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拨动摇摆的中轴线

2013年06月19日 07:57  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微博

  吴达新于中国当代艺术圈算是熟悉的陌生人,自1992年东渡日本深造,再到转道纽约学习生活定居,直到2008年回国看奥运,才决定扎根北京继续创作。

吴达新所想表达的是希望人们回归中国古人的思想精髓中庸之道。吴达新所想表达的是希望人们回归中国古人的思想精髓中庸之道。

  失度——吴达新个展 6月30日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吴达新于中国当代艺术圈算是熟悉的陌生人,自1992年东渡日本深造,再到转道纽约学习生活定居,直到2008年回国看奥运,才决定扎根北京继续创作。随后2009年,吴达新在长城上用几十吨的冰砖打造教堂穹顶的“长城计划”,也只是自己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执行并记录,虽然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但在中国艺术圈里仍默默无闻。吴达新说自己不懂得社交,也不打算介入什么圈子,国际上的展览喊他参加他才去做个作品。现在,他的个展《失度》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三件重量级装置作品上来就以拨动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拨动着观者们敏感的神经,果然是透着局外人的大胆。

《中轴线—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轴线—人民英雄纪念碑》

  Q&A:

  TO:以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为媒介创作,很多观者第一想到的是被拆的历史建筑,又或者是权力中心的代表符号,这是你创作《中轴线》的初衷吗?

  如果观者能够想到这些也非常好,我不介意。我创作之初所想到的,还是对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的思考吧。展览现场观者可以拨动建筑下方的枕木,左摇右摆最终建筑都会回到重心点。

  TO:为什么将注意力放在中庸之道?

  回到中国,最直接的感受是奇怪。这么多年在国外,看到他们的体制、文化、经济发展都是有长远的计划和规划的,但是中国竟然看不到这一点。要么极左要么极右。比如鄂尔多斯可以建一个比西方还现代的城市,而北京有各种西方的建筑,但东方的文化基础似乎消失殆尽。所以我希望大家回归中国古人的思想精髓中庸之道,所有的摇晃,都会回归到中心来。

  TO:既然说到这些建筑总会回到中心,创作它们的过程是不是需要很多信息计算?

  是的,我查了历史资料,用电脑将建筑结构进行分解,然后等比例缩小,搭建结构,用螺纹钢的线条勾勒。在工程上的确比较困难。首先建筑下的枕木很重,下面的弹簧如果不能算好力度,一旦拨动后倒掉将有很大的危险性。我找来大学的建筑系教授帮我测算的。其实创作的结果,要的就是刚刚好、中庸。

  TO:像是佛像在面壁的《如是观》装置作品,白色的冰块轮廓透着丝丝寒气,跟你之前的“长城计划”都使用了冰的材质,这是你的惯用材质吗?

  对,水、钢、冰、氟利昂,这些是我一贯的艺术语言。《如是观》是一个很安静的作品,像是水墨画的效果,其实是在钢板下,用氟利昂管盘成佛像的形象,再用压缩机迅速降温。就像禅宗,你看不到但是悟得到。

  TO:那么这件作品和旁边的《白色的船》,一个代表着佛教的禅宗,一个代表着基督教的诺亚方舟,你想对比的是什么呢?

  首先诺亚方舟的故事是有救赎在里面的,面对中国的乱象,文化的断层,承不了上也启不了下,很多人在宗教中寻找救赎。而两种宗教装置的并置,确实是想做一个矛盾的对比。其实包括中庸思想,这些都来源于我的生活,父母是佛教徒,我在大学时读圣经,又成长于传统的家庭,可以说这三件作品既是我自身的生活体验,也像现在的中国社会,也是在给大家一个选择,寻找平衡点。(文/刘思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