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文艺盛宴之阅读:书海拾贝计

2013年01月28日 14:11  豆瓣

  《带灯》是贾平凹带给文坛、带给读者的又一惊喜,作品不仅保持了作者以往的艺术特点,更是达到了新的文学高度。

《带灯》《带灯》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带灯”的女乡镇干部,她原名叫“萤”,即萤火虫,像带着一盏灯在黑夜中巡行。这个名字也显示了带灯的命运,拼命地燃烧和照亮,却命里注定地微弱无力,终归尘土。带灯是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她容貌美丽、孤芳自赏却又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的鸡毛蒜皮和纠缠麻烦。农村的琐事让人心烦又让人同情,带灯在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乡镇干部的职责,她既不愿意伤害百姓,又要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带灯从一出场,就浮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她有丰富的内心和丰沛的情感,她更愿意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她每天面对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短向上飞升,带灯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她把精神理想寄托放在了远方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的乡人元天亮成了她在浊世中的精神寄托,她在不断地给他写信,向他诉说。所以,带灯的痛苦是无法救赎的,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得到解脱。带灯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她注定要燃烧了自己来祭奠理想。

《众声喧哗》《众声喧哗》

  《众声喧哗》包括著名代表作家王安忆最新创作的小说《众声喧哗》以及6部短篇小说《爱套娃一样爱你》、《释梦》、《林窟》、《恋人絮语》、《闪灵》、《游戏棒》,均为首次成书之作。

  《众声喧哗》写的是市井小民,延续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写实的细腻笔触。

  妻子去世后为排遣寂寞开了一爿 小小纽扣店的欧伯伯,高大俊拔、有些口吃、在妈妈姐姐们的宠溺中长大的年轻保安“囡囡”,离家出走、泼辣能干的东北女人六叶,在上海滩喧哗和光怪陆离的背景里,上演了一段市井传奇。喧嚣中有静寂,卑微中有真实生活的质地;绵密的写实中,又超拔而出清澈禅机。

《时代的稻草人》《时代的稻草人》

  这是一次对“镀金年代”集体性迷狂与沉沦的个人主义式救赎。

  这些哀沉自省的文字,与其说揭露了现实的荒诞,不如说照亮了意识的错乱,

  并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基本心态与情绪的破碎分裂。

  在“中国模式”响彻云霄的宣传与颂叹中,许知远以其一贯的批判语调揭露这个体制和时代的缺失,并把中国放到百年转型历史和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中,于是“中国大趋势”、“货币战争”背后的生意经凸显出来、“金融危机”与梁启超发生了关联、孔融与林妙可也能遥相呼应,制造业大国崛起的背后是被淹没的少女的青春……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批判包含着对自我的内省,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内在的思想成熟。

《书淫艳异录》《书淫艳异录》

  “书淫艳异录”是现代著名作家叶灵凤在上海《辛报》和香港《大众周报》所开的专栏,内容主要是对世界性风俗和性文学相关知识的介绍。在这个专栏里,叶灵凤以性学为中心,旁及中外文学、艺术、宗教学、医学、心理学、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众多领域,所记性学奇闻趣事,或介绍,或译述,或摘录,所述古今中外之书达数百种,既新奇又猎艳,而且文字清通优美,文学性强,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学理性。

  本书即此专栏文章的首次结集,甲编收录上海《辛报》发表的106篇,乙编收录香港《大众周报》发表的54篇。文章皆是一篇篇独立的小品文,文字短则五六百字,长则两千余字。这些文章文字幽默中见风致,趣味中合知识,可读性极强。本书的结集出版既有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之功,亦能使读者倍增阅读乐趣。

《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封笔之作

  在本书中,莱辛给她的父母送上了一份最非凡的礼物:他们本可以拥有的人生。除却愤怒和不动感情的明晰,还奉上了她作品中不常显露的东西:宽容和慈悲。——《纽约时报》

  通过让读者深切体味自传与虚构、形式与内容的关联,她再次肯定了小说的力量和可能性。——《华盛顿邮报》

  细致入微的观察,充满嘲弄的机智……虚构和回忆的非凡联姻诞下的迷人、惆怅和悲伤之作。——《书单》

  莱辛对于狼狈挫败的真实人生的偏爱一如既往地明显……和她以前的作品一样令人振奋,引人入胜。——《科克斯书评》

  耄耋之年的莱辛回望父母,用笔墨为他们编织了一段如意人生。没有一战。父母未相恋,亦未结合。父亲如愿成为一名农场主,在太平富庶中度过了一生。母亲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跑去伦敦当了“给穷人洗屁股”的护士,职场顺遂,后觅得金龟婿,未几成为寡妇,最终重拾年轻时的风采,开创了一番事业。

  而在真实的世界里,父亲在一战中失去了一条腿,于伤兵医院结识了做护士的母亲。怀着开创新生活的希望,他们先赴波斯,后又携儿带女到了非洲南部的罗得西亚,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大半时光。没有板球比赛,没有风光的职业生涯,有的只是战后殖民地丛林中的荒蛮窘迫……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是20世纪两位文化大家交往的精彩实录。全书收入书信391封,其中周作人致俞平伯的书信210封,时间由1922年3月27日至1933年3月18日;俞平伯致周作人的书信181封,时间由1921年3月1日至1964年8月16日。两位处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创作群内的文化大家,往来书信谈论创作、学问之处颇多,蔡元培、钱玄同、胡适、叶圣陶等教育界、学术界、文坛重要人物及相关事件也时有出现,足以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文化背景、教育状况、学者之间的交往以及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文化追求,展现了他们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图景。

  数十年间,历经劫难,书信损失甚多,至今还能将这些宝贵信札收集成册殊为不易,对于今天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准确了解两位作家学者和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周俞往来通信不只展现了二人在互无机心的侃侃而谈中流露出的自然情趣和心绪,更广涉现代名人形迹。周俞亦是公认的文章好手,书札所涉,即便是内容严肃的文学讨论、文化界往来,成文亦风趣雅致,更有品赏书画,传递信息,交换心得,切磋琢磨,互赠诗词,以及约会、赴宴、出游、行礼等,师生情谊之深,文人情趣之浓,使本书在具有较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的同时,亦极富可读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