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豪赌比亚迪:混合动力电动车驱动未来(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4日 10:23 第一财经周刊

  这些难题被交给了一个由500人组成的电池研发团队。该团队组建于2003年初,也就是比亚迪刚刚踏入汽车行业的时候,他们要在已有的镍氢、锂和铁离子电极材料中寻求技术改进。比亚迪称他们最终在铁电池上实现了突破。

  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铁电池技术被保护得相当严密,外界无法获知更多的细节。但比亚迪的发言人说,相对目前已经大规模应用于IT设备的镍氢和锂电池,铁电池原料丰富,无污染,可以省去回收环节。这种元素也存在于一些食品添加剂中,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王传福称,比亚迪仅在电池研发这一项上便投入了数十亿元人民币,公司在国内外为这一技术申请了超过600项专利。

  这500人的研发团队并不是孤军奋战。在比亚迪13万员工当中,有1万人是研发工程人员,他们分布于三个研发中心,中央研究院专门从事专利及各事业部研究成果的搜集、分析和消化,给所有事业部提供技术支持;通讯电子研究院 从事汽车、生活领域的通讯技术和电子产品研究,应用在汽车上的产品包括多媒体系统、导航仪和手机部件;位于上海的汽车工程研究院负责整车的设计和开发。没有这些研发部门的支持,很难想象比亚迪如何可以从最初的电池制造扩展到IT产品部件和如今的汽车行业。

  比亚迪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与王传福的工程师背景有很大关系。公司员工私底下称王传福为“技术型的企业领导者”,会讲他与工程师一起踢足球的故事。除非接受采访或出席正式场合,王传福总是一身工程师的打扮—夹克衫配工装裤。他喜欢说:“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我们不能说可能,要说是或者不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做研究!”

  今年年初的一天,新员工聚集在比亚迪一个能容纳6000人的食堂内,等待王传福给他们演讲。一位参加了那次演讲的员工回忆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是:比亚迪可能没有办法给你们很多钱,但一定会给你们很多机会。

  如果不是远处的厂房,你会很容易把比亚迪的工业园区当成校园。去年比亚迪从全国大专院校招聘了7000名毕业生,其中近一半是技校生,其余的是本科生。实习期过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留了下来。就职于第十四事业部的实验工程师李少飞在2006年进入比亚迪,从事汽车技术检验工作。他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表示,当他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那些在其他公司工作的同学还跟在师傅的后面插不上手。“公司对我们进行大量的培训,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他说。

  王传福说,中国的主要优势是市场规模和人口的素质,每年有大学毕业生500万。“这比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口还要多,并且他们的工资也比西方或日本的竞争对手低。”比亚迪雇佣的工程师其中一半人在做汽车方面的工作。王传福表示,未来10年内,他将雇佣3万名汽车工程师。他说,“美国和日本的竞争对手雇佣不起这么多人,成本太高了。”

  电池、技术研发、低成本人才、低成本制造,这些棘手的问题看上去都已经解决,比亚迪的电动车之路看上去已经一马平川,但是,王传福真正要面对的挑战才刚刚到来。

  汽车如何充电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电动车的电池相当笨重且不可拆卸,不能像电动自行车那样把电池拿到家里充电。如果在发达国家,条件充裕的消费者可以用自己车库的电源给车子充电,但在中国私家车库离大多数人还是太远。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