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智能手表掀起时尚新风潮

2013年02月22日 10:58  CNET科技资讯网

  也许在5年前手表还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自从你有了手机之后,你还佩戴手表么?手机逐渐成为“必需品”,它不仅可以通话、发短信、上网,而且它也顺理成章取代了“手表”的地位,拿出手机看时间已经成为习惯。 “手表”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中规中矩的手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

  陶子:智能手表掀起时尚新风潮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的概念由来已久,在1941年第一款机械式智能手表Mimo Loga问世,随后一些公司也推出了不同款式的智能手表,但是却并没有带起智能手表的风潮。

  现代智能手表时代的开端当属在2010年苹果推出的第六代iPod Nano,虽说此款产品定位并非是智能手表,但辅以制造商Griffin Technologies发布的Slap保护套,则可华丽变身为一款多功能智能手表。

  近期,由于苹果与三星这俩家IT巨头公司纷纷被爆料旗下正在研发的“iWatch”以及“Galaxy Altius”,智能手表的概念又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苹果与三星已然成为IT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而手腕的方寸之地也将成为新的战场。

  苹果最新的发布的iPod Nano则不可“变身”,究其原因,可能也是为了iWatch让路。

  近期推出的智能手机也不乏精品,众筹网站Kickstarter资助,集资超过1000万美元推出的Pebble智能手表,它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可通过蓝牙与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实现无缝整合,集合健身、社交等多功能于一身。

  虽说智能手表这个概念近期曝光度较高,但是它仍属于一款小众产品,而苹果、三星这两大厂商介入研发,也不得不让人们联想是否智能手表将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一款“附属品”,无论如何,2013年也将会是智能手表迅速发展的一年,它的趣味性、时尚性、可用性等等功能也将被进一步激发。(文/陶子)

  李钧:智能手表差点意思 人工智能成为最大瓶颈

  智能手表最近非常火热,包括苹果在内的厂商都在对外界展示一系列的智能手表样品,但对于智能手表,我仍然保持着谨慎的乐观,这份谨慎来自于对智能手表互动体验的担忧。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手机平板,毫无疑问,苹果引导了新一代的手机平板出现,人性化的触控是这其中的关键词,但对于手机平板来说,毕竟屏幕还是比较大的,至少相对我们的手指来说,在这样的设备上,进行触摸还是比较方便的,但对于智能手表这样的设备来说,屏幕的尺寸偏小,触摸不应该成为其上的主要交互体验。我们需要通过语音、体感来进行更好的更智能的交互;

  好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接着往下看。

  先来说说体感交互。相对语音来说,这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用现有的所谓“人工智能”的方式,就可以来实现。

  现有的智能方式,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用大量的数据去计算可能的结果,并且用概率最高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这样的方式与其说是智能,不如说是“数据计算”。

  然而,在语音上,这样的数据计算似乎就很难以实现了。

  世界上的语言种类,要远超过文字的种类,同一种语言,比如英语、汉语,在不同地区,可能发音上都略有不同,并且每个人的发音都会有所差异,这个现象在中国更加突出,由于多民族的融合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多次入侵,中国语言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态势,即便都说普通话,各地的口音差别也非常巨大。

  在这样的情形下,用原来的方式,电脑能够准确听懂我们说话已经大为不易了,还要再和我们交互反馈,更是难上见难,如果做不到完全的语音交互这一点,智能手表的交互体验,就会差很多,比如说,只能够进行简单的语音交互体验,更多的语音交互集中在指令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要做到理想中的体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沿用现有的方法,也就是数据计算的方法。然后我们需要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强悍的计算芯片作为支撑,这个目前的便携平台,在存储能力上可以满足,但在运算能力上仍然不足,当然你可以说,我们可以借助云端的平台实现这点,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能够得到的体验也是有限的,比如说,如果电脑的数据库中包含有“最近的好吃餐馆”信息,但你说的是“边上有没有什么好吃又便宜的”,而系统又没有将“好吃”和“餐馆”进行匹配的话,电脑是无法得出反馈的。也就是说,系统无法识别库中不包含的信心。更加困难的是,怎么用语言将反馈好的信息传送给用户,这个在处理上的难度要远超过识别。

  第二个,变革我们现有的计算方式。这个看起来很虚幻,但是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在计算机计算数据的方式,和人脑处理数据的方式大不相同,但不相同不意味着不可以连接。石墨烯从现在看来,很有希望能够实现和神经细胞的互通。

  说到石墨烯这个东西,再多818。石墨烯是个好东西,实际上,最简单利用石墨烯的方法就是把它做成晶体管。这个就能够解决上面方法一中提到的问题。石墨烯的晶体管,在栅极漏电上的问题,几乎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现在的晶体管,到20多nm工艺下,漏电已经非常严重了,再精细的工艺,漏电会更严重,而石墨烯材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同时,石墨烯材质的晶体管,在处理频率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高频下的电量损耗相比现有材质也非常低,它可以提供给我们未来智能手表极高的处理性能。

  另外一个方面,石墨烯被证明有可能被连接到人类的神经元上,也就是说,它有可能直接和人类的神经元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处理。

  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模拟出更接近于人脑的电脑,这样的电脑可能底层仍然是二进制,但他们的思维是十进制的,并且他们拥有思考、分析的能力,能够根据他们数据库中没有的信息推理出新的信息来。

  这样核心的智能手表,也许就能够实现和我们的无缝互动,甚至超越语音,我们可以用眼神、意识来控制手表。(文/李钧)

  张晓楠:智能手表=数字身份证?

  提起智能手表,业界与此相关的评论文章数不胜数,而唯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这是在分析或者预测苹果对于其智能手表iWatch的定位,但是用在其他智能手表厂商身上,或许也同样适用。

  我对这篇文章最大的赞同在于,不要把厂商们推出的智能手表看做一个有形的“物件儿”,它跟人们对手表的需求不沾边,也不想通过覆盖手机或者电脑的功能来实现“上位”,它的目标,是人们数字时代的个人身份证,是你的互联网ID。

  它可能是你电子银行的密钥,通过点击操作你可以完成付款;它可能是智能手机、pad、电脑的中转站,你可以通过智能手表来分配这些设备的上网流量或者实现关键数据的互联互通;它可能还是你进入公司、开车进入地库的门禁,谁让你正好随身携带呢?还可以是很多很多.。。

  想到这些,我还真是有些兴奋。(文/张晓楠)

  周超臣:智能手表 请让我心动一点

  从小到大没有在手腕儿上戴一块腕表的习惯,但是最近网上疯传的各种智能手表的消息,多少让心里多了一份涟漪。我在思考,我会买一个所谓的智能手表吗?

  答案是,我不会,至少目前不会。

  最近iWatch的花边新闻流传于各大媒体网站之间,苹果不置可否的态度更像是和媒体合伙搞得一场暧昧约会。苹果或许真的在推动iWatch的进程,但是我在思考的是,它对我有什么实用性?如果它想霸占我长满汗毛的手腕,需要给我一个实用主义的理由。至少目前网上众说纷纭的功能没有让我丝毫心动。

  我从来不是跟风者,哪怕等它哪一天也会像iPhone成“街机”一样成为“街表”。或许我会出于时尚或收藏的目的买一块iWatch智能手表彰显一下我不粗壮的手腕,但是绝对不会让它成为我手腕上的风景。想问我为什么只说iWatch而不说别家的智能手表?答案显而易见,除了苹果,我没有选择。

  不管iWatch还要闹多少绯闻,也不管它什么时候面世。至少我认为,苹果应该带来创新,它的气质里流淌的最重要的基因就是创新。继续有所期许吧。(文/周超臣)

  延伸阅读:

  >>苹果、三星、索尼都做表

  >>苹果研发智能腕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