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标再造民生银行 不会踏上不知道的“地雷”(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8:37 21世纪经济报道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觉得民生银行董事会上争论激烈,可是有哪家银行像民生银行这样呢!多争论并没有坏处,每位董事都将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做讨论,为自身的利益争辩,这才是好的公司治理。

  事业部改革:

  一次自上而下的风险“排雷”银行要从规模外延型增长转化为质量效益型增长,事业部制是惟一的路径。

  《21世纪》:民生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实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银行,这项工作很多银行都很想做但没有做。我们注意到,民生银行在进行这项改革时,宏观环境并不太好。你为何选择在这个时点进行改革?改革进行到现在,你如何评价民生银行此次变革的效果?

  董文标:在民生银行运营的十多年里,我们用传统的银行发展模式使自身发展达到了极限。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就思考调整提升,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规模外延型增长改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改变同质化竞争的状态。至于改革时机的问题,虽然我当时是行长现在是董事长,但我仍然觉得时机选择得非常好。去年下半年刚刚启动这项改革时,大家还有些怀疑,但目前经济进入了调整期,民生银行上上下下所有员工都认为这个改革时机是对的。

  以房地产业务举例,现在很多银行的房地产业务都分散在分行和支行的客户经理手里,而更具体一些的信息,比如项目在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状态,总行所知甚少。而民生银行不是这样。实行事业部制改革以后,民生银行房地产业务都在一本账上,地产金融部总裁一清二楚,这使得他做出任何决策都可以进行得很快、落实得很快。

  所以说,在目前这种经济周期下,民生银行的员工很快达成了共识,而不需要我再跟员工多谈理念和认识了。我们能够在这个经济周期中平稳渡过,我心里非常踏实。因为每一笔业务我都很清楚,我不可能踏上一个我不知道的“地雷”。

  《21世纪》:事业部制改革的效果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但2007年刚要推进这项改革时,很多人都心存疑虑。你当时是如何说服董事会的?

  董文标:这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第一,很多董事会成员一起共事十多年了,大家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第二,我成为董事长之后搞了个五年发展规划,试图将原有的发展模式革新,从规模外延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各位董事对于这份五年规划也都达成了共识。如果说,民生银行董事会原来给大家的印象是吵吵闹闹的,现在已经不是了。我们已经讨论通过了五年规划,这意味着,董事们可以对具体问题提出各种意见,但不可能反对五年规划。而事业部制改革就被写入五年规划里。

  《21世纪》: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要达到五年规划所设定的目标,事业部制改革是惟一的一个途径?

  董文标:银行要从规模外延型增长转化为质量效益型增长,事业部制是惟一的路径。比如,传统的房地产业务,银行可能只做一份贷款合同,但事业部制改革后,我们能做上五六份合同,综合收益率可以达到两位数。举例说:第一,拆迁,如果一家民营房地产企业去和政府谈拆迁,政府会对企业的信誉打问号,但如果银行出面,由副行长带队去谈判,政府肯定会觉得银行出面做协调人,钱有保障了,事情也就好办了,当然民生银行是要收费的。第二,规划,地产规划非常专业,而我们银行有专业资源,可以帮房地产企业去做,但我们是要签合同的。第三,财务,房地产企业最难管理的就是财务。而民生银行会派出专门团队,你需要降低多少成本,我们可以尽力做到,但服务是要收费的。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民生银行的中间业务种类很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