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拉菲的疯狂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5日 07:2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很难再有一种酒能重演此前的疯狂,但中国资本力量对世界葡萄酒格局的改变已然大势所趋。

  “我找到了‘后拉菲时代’的生财之路”。浙江一家红酒销售公司的老板徐庆海这些天高兴异常。

  靠在义乌销售小商品起家的徐庆海2006年进入了红酒销售行业。“那一年,1瓶小拉菲还卖不到500元,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这么一瓶能值6万?”

  然而,拉菲泡沫在2011年的破灭,让徐庆海搭进很多近年来东奔西走换来的“辛苦钱”。

  如今,他正摩拳擦掌,准备进行另一项更大的计划——抄底法国酒庄,这将是一笔“比以前赚钱得多的买卖”。

拉菲为什么这么红拉菲为什么这么红

  拉菲是如何炒起来的?

  “业内说法很多,但大家都认可是香港红酒贸易商最先炒起来的。”徐庆海对《望东方周刊》说。

  英国知名酒商集团BBR中国总代理Rufus Beazley对《望东方周刊》分析说:拉菲在2006年及之后的几个年份,红酒的品质都非常好,这使拉菲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另外,2008年,香港将红酒进口关税从40%降低到0,使得香港酒商数量从原来的200多家猛增到目前的4000多家,可能也是拉菲大热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炒的是拉菲而不是同等级的拉图尔(Latour)、玛歌(Margaux)或是木桐(Mouton),业内各有各的解释。其中一个解释是,拉菲酒庄的拥有者罗斯柴尔德家族历史悠久,是法国的豪门望族,“比较好讲故事。”

  确然,种种传奇性的信息商家挖掘、制造出来,使得“拉菲”似乎和“权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18世纪,拉菲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御用酒;1985年伦敦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一瓶1787年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签名的拉菲葡萄酒被福布斯杂志的老板以10.5万英镑拍得,直到2011年三瓶1869年的拉菲在香港被拍出43.79万英镑,此纪录才被打破。

  2010年,中国首度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红酒出口额最高的市场。

  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Rufus Beazley成为BBR的探路者(19.900,0.20,1.02%)。当时,BBR在中国的销售模式,是客户付款购买红酒后,将酒寄放在伦敦或香港的仓库,以后再趁旅行、差旅的机会,几瓶几瓶地带回去。

  最初的客户都是在上海的外国人带来的,“大多是私人企业主,买拉菲也是自己喝。”后来,Rufus Beazley也遇到了直接要求购买“最便宜的拉菲”的客户,并被告知“其实我对红酒一点都没兴趣,我不喜欢喝。”

  一开始,Rufus Beazley对此并不惊讶。“几百年来,欧洲的红酒投资已经很普遍。”但后来他发现了不同之处:“在欧洲,红酒投资是几代人的事情,可能是祖辈收藏了几箱年份好的酒,留下一些传给后辈。后辈发现这款酒已经涨了太多,就不喝了,卖掉。还有些收藏家,看好某一款酒,就买个三五箱,收藏几年后卖一大部分,剩下的就等于是免费喝了。”

  Rufus Beazley说:欧洲人投资红酒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喝”。但中国的投资者显然更加“纯粹”。

  “红酒炒作在游资躁动的中国有其必然性,而拉菲成为主角,是个偶然。”徐庆海说,红酒炒作最初的模式是酒商利用资源优势,大肆囤积并制造供不应求的气氛,然后在拍卖市场上抬高价格,制造各种舆论,掀起炒作的风潮,最后逢高出货。

  江浙民营企业家对拉菲的追捧,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先是喝红酒炫富,但很快就在价格暴涨中发现商机。

  2007年,徐庆海正式入行。刚开始,徐庆海把眼光牢牢盯住了小拉菲。“一是本钱不够,进不起大拉菲;二是看穿了中国人消费的心态,他们不在乎大拉菲和小拉菲有什么区别,只在乎瓶子上有拉菲的字样。”

  2009年,拉菲行情飙升:2008年份的拉菲每箱大概是3800英镑,同一年份的玛歌才2000英镑出头;2004年份的小拉菲,每箱卖到了1800英镑,比2004年份的木桐还要高出200英镑。

  “2004年小拉菲一开始卖多少?200多英镑!”徐庆海说,虽然和香港的酒商相比,国内的经销商在这波价格暴涨中只是“人家吃肉,我们喝汤”的角色,但收益依然令人咋舌。

  2008年后,红酒炒作的模式益发丰富起来。

  “2008年份的拉菲,在加拿大售价是1888加元/瓶,带回国内是5万元人民币起步,约合8000加元,涨了4倍。”李奇是徐庆海的朋友,因为在海外有亲戚,所以干起了“海外扫货”的生意。

  在很长时间里,他专门雇佣中国留学生在当地帮他抢购大拉菲。

  更多的人则被吸引去投资期酒。”李奇说,国外有专门的期酒经纪人,也有用于出租的酒窖。问题是,中国的炒家在人脉资源上很单薄,“他们拿到期酒的价格,比人家要高出很多,其实已经倒了一手甚至几手。”

  期酒,指未上市刚刚放入橡木桶陈酿环节的高级酒,先开盘以期货形式出售,售价较低。还需经过 18至24个月的陈酿之后,才能装瓶出窖饮用。通常酒庄会将一年产量的10%到20%作为期酒出售,剩下的做成瓶装酒。

  后来,游资把目标锁定到一些法国酒庄,直接跑到酒庄里,要求一次性买下酒庄里所有的红酒。虽然这种方式完全不符合“游戏规则”,但很多酒庄的珍藏还是被中国人买下,“中国人开的价是他们无法抗拒的。”

   “乌龙事件”戳破泡沫

  无论哪种形式,红酒炒作在2011年之前都算得上“暴利行业”。

  伦敦国际红酒交易所的报告说,2010年波尔多精品葡萄酒投资收益上涨57%,同一年,黄金和原油的涨幅仅有35%和20%。

  一组在行业内流传甚广的数据是:从2009年开始,拉菲拍卖现场90%以上都是中国面孔;2011年伦敦期酒交易所的新增会员50%以上来自中国。

  让Rufus Beazley惊奇的是,把红酒作为投资品的中国人,很多人对退出渠道都不甚了解。

  按照国际惯例,红酒脱手的主要渠道有:个人之间转卖、酒商转卖、拍卖。

  其中,拍卖门槛最高,数量也最少,酒商转卖的渠道较为主流。按照BBR的模式,在BBR购买的,价格昂贵的红酒一般都可以委托BBR转卖,手续费为红酒价格的10%。

  什么才是“价格昂贵”?Rufus Beazley认为800元人民币/瓶就算得上。“在欧洲大部分餐厅,30欧元/瓶的酒基本可以算是顶级的了。平时三五欧元/瓶的红酒品质已经很不错了。”

  酒商转卖有附加条件。“要一直存放在BBR的酒窖里,BBR才愿意转卖。因为酒始终在监控之下。”因此,大多数中国人投资人把酒取走自行存放的做法,犯了酒商的“大忌”。“来源不能完全控制,就无法确定真伪,也不能保证私人的存放是否影响了酒的品质,而这些只能在打开瓶喝了才知道。” Rufus Beazley说,近来,美国一些拍卖会上出现了大量假酒,也使得酒商在转卖上愈加谨慎。

  2010年底,徐庆海感觉拉菲炒作到了强弩之末。

  他手中囤积的2000年份拉菲,从2009年的8600英镑/箱,在一路飙升到2010年末近2万英镑/箱后,价格就开始滞涨,进而下滑。2003年的拉菲,在过去几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都高达30%,在2010年底达到1.2万元/瓶,但从2011年3月起,价格开始下跌。

  徐庆海开始清仓套现,而到了2011年底,2003年份的拉菲,价格下跌了近15%。

  到了2011年底,拉菲泡沫的破灭已成事实。

  2011年,除了2002年份拉菲价格上涨了10%外,1999年份、2004年份、2006年份的拉菲价格都出现下跌,拉菲的平均价格跌幅接近8%。

  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报道:拉菲一年的产量只有20万瓶左右,除去全球王室订单,真正流入市场的不超过19万瓶,而根据配额进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只有4万到5万瓶。

  文章还附加了一个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数据:浙江地区的拉菲销量每年就在30万瓶以上。

  徐庆海原先的老客户顿时心态逆转,“很多人说再在宴席上喝拉菲,人家不光会怀疑酒的真假,还会怀疑买酒的这个人是不是真的精明。”

  徐庆海说,这是个让他无比郁闷的“乌龙事件”。

  “19万瓶拉菲,指的是大拉菲,实际上,中国市场上流行的拉菲,不仅有大拉菲,还有小拉菲(Carruadesde Lafite),以及拉菲的诸多副牌。而且,尽管按照配额,中国市场每年只有4万~5万瓶拉菲,但在利润的驱使下,世界其他市场的拉菲也会流入中国市场,这个过程既合法,又合规,无非是中国的代理商去买下了其他国家代理商的配额,只是增加成本的问题。”徐庆海说。

  但这个说法此时根本无法被昔日拉菲的追捧者所接受,“人们就像当年追捧小拉菲和拉菲副牌一样盲目。”

  混乱的“拉菲们”

  徐庆海说,中国市场上的拉菲,其实并不像外界盛传的那样充斥假货,只不过,“行业为了追逐暴利,隐瞒了很多事实,最后让市场变得异常混乱,最终自己也吃了亏。”

  拉菲在全球拥有40多个管理庄园,这些庄园产出的红酒,价格相差可以达到上百倍。正宗的拉菲只产于法国波尔多的拉菲酒庄,标有“chateaulafiterothschild”字样,即通常所指的“大拉菲”,大拉菲是拉菲系列中最顶端的产品,为了保证质量,酒庄里的工人以手工的方式从30到40年树龄的葡萄藤上采摘葡萄。

  通常,酒庄的葡萄藤在达到80年以上时,就会被拔出,被代之以新的葡萄藤。这些嫩藤在长到30年之前时,所产葡萄都达不到用于制作大拉菲的标准,于是,酒庄就用这些葡萄来制作小拉菲。

  “行业内曾经闹出过很多笑话,有些从业很多年的人,都曾把拉菲的一些副牌当做假酒,把一些傍品牌的酒当成真酒。”李奇说,多年前曾有一款名为“智利拉菲”的红酒被他一个朋友认为是“拙劣仿冒品的典型”,因为这款酒产自智利,批发价甚至不到100元人民币,但后来他们才发现,智利拉菲还真是拉菲的子品牌,而且,拉菲旗下法国以外产区的不少子品牌红酒的价格,都不到200元人民币/瓶。

  仅仅一个“罗斯柴尔德男爵精选”系列,下面就有四大品牌,而每个品牌,实际又是一个系列。

  李奇说,目前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傍品牌”的红酒,如“拉菲传奇系列-Legende”、“拉菲传说系列-Saga”、“拉菲珍藏系列-Réser ve Spéciale”、“拉菲尚品系列-Selection Prestige”其实都是拉菲的子品牌。

  “仅仅在一个波尔多,拉菲除了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包括大小拉菲)外,还有拉菲贵族甜Chateau Rieussec、右岸的拉菲乐吉尔堡Chateau L”evangile。”

  “即使现在,很多业内人士,还是被拉菲的品牌系列搞得晕头转向。”李奇说,“很早以前,拉菲就确立了靠大拉菲确立品牌形象,再靠众多子品牌向低端市场渗透,薄利多销的战略。”2009年,拉菲还在山东蓬莱设立了其在亚洲的首个生产基地。

  “经销商刻意模糊了这些概念,如果说清楚了,钱就不好赚了。当然,现在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了,拉菲的泡沫就是破了。”李奇说。

  就根源而言,拉菲酒庄设置大量副牌、系列的扩张性冲动,正是拉菲神话破灭的隐性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