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阅读越来越成为奢侈之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4日 09:48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一直以邀请一线作家、学者深入探讨当下文化现象而成为上海书展的标志性活动。今年的“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四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王安忆、莫言、毕飞宇、刘震云以及复旦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谈论了各自的阅读、写作经验。

  计算机、博客、微博的相继兴起,对阅读、写作带来的冲击似乎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去年易中天、周国平等人参与的“书香中国”论坛相似,这一话题在今年依然引起嘉宾热议。王安忆坦言自己至今没有用电脑写作的习惯。“文字本身已经是虚无的东西了,如果不是用纸来承载,就变得更加虚无。”她认为,写作工具在文学写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现在没有明确体现,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改变文学写作的实质。作为对王安忆发言的回应,陈思和列举了文学作品从古诗、文言文、白话文小说到新体诗的变迁,就好像每个文化艺术形态都会经历盛衰轮转的过程。

  对于用电脑写作以及微博、博客这样的写作形式,莫言也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拒斥:“有时,闭上眼睛想象,漫天的微博飘来飘去,快速产生快速消灭。满足一种瞬间的满足,没什么意义。”跟王安忆一样,现在的莫言同样偏向于用笔在纸上“飞沙走石”。“一上网,面对无数的链接,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用纸笔写完小说之后,抚摸一张张手稿、看着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汉字,那种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

  不过,对于博客和微博带来的公众参与性,毕飞宇认为非常可喜。“大众写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始终支持。”毕飞宇还提到,一个人失去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是相当可怕的。与制度专制后果同样可怕的是话语空间的专制。无论公众写作会对传统的文学创作带来怎样的冲击,都不能否定它的正确性。

  同为国内最为活跃的作家以及知名评论家,他们对阅读方式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对于王安忆来说,阅读自幼根植于生活,已经成为无可替代的休闲活动:“没有一件事情能够代替阅读给我的快乐。”王安忆家订了《世界电影》杂志,上面常常刊登电影剧本。有趣的是,一旦王安忆读完一部剧本,她就不会再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文字带给人的信息更为丰厚,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有阅读习惯的人必须是有一定想象力的,阅读是需要准备、需要休养的。”也正由于此,加之现代人的生活被更为繁重的工作和更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所占据,阅读才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之事。与这个潮流相应的是,优秀长篇小说逐渐成为小众的经典,其结果是,人人知晓却少有人真正静下心来阅读。

  阅读到底是以广博为好,还是以专精为是?在将阅读称为自己癖好的王安忆看来,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但陈思和则认为:“读得多不如读得少。”他说,一本好书是受益终身的,精于一本书的阅读比大量阅读一般的书有用得多。

分享到:
发表评论

鎴戣璇勮

瀵嗐€€鐮�   蹇樿瀵嗙爜锛�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