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鸿门没有宴

2012年12月09日 07:50  新京报 微博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争战,迄今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距离,其中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鸿门宴、虞姬自杀等,也为后人的文学、电影创作留下了丰富的题材资源。目前热映的《王的盛宴》,便是由陆川导演的刘邦故事,影片在新京报20名观众的观影后,给出了65分的平均分,大部分观众对于影片的舞台化处理、颠覆历史提出质疑,少部分观众赞许了陆川的坚持创作个性。C22-C23版撰文/阿木

《王的盛宴》没有把篇幅侧重在家喻户晓的鸿门宴上,难怪会让不少希望看到大场面打斗戏的观众感到失望。《王的盛宴》没有把篇幅侧重在家喻户晓的鸿门宴上,难怪会让不少希望看到大场面打斗戏的观众感到失望。

  细节 处理细腻,色调压抑

  《王的盛宴》作为一部改编自家喻户晓历史的商业大片,从筹备到拍摄,一直就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加上其导演是被网民誉为愤青导演的陆川,所以更是话题十足,包括陆川的个性也带给影片一些较负面的话题。

  其实单纯从电影本身出发,它还是做得相当不错,在细节上还原了不少,比如古书里一个“趋”字,于是在电影《王的盛宴》中就出现那种小步疾走,虽然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压根就没注意到这段。全片都在尽力营造真实时代质感,极力追求细节,因此影片中的秦王宫和殿内设计,从人物造型到兵甲设计,都进行了严谨的考究。

  可以说导演陆川是彻底抛弃了古装片一贯漂亮的动作设计,极力追求还原那种原始的质朴,如片中重剑击盾的浑厚金铁声;以沉重的深色调来烘托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压抑,并且直指中国式政治权力斗争的源头,在恍惚间似乎看到了黑泽明电影的影子。何况,陆川也的确从日本历史题材影片中学到了东西,比如真实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在刘邦家庭体系内的冷暴力表现得十分到位,成功地将刘邦的狡黠、好色、对名利的欲望和野心都体现了出来,而不只是以往同类电影那般借用史书式的标签式的人物设定。

  风格 独白絮叨,表达草率

  但很多时候一部电影要叫好的同时还要叫座,而普通主流观众更多接受的是传统的好莱坞式叙事。陆川并不甘于采取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取了一种打破线性的手法,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前一小时是谜局(爆米花时间)加后一小时是由刘邦的梦境和现实两条线来结构的杀戮全篇;于传统观影习惯有轻微挑战请多指教,因为电影就是少数人拍大多数人吐槽的综合艺术”。于是《王的盛宴》这部投资巨大的商业巨制到了陆川导演手中也就彻底变成了一部风格化的作品。

  有想法虽然是好的,但是执行得如何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何况个性化的风格往往还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应该说陆川导演有一些不错的想法比如将刘邦的一生都假设为“鸿门宴”,又如将秦王宫视为欲望的象征。

  角色对比《鸿门宴传奇》

  只是故事与戏剧冲突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使得不错的想法与大胆的历史观最终换来的却是急功近利的表达。先入为主的定性让本来或许可以很精彩的刘邦的独白显得絮叨与烦躁,项羽灭亡后,在统一还是分封的选择表达上都显得很草率,使得一切都显得太逼仄,太不正式,而且杀人动机过于突出,太戏剧化,太不含蓄,让人无法喜欢起来。

  整体来看,《王的盛宴》是一部由一个有着想法却无力将之完美实现的导演所交出的用心之作,但在《一九四二》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夹击下,市场反馈不佳也在情理之中。

  ■ 观众评语

  影片的历史感处理得很细腻很好,让我重新认识了刘邦这个历史里的人物,也让我对项羽的理想主义产生了敬佩之情。82分

  有点儿像黑泽明的作品,特别是《乱》。75分

  为什么刘邦最后能打败项羽?陆川通过《王的盛宴》告诉观众,因为刘邦给了韩信一块切糕!72分

  野心之作,但对历史的解读和认知水准跟不上想法,画面和美工不错。70分

  刘邦、韩信、萧何基情四射!67分

  一盘炒馊了的剩饭,既不能就此扔,但也不能果腹充饥。63分

  《王的盛宴》,看不懂陆川想干嘛。一段历史故事,被拍成一群神经病和一群抑郁症的回忆。

  大导演也学起了科学家,自己讲不清的事儿,就想把别人都搞糊涂。55分

  放着大好史诗情节不拍,非要强迫观众跟着看语焉不详的隐喻,不讨好。50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