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 从汽车到游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 15:16 《游艇业》

  导语:十年前,对中国的普通人来说,汽车还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而对于游艇认知,基本为零。十年后的2009年4月,上海游艇展和汽车展连在了一起——20日艇展结束,21日车展开幕。此时,汽车已成为大众消费品,游艇则成了富豪们的新宠。下一个十年,游艇会不会也如汽车一样进入家庭?毕竟,中国一直在创造神话。

  一个男人的座驾梦想


李云飞
李云飞

  10年前,这个叫做李云飞的男人拥有了自己的汽车,生活的疆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时间在流逝,当汽车像自行车一样进入千家万户时,在他看来,车已经变成了代步工具。 于是,李云飞又选择了帆船,他正在计划开帆船从大连去香港。“其实,每个男人都应该有一次航海的经历,它会改变你很多。”他说。

  站在2000年上,李云飞在辽宁大连市区买了房,接下来筹划着再买一辆车。

  步入有房有车的人生

  这个计划让他多少有些头疼——因为刚刚买了房,所以手头不是特别的宽裕。“但当时的心理是懒得再折腾,打算直接步入有房有车的人生。”这位现年37岁的男士说。

  来到汽车交易市场,李云飞的头更疼了。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老三样”:捷达、夏利、桑塔那。李云飞攥着手里不到十万元的预算,转来转去。那时桑塔那的售价在16-18万之间,捷达也要 12万多,根本就不用考虑了。夏利虽然便宜,但李云飞对这个品牌实在没有太多好感。

  李云飞开始考虑2手车。“记得当时的汽车论坛都没有几个人,上去发帖子聊车还觉得很稀罕,有个做2手车的朋友推荐了一辆紫红色的韩国起PRIDE,我们两口子过去看了,是两厢车,颜色和款式都喜欢,就买了”。在选择余地很小的当时,李云飞是以貌取了把车。

  但这个年轻人其实太心急了。如果他知道,2000年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分水岭,不知道他是不是会后悔这么快就选定了起亚。从1995年-2000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汽车进入家庭,已经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象征。轿车消费开始空前高涨,开始形成汽车消费的第一次高潮,私人汽车拥有量突破300万的大关。2000年10月,“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称为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议题,最终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2000年岁末,中国各汽车企业以空前的密度频频推出新车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海通用、天津夏利、华晨汽车、广州本田等品牌不约而同的推出新车,这种推新车的速度已超过以往三五年的密度。2001年以来,在汽车关税降低等利好消息影响下,汽车消费呈几何形爆发增长,保持着每年20%— 30%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汽车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不过十年。

  不过对李云飞来说,在当时拥有一辆物美价廉而且实用的小车是件对生活很方便的事。所以,他兴高采烈的成为300万私家车主中的一个漠漠无声的分子。

  汽车的苦与乐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汽车意味着很多的东西。

  在今天,拥有汽车、拥有什么样的汽车已经成了生活状态的标志;一种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一种划分社会经济阶层的指示系统。你穿什么衣服,你是谁,似乎并不重要,别人只认你的车。就好像福特是大众车,宝马是少爷车,而凯迪拉克是老爷车一样。就连饭店的迎宾小姐都习惯了通过观察来者的汽车来调整脸上的笑容。

  更实际的是,汽车增加了人们自我控制的感觉。你会觉得手里面握着方向盘你可以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有了车,你不用急匆匆地去赶班车,你不用掐着点去挤公交车,可以充裕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上午去哪里,下午去那里,什么时候走,选择哪条路,完全在掌控之中。此外,汽车也拓展了生活的空间,活动范围扩大了不知多少倍。李云飞第一次开车出大连,是去沈阳,400公里的路途也就走了4个多小时,在大连通往沈阳的高速公路上,没有障碍,一马平川,一脚油下去140迈,“开得那叫一个痛快”!生意不忙时,他偶而会开车出去旅游,不会为了每天达到多少公里而赶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就会停下来,一切随意而安,突然出现的美景更加令人欣喜。

  如李云飞般在那个年代选择一辆私家车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靠自己起家,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努力打拼。

  当然,十年前的女人还没有开放到像现在一样赤裸裸的要求男人一定要有房有车。但李云飞那些早就有车的朋友们,在追女朋友的时候占尽了先机,直到现在,一部好车对女人仍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当四五年后的大连,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私家车时代时,一切似乎变得不那么美好了,至少开车已经不再是件很惬意的事了。对于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速度,海外媒体这样评价:“拥有汽车的人数在飙升,发疯似的公路建设和繁荣的经济组合在一起,这让人们想起了美国上世纪20年代,当时是汽车转变了中产阶级的渴望,可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才修建了州际高速公路。在中国,这些现象被压缩到了几年内。”

  李云飞不得不说服自己接受“堵”这个字在他的汽车时代每天上演。这让人想起一个在北京生活了3年的美国人曾开玩笑说,中国人的忍耐力真的很强,如果北京的堵车情况发生在美国,肯定会有人在路上因为精神压抑而自杀。

  当汽车脱离了那种驾驶的快感,而且像自行车一样进入千家万户时,李云飞早己换了一辆雷诺风景,他没有选择一辆商务轿车。“在我看来,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我选择我喜欢的类型,没有必要买来撑门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