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钟表技术背后的隐藏轨迹

2013年06月07日 13:22  新浪尚品 微博

  时间可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抽象元素,而当我们在思考钟表文化时,其实要考虑的是天文学、物理学、宗教建筑学、音乐美学等的综合体。

  钟表,在最小体积内,浓缩了最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艺术与财富价值。中国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用时钟吸引了中国皇帝打开国门,开启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审美融合的序幕;到了近代,英女王大力悬赏鼓励更为精准的航海时计,一批融合天文地理背景的发明家所创造的航海钟,直接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时至今日,一枚枚时计依然让全世界为之着迷,欲罢不能。 近年来,高科技精密陶瓷、新材质合金、赛车乃至太空材料,甚至印钞防伪技术在盘面与机芯中此起彼伏地出现,“科技”和“创新”逐渐成为钟表品牌提高零售价的最佳借口,而“传统”、“历史”、“情感”诸如此类的,钟表背后看不见的文化轨迹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让人欣喜的是,在今年巴塞尔表展上,有不少制表师开始真正关注起了一枚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级时计所有应该具有的面貌——它应当是融合了历史与创新、情感与商业、手工与科技、东方与西方的种种本应对立与冲突的元素的。“中国人创造了被称为钟表之祖的水运仪象台,这是北宋时建立的一个综合型的计时天文仪器,所以人们说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就是钟表。中国的钟表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中国人发明创造的精神相关联的。”这是作为“钟表文化布道者”的钟表评论家常伟的重要观点之一。而在常伟等“钟表文化布道者”的推动下,中国的独立时计创作人马旭曙、许家宝的作品,得以出现在今年Baselworld的AHCI独立时计创作人协会(Academie Horlogere des Createurs Independants)的展台上。

  AHCI这一协会,拥有Francois-Paul Journe、Robert Bray、Felix Baumgartner、矫大羽等钟表大师,是专业领域中具备创新变革精神的钟表制作大师们的自由组合体。他们独辟蹊径,不屑于将钟表制作为单纯的功能时计,而是醉心于将其打造成奢华的艺术品。无论是对机芯、盘面,甚至指针,制作大师们都将其作为承载对历史对艺术对奢华的理解的物件而不断创新。AHCI中的大师级成员为在场感兴趣的公众耐心讲解每一个细节,他们很享受这一过程。而首次于巴塞尔表展AHCI展厅参展的马旭曙,不仅带来了他独创的陀飞轮腕表,还带来了可以伸缩的指针、在表盘以螺旋进阶的方式指出时间的多枚独创发明。

  回看近几十年来,无论是日本和中国各自耗 费数亿元恢复的中国宋代苏颂的水运仪象台,还是英国钟表品牌Comitti在复刻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大航海时代活化石”蚱蜢钟,乃至AHCI的独立大师们创作的天才式的时间机器……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时计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无非是因为它们无法单纯地用“耗费多少小时或天数,使用什么工序、工艺、材质”之类的标准来评判。每道工序背后所代表的心力,或者说,它们所拥有精神,远非这些列项可以计算,而更为贵重的是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那种珍惜时间的意愿。我相信,正是这种出自人类本能的意愿,让时计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