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纠结的“中国式借钱”

2013年03月13日 15:01  今晚网

  我们可能都有过经济拮据时向人借钱或者是老熟人跟自己借钱的经历。近日,朋友聚会,酒过三巡, A君开始大谈特谈起他的“被借钱”经历。

  借钱方式A:声称遇到难处

  借钱人:相交多年的老同学

  借钱数目:2000元

  借钱时间:1995年

  借钱期限:1年

  借钱结果:借完钱后玩失踪

  据A君说,第一次有人向他借钱,是在1995年,一个相交了几十年的老同学,遇到难处。于是,把昔日好友叫到一起,吃了一顿饭,席间提出有独自创业的想法,希望几位挚友能伸出援手,每人借2000元钱,一年后连本带利奉还,还当即给每人写了一份借据。要知道,这位老同学曾在A君失业时,为其介绍过一份工作。虽然时隔多年,A君早已“跳槽”,但这位老同学的“情”,他从未忘记。恩人借钱,岂可拒绝。A君想都没想便和妻子商量后,于次日将钱送到朋友住处。没想到,半年,一年,两年,过去后,这位同学音讯全无。几位当初一同借钱的朋友,都坐不住了,纷纷找到A君,商量着去上门讨债。在九几年时,2000 元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了,A君苦思许久决定找这位老同学问一问,或许是有什么难处,如果那样的话,缓一缓再还也不是什么事。可没成想,当A君一席人来到老同学住处时,才发现,老同学与妻子离婚后不知所踪。这一闷棍打得A君晕头转向,倒不是真为了这2000元钱,只是他实在想不通,这么多年的交情,难道就值这 2000元吗?这让A君开始认识这复杂的社会,原来已经不再一诺千金,已经不再把友谊看得那么重要了,甚至有的人会为了钱老死不相往来。就为这事,到如今 A君的妻子还总埋怨他,不时唠叨几句。

  借钱方式B:有生意拉人入伙

  借钱人:亲弟弟

  借钱数目:20000元

  借钱时间:2008年

  借钱期限:无

  借钱结果:借出小数目不需要还

  第二次有人向A君借钱是在2008年,A君的弟弟。这个弟弟早几年前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销售业务经理,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类人。最早骑起了摩托车,最早拿起了大哥大,最早穿上了名牌服装。虽然是弟弟,可他从未把这位大哥放在眼里,在家里谁有钱谁说了算,言语间还总有些轻蔑的口气。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弟弟所在企业急转直下,濒临倒闭。生活落差之大,令这位弟弟到处寻找挣钱的“路子”以求东山再起。就这样,弟弟终于想到了A君。原来弟弟找到一个“天赐良机”的投资项目,去海南“填海”,一本万利,希望A君能借些本钱搏一搏,将来一定按股份分红。A君虽是老实本分的人,可一听这项目,也知道是弟弟想挣钱急红了眼,辨不清真假了。有了上次“被借钱”的经验,A君答应先回去想一想再答复。和妻子一商量,两个善良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同情起这个曾经辉煌过的弟弟,明明知道项目只是一场骗局,又不忍心拒绝他。直至深夜,两人想出一个让大家都能释然的折中之法,给弟弟2万元,也不需要他还,至于弟弟想怎么用这笔钱,随他。结果,又是许多年过去了,弟弟再也没提起过这笔大生意,当然也没有提起过A君的这2万元。A君与妻子辛辛苦苦攒的钱又打了水漂,虽然妻子又多了一个调侃A君的理由,但每每接到弟弟关心、问候的电话,两口子内心觉得这钱花的还是值得的。

  借钱方式C:不借钱就断绝关系

  借钱人:小舅子

  借钱数目:100000元

  借钱时间:2013年

  借钱期限:无

  借钱结果:未当即表态遭到误会

  两次被借钱的经历,A君都巧妙化解。虽然损失了些银子,但好在对得起亲人和朋友。谁知,当说到这第三次被借钱的经历时,A君怅然若失。原来这第三次找A君借钱的,正是他的小舅子。要说,前两次借钱A君能够保持做人本色,妻子的支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小舅子借钱,可不能缩手缩脚。呵呵,可这中国式借钱不是一借一还这么简单的。里面有时还夹杂些背景故事以及遗留问题。原来,这个小舅子是出了名的“铁公鸡”,抠门到极致。首先,岳父岳母的遗产——一套两居室和一套一居室都由小舅子继承,作为姐姐,A君的妻子从未争抢,这本已仁至义尽。其次,因为妻子是医院护士,平日里小舅子一家一有什么头疼脑热就找姐姐看病、拿药,可只要一聚会,又总是装傻充愣,让姐姐付钱。再次,每次外地来了亲戚,也还是A君及妻子负责迎来送往,这个小舅子向来不闻不问。这令原本对他爱护备至的姐姐多少有些意见。这不,小舅子的儿子已到适婚年龄,该是买婚房的时候了。说起来,小舅子这只“铁公鸡”该拔毛了吧。他不,前几日,一通电话上来,就问姐姐借钱,说是,96万元的房子,他能首付将近50万元,再用公积金向银行贷款40万元,中间还差10万多元,希望姐姐姐夫支援。A君妻子心想,他明明有一套价值三十多万元的一居室遗产可以变卖作为补充,为什么还要伸手。于是,有些不高兴,没有立即表态。事后,妻子说,借钱给他,纵容了他的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不借钱给他,他必定误会咱们惦记起了老人的遗产,嫉妒他又要买房子了。A君听闻,忙劝妻子不要与他一般见识,并商量决定,从银行取出 10万元,如果小舅子再打电话来,就借给他。谁知,电话再也没有了。为了这点误会,小舅子竟与姐姐、姐夫断绝了关系。说到这,A君的眼圈都红了,妻子就这么一个弟弟,作为姐夫A君待他犹如亲弟弟一样,纵使他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A君也非常包容。“这年头,是有很多亲兄弟为了争遗产六亲不认了,可当初能争遗产时,我们都没要,过了这么多年,难道我们还能为这羡慕嫉妒恨他?小舅子真是门缝里看人,把我们看扁了。”A君气不过地说。结果,就这一次没有把钱借出去,A君就失去了一门至亲。

  记者手记

  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听了A君的经历,席间几个朋友,都若有所思。相比于找别人借钱,原来,借给别人钱更能考验一个人的修为。因为在中国借钱与还钱,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欠人钱的人是爷,借人钱的人是孙子,这一点不仅仅反映在借人钱的人需要整天低三下四、如坐针毡的去要账方面。

  中国有句话,叫“丑话说在前头”。即做事之前,摆明了可能有的问题,再约法三章,然后去做事。这是件很好的事情。但中国人除了会把人情甩在前头,实在是不会把丑话说在前头。因为中国人重“义”。朋友之“义”、兄弟之“义”、夫妻之“义”。既然“义”字当先,你怎能拒绝向你伸出求助之手的兄弟,你又怎能向欠钱不还的兄弟追讨欠款。即便明知向你借钱的人不靠谱,这也是对你做人原则的拷问。不借钱,人家说你做人有问题。可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一旦借了钱,关系就变得鬼鬼祟祟了。临近还钱,你不敢给他打电话、不敢约他吃饭、更不敢登门拜访,生怕他误解,以为你在暗示他、提醒他。原想做好人,反而变恶人,时间久了,就成了陌生人。到期未还,有些人就与你躲猫猫,天天躲着你。熬过两年,按照法律规定,借条失效。此时不还钱,哪怕上法院,也不受保护。真是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

  相反向人借钱的人更能豁得出去。比如张三就去找李四借钱,作为“弱势群体”,张三借口很多,比如做生意遇到难关,家人生病,买了房子首付款还差多少多少等等,都是要命的事,而且是诚心诚意,说好三个月或者一年就还。结果,李四十之八九收不到还钱,甚至连张三的联系方式都找不到了。而对于张三来说,有了钱就还,没有钱,反正也不只李四这一个亲戚朋友,穷途末路之下更无所谓面子不面子的问题,倒是亏了个无关紧要的人,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值了。

  那么,像A君这样的好人真的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吗?笔者曾经读了潘石屹的《我用一生去寻找》,有点释怀,原来很多人都遭遇过被借钱,连亿万富翁都被它困扰着。他的办法是把所有朋友跟他借钱的借据烧掉,再一一找到那些不还钱但也不跟他再见面的老朋友推心置腹地彻夜长谈,希望能挽救这段友情,把借钱的事一笔勾销。很佩服潘石屹,他能战胜人类通常的弱点,虽然他腰缠万贯,但我相信谁都不高兴借钱给人还得当孙子。的确,人用一生去寻找的,除了金钱与名利,还有亲情、爱情、友情、尊严以及内心的满足。正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所告诉大家的,人是复杂的,区别于弱肉强食的动物。相信,有能力借钱给别人的人所在乎的绝不仅仅是你能不能把钱连本带利奉还这一点点回报。无愧于心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依笔者看,现代社会已经为大众提供了诸多便利,比如,没时间做家务就请个保姆,没时间逛街就网上淘宝,喝了酒就请个代驾。你付钱,我提供帮助,一切交给经济规律。没钱了也一样,视情况向银行借贷,同时,提供抵押品,明确还款计划,支付还款利息。真到了还不上债的那天,没别的招,宣布破产,有法律约束,不怕你不认账。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埋单,公平合理。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保住了亲戚朋友间的情谊。何乐而不为呢?

  本期话题微博互动

  @爱地球:借了钱肯定不好意思再要了,就当做慈善了吧。

  @vivo:有些人暂时还不了,可能是他暂时还没有经济能力,如果有早还了。如果他不想还你,你要也没辙!如果不是很急需,就当你盛大的果树上在秋收时留一些小果子来养活那些小鸟、小麻雀吧!

  @风声边界fly:有些人永远忘不了借过别人的钱,因为他不贪心。而有些人在借你钱的时候就没想着还,即使他很有钱,他就是不还,因为他爱占小便宜。后一种人不值得深交,他也不会有什么真正朋友。我算看透了,相信他也不会再问我借钱,我们也绝对不会再有下一次金钱往来。

  @刘丽依旧:还真是应了那句“谈钱伤感情”的话,做人要自觉,再好的朋友,借的钱也得还。

  @凭海临风:借钱的是爷,要想做朋友就别借钱给他。

  @小小小声: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樱木同学:有同感啊!话说别人借了钱,尤其是好朋友、同学,还真不好意思要啊。更可气的是,他明明有钱了,宁可大手大脚的花钱,他也不还给你。但一想他都好意思不给你,自己凭什么不好意思要,何况又是自己的钱呢,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