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美:当男人打女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9日 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穿过十字路口时,看见一对情侣在路边发生争执。他们二十左右,年轻气盛。男孩坐在摩托车上,双脚着地,双手抱住女孩。女孩站着,像匹烈性野马,大叫:“放开我!”男孩吼起来:“为什么?!”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她不爱他了,还是他做错了什么。
但是就在女孩挣脱他的瞬间,摩托车轰然倒。男孩不由分说,扬手甩了女孩重重一巴掌。女孩怔住了,欲哭又止,对他咬牙切齿:“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捂脸跑开。男孩扶起摩托车,阴沉着脸,朝相反的方向开去。
围观的人若无其事散去。我感觉很不是滋味。不说青春残酷,而是简单的事实本身,一个男孩在大街上限制女孩的人身自由,然后以掌掴的方式分手。没有人指责他,也没有人安慰她。也许这种粗暴的处理,在旁人看来,总有他们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前一段时间,杭州公交车上,一个坐在黄色专座上的小伙子,因为没有主动让座给带着幼儿的乘客,被幼儿的父亲打了五巴掌,鼻血直流,也没人报警。网络上讨论此事,还有些人认为小伙子该打。“如果道德上不自觉,就得这样打醒他。”
随后几天,各地公交频发“打人正义”。兰州小伙不给老人让座被围攻,长春残疾小伙没给中年妇女让座被掌掴,济南男子酒后没给带娃妇女让座被掌掴……不得不说,这是可怕的连锁反应。这些人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而是充满道德优势地给对方一巴掌。在西方国家,这种暴力做法会被处以拘留,在中国,打人者还能强词夺理。最多是司机把车停下,让当事人下车去解决。
请问一个人有多少挨打的理由。在家发生口角,被丈夫打得头破血流不能诉诸家暴法,施暴者还上电视演讲;在大街上发生争执,被男朋友劈头盖脸一顿打,只能看着他扬长而去。在公交车上不让座可能挨打,在飞机上,空姐被泼开水因为航班延误旅客要泄愤,放置行李没让旅客满意的空姐,还被抓挠得伤痕累累衣衫破。
更有奇怪的现状是,打人者家属一边嚷着没有我们,你连饭都没得吃,一边抓伤自己作伪证。寻找目击证人,却只有千里迢迢中非留学生实名站出来。某些所谓理性的人,还表示“目前看不到直接证据,无法证明XXX以身份压人”。似乎受害人不提交监控录像就百口莫辩。乘务长和旅客的证词都被无视。一百个打人理由,变成了“你凭什么说我打你”。
当年窦唯向香港女记者泼可乐就被告上法庭,内地的警察似乎懒得管口角冲突。这让打人者更加有恃无恐,被打者就像路上丢了钱包自认倒霉。“打了再说”不是健全的法治逻辑,而是山野村夫的宗族治理。却往往有许多人崇尚拳头态度,文明表象下是骨子里的野蛮。在他们为打人事件开辩论会时,就像点评比武大会:这一掌解恨,那一拳精彩。别说100年前,现在吃人血馒头的也还在。
当面临暴力威胁时怎么办?我天真地想过,那就马上拿出手机录音录像。这样可以让他扬起的手在空中停留一秒,考虑要不要落下。但碰上红了眼的凶手,可能会认为你在挑衅,而夺过手机更残暴地打一顿。所以人性无常,暴力难测,研究转基因食品的专家,或许可以开发一下减少人类好斗基因的品种,顺便把钓鱼岛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