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后,魏宪萍逐渐进入了工作角色,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知,转变便悄悄开始了。这学期,魏宪萍在学生们的称呼中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班主任——这也为她幸福感的提升增加了更多的筹码,“学校特别重视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对于学生们来说,班主任也是非常重要的人。”
魏宪萍开始觉得教师是个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要“快乐地干下去”。
从“上课进教室,下课就走人”到“看着学生们成长,陪他们一起经历学校的各种事情,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工作状态改变的同时,魏宪萍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繁忙。每天清晨六点,魏宪萍准时从位于塘沽的家中出发,路上不能有丝毫耽搁,她必须在7点20分之前赶到学校陪学生们上早自习,她一周要给学生上八节课。没课时就在办公室备课,或是完成班主任的例行工作,例如每天上午的课间操和下午放学后的打扫卫生,不仅是学生们必须完成的,也是班主任的“必修课”。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晚上六点多,魏宪萍才能回到家里。
不久前,魏宪萍在网上创建了“七年六班的专属空间”,喜欢分享的她首先在空间里贴出了学生们军训的照片,“把同学们曾经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等他们长大以后看,会是一种收获,一种回味。”魏宪萍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幸福的示范来感染她的学生、她的孩子,甚至是她周围的每一个人。
或许,让更多的人受到自己的影响,而获得幸福感,才是一种更大的修行。
(链接)
1357万人
据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专任教师人数达1357.49万人。
学者秋风:回归儒家找到身心安顿之处
作为一名自由主义学者,秋风转向儒家引起了诸多争议,但他却认为自己是在回归。在秋风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幸福就在儒学中,儒家就是教人如何幸福、如何心安
文|《小康》记者 鄂璠 |摄影
薛涛 北京报道
人物:姚中秋(秋风)
身份: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最幸福的事情:家庭和谐,亲人健康、快乐;能够为儒家的复兴做一些事情
最不幸福的事情:中国有太多的人依然不能够理解甚至拒绝儒家文化
10月18日晚,秋风和另外4位学者一起,出现在燕山大讲堂的活动现场,那天的讲座主题是“转型社会与当代知识分子”,听讲座的人当中,许多都是秋风的粉丝。
五位当下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学者聚在一起,思考现代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现场的讨论颇为热烈,秋风一如既往地敏锐、犀利:“我们只有通过回归才能走向未来”,但他直言知识分子显然没有这种通过回归的方式来建设社会的能力,因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后,“知识分子基本上就是一个日渐衰落的群体”。
作为学者,秋风的微博签名是“追求自由的儒者”,他公开称自己“大约从2003年起,成为自觉的儒者”,但他向《小康》透露,在这之前,心里便种下了儒家的种子,“至少从研究生的时候开始,我就对儒家有非常高的认同。”
不久前,秋风说过一句话,“中国的儒学要为我们这个时代国民精神生活的不愉快承载责任”,那么作为发展与改革的见证者,亦是现存体制的思考者,在当下经济崛起而精神价值缺失的年代,秋风的精神生活是否愉快呢?在活动现场,记者将这个问题抛出后,秋风爽快地笑了起来。他认真地回答道,“我觉得我自己其实很愉快了,我想通过儒家,我应该已经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心安顿之处。”
“身心安顿之处”这六个字,被秋风强调得很有力度。
半小时后,活动结束,偌大的空间里,便只剩下《小康》记者与秋风之间的对谈。他几乎是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5次提到自己的“高兴”与“快乐”。
今年6月18日,秋风和几位儒门同道一起发起成立“弘道基金”,亦称“弘道书院”,开始做一些弘扬儒家文化的事情。不久前同时举行了三个活动,“一个是在北京举办的儒家文化体验营,主要面向普通的儒学爱好者,三天的时间内,大家有很多收获,作为组织者,我特别高兴;另一个活动在凤凰岭,是针对大学生的,在半山上的一个亭子中给二三十个青年学生讲如何做君子,有几个游客听到我的讲课后,就站在那里听了一个多小时,讲完之后有人举手发言,说我讲得太好了;在深圳举办的岭南儒家文化体验营也让我高兴,因为见到的朋友对中国要恢复复兴儒家都有一个共识,并且当时大家都行动起来了……”
此时的秋风,讲起这些故事,并不像是一个46岁的严肃犀利又距离普通人很远的学者,而是一个平和亲切的老师、朋友。不久前,他以独立学者的身份“回归体制”,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教授,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听说秋风又名姚中秋,他则在微博上幽默地写道,“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走江湖用秋风,混进学院用姚中秋”。他每周在北航只上一天课,上午给全体文科学生讲中国文明文化史,下午是论语研读课,“这两门课我很喜欢,所以能教这两门课,我还是很幸福的。”
秋风会有不幸福的时候吗?今年8月,秋风率学生跪拜孔子,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他被批为“顺服专制”。但是,对于反对的人,他并不恼恨,只有悲悯,觉得他们挺可怜,作为中国人,竟然不能理解一个中国人与孔子的那种深刻的联系。他感觉最不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太多国人依然不能够理解甚至拒绝儒家文化。
在秋风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幸福就在儒学中,儒家就是教人如何幸福、如何心安。
名模谢东娜:做自己最开心
明星容易被名声、是非所累,谢东娜修炼身心的方式则是画画、运动、泡澡、做菜或是泡一壶茶。在她看来,人生有点像高尔夫,这杆打得很好,下一杆可能打得很烂。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杆会发生什么
文|《小康》记者 罗屿 北京报道
人物:谢东娜
职业:国际名模、演员、地产商
最幸福的事情:身边人健康平安;一家人享天伦之乐
最不幸福的事情:看到不幸的人或事
看谢东娜微博,很难想到它背后的“主人”,是当今亚洲最知名的模特之一。她的微博上很少贴自己照片,也避谈娱乐圈是非黑白。她会为鸟儿飞不起而苦恼,会为别人家的孩子走失而着急。
但谢东娜并没有淡出娱乐圈。老朋友老客户的活动,她一定参加。但大部分时间,她会留给4岁的女儿。“多些时间陪她成长,不给人生留下遗憾。”
明星的生活光鲜。但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累人的职业。赶场、奔波、生活没有规律。做模特,谢东娜需要国内国外走秀;要剪彩参加活动;要到电视台做嘉宾主持。谢东娜也拍戏。于是,她要找人谈剧本。要拍片到深夜。或者凌晨起来化妆,再爬到山顶,拍一个日出东方的画面。
但谢东娜说,自己没觉得辛苦。相反,她还能自得其乐。就像有一次,她到西湖一个桥边走秀,见湖中开满荷花,在霓虹映衬下特别美。“我记住了这五彩斑斓的瞬间,回来画了一幅油画。” 喜欢画画的谢东娜觉得画画是减压,也是内心感受的爆发。她的画不卖,只用作慈善募捐。她觉得,真心做善事让她心态淡然。
多年前,谢东娜曾稀里糊涂遭遇了一场和柯受良的绯闻。传言产生后,她第一反应却是劝所有亲人朋友,“没事,谣言很快就会过去,晚上别多想,别睡不着。”——角色似乎有些逆转。“我的助理都急得火烧眉毛了,我却嬉皮笑脸地和她说没事。后来有朋友说,真正的名人就是谢东娜这样,波澜不惊。”
这种波澜不惊,带着股豪爽与洒脱,以及对生活的信任与信心。谢东娜有一种能够自动过滤负面信息的能力。活在别人眼皮下,容易被是非所累。谢东娜说,有些名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放不下。
做明星还有一种幸福——在外面遇到认出自己的人,听他们微笑着叫出自己的名字,或是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的名字,那是一种热情且宽容的认可。
“千万别为出名这件事而活。更别被排山倒海而来的名利冲昏头,被众人的崇拜捧上天。因为运气并不常常在。”
谢东娜从不避谈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她和丈夫是一见钟情。对方是著名的银行家,为人非常低调。两人邂逅于一个PARTY。谢东娜误会对方是服务生,请他拿杯咖啡。“他就跑去给我拿来一杯。过一会儿,我看他还在身边,心想这服务生怎么不走,就又让他帮我拿一块蛋糕……再过一会儿,我再回头,这回真吓一跳,他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我旁边。后来,他的一位朋友过来,见他和我在一起,大叫‘你们认识?她可是世界名模谢东娜啊’!老公当时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谢东娜是谁。”
如今,谢东娜和丈夫已结婚十多年。这在纷纷扰扰的娱乐圈显得尤其珍贵。
对很多明星而言,聚少离多是爱情和婚姻最大的瓶颈。但谢东娜认为,有些离散,是因为人心过于浮躁。她会和你讲,自己女儿4岁,结婚10年有了宝宝。之后,她会“惊呼”:“这样算下来,我好老!”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谢东娜看来,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说到底,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亲情、友情、爱情最质朴的渴望。情暖人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