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想象奥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6日 08:07 21世纪经济报道
从开幕那天起,针对奥运会中国社会就呈现出某种对立乃至对抗的状态,并随着奥运会进展愈演愈烈,势成水火。在互联网总有两种声音在几乎所有问题上争论对抗: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孰更精彩?外媒对叶诗文的质疑是否属于“偏见”和“歧视”?羽毛球手消极比赛是否玷污了奥林匹克精神?
当然,论争还涉及到更为根本的层面,那就是,制造出奥运会中国奇迹的体制,究竟还要不要存在下去,中国应该怎样真正融入世界以及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怎样的位置,等等。不能认为是奥运会撕裂了这个国家,恰恰相反,是曾经被视为宏大叙事中社会成人礼的奥运会以及它不断设置出的相对“安全”的议程让这个并无共识的社会袒露出其真实状态。
不过,在回过头来审视现在区分思想和立场的标准,比如左派vs右派,比如国家主义vs世界公民,或者改良vs维持现状,甚至普遍价值vs中国模式等等,不难发现人们爱好的区分方式实际上非常简单、粗糙,更糟糕的是,无论何种立场,常常都是价值判断压过事实体认,在空洞话语场中为了想象中的原则和立场吐沫横飞,斗争不止。至于真相如何,似乎只能是第二位的。
比如有条没引起关注和讨论的新闻,7月中旬,出征奥运之前,美国篮联为了调动“国家荣誉”感,让“梦十”篮球队去阿灵顿国家公墓悼念为国家献身的无名士兵。这种在中国体育界司空见惯的“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自雅典奥运会美国男篮失去金牌以后,已经成为惯例,梦之队出征奥运都得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此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梦之队出征前“参拜”的是自由女神像,而这次,则是阿灵顿国家公墓。
这一事件并未在“围脖”中展开讨论,究其原因,似乎是双面的“政治不正确”:一方似乎很难想象一个张扬爱国主义的、立足国家利益而非人类普遍价值的美国;而至于另一方,则似乎不愿意正视这样一个没有等级,所有人无论普通士兵还是将军,乃至总统均以一种规格长眠的国家纪念墓地的存在。
在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传媒人士常面临的一个追问是,在鸡蛋与石头的较量中,你究竟站在哪一边?有知名作家高调宣布要永远站在鸡蛋这边。这无疑是个值得敬佩但是绝非正确的答案,在我看来,真正的知识分子,所谓掌握话语权的人,对于此问题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就是站在“真相”一边,可惜,这样的回答在中国现实中,常常是双面的政治不正确。
如果熟悉历史,不难发现这种现象几乎贯穿了中国现代化过程始终,民众一直热衷于清晰有力的,爱憎分明的答案。而当年的胡适,因为每每被要求描述他心目中的美好中国的时候,总是不能喊出有力的口号描绘出一个鲜亮的未来蓝图。如此他追求的自由主义,他的“功不唐捐”,他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在当时的对立双方均没有了市场,也始终不能成为中国转型中的主旋律:改良怎有革命来得彻底和爽快?
而在经历过那么多历史恩怨与是非之后,如果我们发现,当年的争论还在继续,总体解决与点滴改良依然对立,“目的热”和“方法盲”,热衷空谈依然是这个民族之习性的社会,会不会有些感叹中国的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回到奥运会及其为当下中国提供的议程,不能不感受到过于强烈的先入之见对于复杂现实的简单化理解。比如,奥运会究竟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实际上,今天的奥运会内部存在着这种紧张,奥运宪章上声明盛会属于个体运动员,而实际上百多年时间里奥运会已经和民族国家以及商业确立了复杂扯不清的关系。这就是李永波固然被人诟病,国际羽联也难辞其咎。虽然我不赞成阴谋论想象,但是如果多了解些现实,不难发现这些影响力巨大的体育组织不透明而缺乏监督,也缺乏市场竞争,其行为常常不像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光明正大。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被驱除的运动员中,除了中国组合,还有印尼以及韩国的运动员,运用规则取得最高荣誉,并不仅是“中国特色”,而无论何种立场,我们却似乎将“驱逐消极比赛运动员”解读成“驱逐消极比赛的中国运动员”。甚至为了辩护这一立场,又引申出“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运动员”这一概念。
事实上,无论赞美者还是诟病者,都应该看到,无论是纯正英伦范儿的开幕式中,还是奥运会比赛,实际是多有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中国运动队所取得的成绩,与引进西方先进训练技术和教练都有密切关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虽然融入的方式未必合乎理想。
而如果明白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取消民族国家,如果能够不再用想象来认识异邦和自己,也许我们必须承认,未来中国传媒以及公共知识真正能做的,是如何让民族主义在具有较高公民权意识的环境当中成长,使之成为具有启蒙性、现代性而走向多元政治,而非无视或取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