她就在这家礼体中心实习。
季烁红说,以前的入殓服务工作较马虎。比如,一些入殓师会趁逝者家属不注意,在没给逝者擦洗干净的情况下,就给其穿上衣服。“收取费用不说,最主要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而现在,入殓师的工作是“透明”的。整个入殓过程,丧属都可在旁边陪同。有时,他们也会参与其中,就像在与逝者做最后的道别。
在奶奶去世的时候,看到医院护工粗鲁的动作,季烁红痛心极了。同年,表哥因车祸去世,身体被碾轧变形。这些沉重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她选择入殓师职业的主要原因。
“想把自己亲人的遗憾弥补在别人身上。”季烁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有着同样愿望的,不止季烁红一人。
与季烁红同龄的张柏成来自内蒙古。中学时,他的母亲不幸离世。心痛之余,最让他遗憾的是“妈妈走时的妆容不美丽”。后来,他偶然看到日本电影《入殓师》,被影片的温情所打动,从此立志成为一名入殓师。
在天泉佳境礼体中心,除了殡仪系的实习学生外,还有的入殓师是招聘而来:
有人胆子大,想在这个特殊又缺人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有人因为工作不好找,听说这行工资高就“试试看”;有人则因为家长无法接受孩子从事殡仪行业,便从外地殡仪馆“逃”到嘉兴。
他们的想法和境遇,折射出入殓师仍然处于尴尬的境地。
天泉佳境礼体中心的第一批“90后”入殓师是由两名台湾资深职业入殓师指导的。现在则是老学员带新学员,一批批延续。
如今,这个小小的“90后”入殓师群体已经发展成为有20多名年轻人的队伍。工作之余,他们和一般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偶尔去歌厅唱歌或外出郊游。
只是,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工作或专业时,他们还是难免有些不自在。
“每次回家的路上,在和别的学校学生交谈中,我不敢说出自己的专业。否则,本来聊得起劲,大家会突然间不愿意继续和我说话了。也许,他们是害怕。”季烁红有些失落。
季烁红的父母也并不支持女儿,可是性格倔强的她,始终没有放弃,还想“一直做下去”。
有时候,入殓师会去医院、纸花店、寿衣店介绍工作业务,也因此经常被人“赶”出来。长期的职业习惯已使他们不习惯主动向人握手,但是如果有人主动来握手,他们一定不会拒绝,因为“多了一个支持者”。
“现在10个人中,可能有3个人理解我们。我相信,坚持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个职业。”季烁红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事实上,在北京、长沙、重庆、武汉等地已开设殡仪专业的高职院校,江西、福建、河南、辽宁省也有中等专业院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此种职业“冷门”行业。他们希望能树立起殡葬行业新理念:让逝者走得尊严、安详、干干净净,也带给其亲属一份安慰。
还有些“90后”入殓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收获,并不只是送别死者,还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