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2010年度网络热词口水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9日 09:21 新民周刊

  这是一个语言狂欢的时代。网络制造了一个真正的“广场”,每个人在“围观”的同时,也学会了戏仿、自嘲和批判。他们是看客,也是机变百出的演员。

沈阳现实版“开心农场”花钱种“寂寞”沈阳现实版“开心农场”花钱种“寂寞”

  网络是热词的接生婆。

  原先,一个新词从诞生到流行,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如今,只要新词足够生猛、生动、生机勃勃,从火山爆发般蓬勃而出,到如飓风般席卷众生,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快。

  每个人都是口水之源,再也不像以前的传播渠道有编辑、校对加以“规范”,即使许多新词只是昙花一现,但人们突然发现,汉语变得如此丰富,这样活泼——“伪娘”“乙男”,“亮叔”“凤姐”,演绎网络男女百态;“姐”和“帝”是百搭,“维稳”“低碳”与国策相关,“钓鱼执法”“维基解密”“我爸是李刚!”……一桩桩新闻事件抽离成一个个新词,年度大事记如今十分精练。

  这是一个语言狂欢的时代。网络制造了一个真正的“广场”,每个人在“围观”的同时,也学会了戏仿、自嘲和批判。他们是看客,也是机变百出的演员。 (钱亦蕉)

  从亚文化的池子里“冒泡”

  现在整个社会都已能坦然接受年轻人的活跃思维,“给力”是网络亚文化圈里热词“冒泡”和“溢出”后普及大众的最新案例。

  撰稿/王小木

  

  任何一个机构评选出的2010年热词榜单中都不会少了“给力”这个词,只是因为它在《人民日报》“登堂入室”,一位80后的编辑把今年11月10日的头版头条标题拟成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早个十年,没人能想象这个词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人民日报》。现在整个社会都已能坦然接受年轻人的活跃思维,“给力”是网络亚文化圈里热词“冒泡”和“溢出”后普及大众的最新案例。

  给力,最初是北方年轻人私底下关于“好”的一种说法,去年出现了一个名为“给力网”的热点资讯网站,专门评点网络热门话题和雷人现象。随着各种论坛上的频繁使用,你没听说过“给力”可能就落伍了。它的涵义不断延展,现在可以涵盖够朋友、起作用、给面子……听到一首好歌时可以说它给力,年底老板给你加薪也可以说他很给力。

  不给力,说的是某事与你的预期相差甚远。比如国内字幕组翻译的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剧中唐僧师徒历经重重磨难到达天竺,结果却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大师兄孙悟空对唐僧的一番抱怨被日语动漫迷们因地制宜地译成了“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老师)”。

  网友们还“研究”出了它们两个的英文翻译——gelivable和ungelivable,谁也不能担保若干年后它们不会像“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了)那样,成为Chinglish(中式英语)的又一个成功典范。

  

  亚文化是一个小群体里共同创造和共享的边缘文化,昨天的亚文化可能就是今天的主流文化,只需要一个有力量的标志性的人物或事件,比如崔健之于中国摇滚乐,《在路上》之于“垮掉的一代”。小群体里的亚文化通常都不会出现在媒体和正规出版物上,主流的文化学者很少去研究,早些年圈子里的人也更愿意“桌下交流”,不希望被打搅和曝光。

  但是时代在改变,如今年轻人更愿意敞开心扉,正如一位80后编辑让“给力”曝光,网络工业的强势和易传播性使得越来越多亚文化轻易见诸主流人群,比如人们戏称新浪正在举办的“微小说”(微博段子)大赛“被腐女攻陷”,还有娱乐性媒体即时地做了一个专题《献给腐女:娱乐圈的亲密兄弟》,而《赵氏孤儿》即将上映前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腐女眼中的程婴和韩厥。“腐女”一词正当道啊。

  “腐女”源自日语,由同音的“妇女子”(ふじょし)转化而来,是指对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男男主角的爱情或者暧昧有幻想的女性,和女同性恋并没有必然联系。在日本由于她们消费能力高,而且对男男恋爱的情节又需求甚殷,于是日本动漫中的BL(Boy’s Love)市场因她们的爱好而不断成长,这些热爱BL作品的女子也因此自嘲“腐女”。

  在日本,腐女常被看成是“电车男”的女性版,都属于“御宅族”,也就是前几年国内流传开来的“宅男”和“宅女”,“电车男”有幸因为电影《电车男》的出现,将本来陈腐不堪的“御宅族”形象加以洗底,而“腐女”们却依然沉沦在亚文化圈之外人群的鄙视眼光中。

  “腐女”一词在这个世纪初通过早期的《灌篮高手》和《圣斗士星矢》以及后来的《网球王子》等日本动漫的同人小说传入国内,但日本并不是国内“同人文化”唯一的影响者;随后几年《魔戒》和《哈利·波特》系列将欧美的“Fan Fiction(粉丝小说)”现象也一并带入,加入了国内的“同人圈”;而且国内的“腐女”们拥有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士兵传奇》和《天堂口》走红的军功章里有一份大功劳要归属于“腐女”们的青睐,而且除了影视作品里的虚拟人物,替现实世界里的偶像团体和运动员配对也是部分腐女乐此不疲的事。

  现在国内影视圈里也意识到了腐女的力量,从创作之初到演员选角再到最后的宣传阶段都刻意投其所好,比如双生再加上多位男配角的戏码越来越多,经纪公司也非常愿意拿旗下的男艺人之间的关系来做文章,俗称“麦麸(卖腐)”。

  而在国际上,这种创作趋势已经有了一个专有名词“Bromance”(Brother+Romance)。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威尔和查克,美剧《老友记》的乔伊和钱德勒,还有现实世界里好莱坞的两位重量级青年才俊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克甚至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被主持人公开拿来开玩笑,而且还当着人家老婆的面。美国人的“麦麸”情结也不浅。

  去年年初,美国杂志《TV Guide》在报道美剧《豪斯医生》时,首次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剧中豪斯医生和威尔逊大夫的朋友关系。到年底盖·里奇导演的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宣传期间,主演小罗伯特·唐尼亲自用了这个词来形容电影里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自此这个词得以发扬光大。

  福尔摩斯的老祖宗英国人看不顺眼了,要“麦麸”谁能又能卖得过莎士比亚老家的人呢,人家早就拿传说中的亚瑟王和巫师梅林做出了《梅林传奇》,今年夏天推出的3集《福尔摩斯》更是小菜一碟。此剧刚开播就席卷全球,连美国人也立刻打算翻拍,完全颠覆经典,连华生都是刚刚从伊拉克战场归来,唯一不变的就是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Bromance,这足以证明当今世界腐女群体的强大。回想起来,当初《天堂口》里并无同性恋情节的张震和吴彦祖居然入围了威尼斯影展当年新设的“断臂狮奖”,如果它晚个一两年再上映,这部戏的评价说不定完全不一样,还正赶上了时髦。

  

  就像“腐女”慢慢浮上水面,还有一些动漫和游戏中的热词正逐渐流行。这两年有一个“控”,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就是“中国控”,你懂的。还有两个最当红的用法就是“围脖控”和“单反控”。

  “控”,就是具有某种共同爱好的人群的统称,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日本人借用过去(写成コン),按照日语语法形成“某某控”的说法,比如动漫和游戏迷中常见的女王控(对剧中特别强势的有女王气质的女性角色十分喜欢的粉丝)。

  既然提到了女王控,其实今年国内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热词“伪娘”。湖南卫视“快乐男声”选手刘著的出现使得这个词天下皆知,让一种“小小众文化”迅速大众化。由于部分人群的强烈抵制,主管部门也正本清源,众多“伪娘”一夜间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因为带一个“娘”,伪娘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带有娘娘腔或者人妖等负面评价。“伪娘”源自动漫和游戏,大本营在日本,日语里的“娘”其实是年轻女孩的意思。按“伪娘控”的自我解释,伪娘更多的是指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并不是跷兰花指和穿高跟鞋,也并不是易装癖,伪娘也可能穿男装,只是穿上女装后有很强的“萌”属性。

  “萌”和“控”几乎同时出现在国内网络语言中,萌(日文读音moe)是御宅族的术语,作形容词解意思就是“很可爱的”,作动词则是“极度喜爱”,通常是指对动漫中某些角色的特殊感情。萌,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当时好几部动漫作品女主角名字里都带有一个“萌”字,于是年轻人慢慢将它挪用为一种爱慕之情。

  一部面向宅男的动漫作品想要高收视率,往往需要包括各种性格的女性角色,御姐女王萝莉女神伪娘软妹等等缺一不可,最好再来个眼镜娘,正太倒是可有可无,最重要的是男主角千万不能是流川枫,必须得是废柴男(挺像中国传统戏曲里的生旦净末丑,而旦也有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青衣等之分)。反过来,面向宅女的动漫作品最标准的就是《薄樱鬼》和《会长是女仆大人》等,一水的美形男。

  上述热词并非近年新出,只是随着网络一代即将三十而立,踏上主流社会舞台,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变得越来越公开化。但是今年国内还真有一个和日本同期出现的新词“中二病”,这个词是2010年日本国内最热的新词,最早是由艺人伊集院光在电视节目《深夜的马鹿力》中提出,形容那些由于想让自己得到他人的承认而无意义地摆酷,或者借否定他人和社会以保护自身的人。

  因为很像青春期叛逆,所以日本人借用“中二(初中二年级)”这个概念形容这种“自我意识过剩”,最典型的状态可归纳为以下三句话,“我与其他人是不同的”,“这才是成熟”,“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中二病”出现后,“高二病”也应运而生,用来讽刺那些对中二病抱有过强的意识,一味厌恶和鄙视中二病的人,比如毫无理由地一味否定当红的名人名物,鄙视“中二病”人群爱听的流行乐,炫耀自己在听的小众音乐。这两种状态的人群在国内并不少见,比如文青和伪文青之争,所以这两个词迅速传入国内,当某些装13的言语和行为出现时就被活学活用了。

  最后再说一下“空姐”这个词,你千万别以为它只是一种女性职业的称呼,如今它还是人们对邻国某位女演员的爱称。 (文中部分词汇解释出自汤祯兆的著作《整形日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