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国人幸福指标:最看重健康收入与家庭

2012年11月11日 10:13  《小康》杂志 微博

  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享受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神圣权利,创造幸福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达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

  央视的追问得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回复,这也激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冷嘲热讽。中国人的幸福观变了吗?中国人认为的幸福是什么?为此,由《小康》杂志连续第七年进行的幸福指数调查重点分析了这些问题。“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除对千余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外,还对近百名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者、学生进行了深度访问,在谈到对自己的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时,大多数受访者都提到了四个关键词,“收入”、“健康”、“婚姻”和“家庭关系”,而这四项,恰好也在今年“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中位居前四位。

  公众对35种职业的幸福感进行了投票,排名第一的公务员和排名靠后的矿工到底谁的幸福感更强?《小康》采访了十多位自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民众,听听他们眼中最幸福的事情与最不幸福的事情。同时,我们试图通过50、60、70、80、90、00年代生人的经历,勾勒出他们所处时代的幸福观。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名言流传至今,《小康》杂志通过深入调查与数据分析,意在找到令人幸福的共同因素。显然,从1949年以来人们的幸福观一直在变化,本期封面我们试图梳理出新时期中国人的幸福标准,结果发现健康、收入与家庭仍是国人最为看重的幸福指标。《小康》调查同时显示,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交通条件等方面满意度总体评价值越高的地区,幸福感指数往往越高,反之亦然,这说明幸福指数与民生工程紧密相关。

  如果放在全球范围内衡量,中国人的幸福指数算得上高吗?税收最高的国家丹麦为什么会是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微博达人们的幸福观又有何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公务员陈娟娟:为爱还是为工作放手

  1986年出生的陈娟娟,在硕士研究生将要毕业之时,选择了考公务员;当这份工作与她的感情生活发生冲突时,她做出了现实的选择

  文|《小康》特约记者 云萱 北京报道

  人物:陈娟娟

  职业: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最幸福的事情:做自己本专业范畴的工作

  最不幸福的事情:和男朋友分手

  陈娟娟是“书记员”,用她的话说,就是庭审时坐在审判桌下面,埋头使劲敲电脑的那一个,也是一个审判小组里面干活最多、活最杂的那个角色。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是陈娟娟现在工作的单位。陈娟娟说,她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做自己本专业(法律)范畴的工作,在工作上很开心。并且单位同事之间关系很好,没有类似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大家各司其职,总体上说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压力。

  “现在工作的范畴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这是目前有点不满意的地方”,陈娟娟说,在郊区法院工作时忙时闲。忙的时候一天从头到晚,屁股不挨办公椅。她做的工作零散繁杂,因为工作范围是民商事纠纷案件,具体涉及到婚姻、买卖合同、借贷等等案件,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各种调解工作。

  庭审时作为书记员记录庭审过程,其实只是她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陈娟娟需要做的是,接听报案、发送传票、案件归档、接听电话回答当事人的各种疑问、整理当事人提供的案件证据,还包括开庭时打印当事人身份证件、粘贴好各种证据链里面的财务报表等等。

  繁琐的公务员工作,现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职业。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138.3万人报名,最热门职位达到8436选1。

  陈娟娟是从山西的一个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孩子,家庭条件一般。七年前,靠着自己的努力,陈娟娟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与研究生都读法律。因为北航的法律系在业内不是很出名出彩,所以在硕士研究生将要毕业之时,她选择了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工作最稳当,不用担心失业,工资也可以,我的选择必须以家庭为根本。”陈娟娟说。

  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陈娟娟收到了来自上海某郊区法院的录用通知。到现在,刚工作一年多。单位不给分配宿舍,所以陈娟娟与单位的另外一名女孩在外面合租房子。郊区的房子很便宜,租的房子装修不错,空间也比较大。

  “我刚和男朋友分手。”陈娟娟坦言,这是目前生活中让她觉得最不幸福的事情。陈娟娟的男友长她一岁,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年底将赴美留学。两人是同学介绍认识的,到现在为止在一起两年多。在学校时感情很好,已经相互见过父母,准备谈婚论嫁。但是去年陈娟娟工作后,两人的矛盾开始出现:作为一个有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在大家眼里有了“铁饭碗”的公务员,陈娟娟不管是生活的城市还是工作的性质,都不会再有变动。而男朋友出国留学后,还有可能在美国停留较长时间实习工作,回国与否,以及回国后选择在哪个城市工作,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1986年出生的陈娟娟不是没有想过为了爱情放弃工作,“但是现在的爱情也是那么的不确定,而公务员的身份也让我很难有勇气去辞职。”因此,两人开始对未来有各自的打算,没有人愿意为共同的未来做出让步。国庆节后,陈娟娟把QQ签名改了:假期结束了,安心享受单身生活。

  (链接)

  689.4万人

  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我国公务员为689.4万人(未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两三年公务员年均增加15万人。

  教师魏宪萍:让更多的人学会分享

  让自己幸福,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周围的人。当了六年中学教师的魏宪萍特别喜欢与学生们分享、示范每一件觉得幸福的事情

  文|《小康》记者 鄂璠 天津报道

  人物:魏宪萍

  职业:天津市东丽中学政治科教师、七年级六班班主任

  最幸福的事情:当妈妈

  最不幸福的事情:得不到尊重和认可

  让自己幸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对于像魏宪萍这样的女性:生长在和谐的大家庭中,按部就班地读完大学,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体验过当“剩女”的滋味,走出象牙塔不久就把自己“嫁”了出去,两年前就感受到了“初为人母”的喜悦……

  魏宪萍也的确常常用幸福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很多事情都能让我感到幸福,例如陪孩子玩、穿了件漂亮的衣服、旅游、网购,等等。”也许是六年教师生涯形成的职业习惯,魏宪萍喜欢和朋友甚至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快乐。

  她将这些视为“正能量”。

  魏宪萍的QQ空间经常更新,有时候她会鼓励自己,提出“技在手,能在心,思在脑,从容过生活”的更高目标;有时候她会反思,“怎么才能让心没有波澜?”最近一次,魏宪萍写下了一篇题为“当老师的幸福感”的日志。

  “为人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今年9月29日晚,在轻轨站等车的魏宪萍,碰到一群结伴的学生,是自己两年前教过的那批,“他们对我还很热情……”尽管魏宪萍有些无法融入孩子们现在的话题,但仅凭这一点,就让她产生了一种“原来也有学生记得我”的幸福感。

  魏宪萍是天津市东丽中学的政治学科教师。以前,她总觉得自己是副科老师,跟学生接触不多,尤其是政治学科,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那时刚接手一个班级教学工作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我走进教室却被学生忽视的情况。而得不到尊重和认可,正是我觉得最不幸福的事情。”所以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时候,魏宪萍对这份工作的认同度并不算特别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12下一页余下全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