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0:35 21世纪经济报道

  “大跃进”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新成立的交易所不再奉行“挂羊头,卖狗肉”,而直接冠名以期货交易所,并争先恐后地上市期货品种和期货交易。

  1993年开始,国内期货业日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面貌。

  是年5月28日,作为标志性交易市场之一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更名为“郑州商品交易所”,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国内期货重镇,而总裁依然是李经谋。

  然而,由于彼时创办期货交易所非常“来钱”,而其设立大多又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内大型的主干流通渠道、生产企业共同组建,因此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政色彩浓厚、政企不分的种种不良症状,并诱发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膨胀,使交易所在以营利为目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2-1993年两年间,中国期货交易的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

  据上海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在彼时统计,1993年初,全国具有期货交易性质的交易所仅十来家,经各部门合各级政府批准开展商品期货交易的商品交易所于1993年12月31日以前开业的有38家,共有会员2337家,代理客户超过1万户,1993年全年交易总额已达710亿元,日均交易额42亿元。1994年1-4月,交易总额达3900亿元,日均交易额为110亿元。

  在这些交易所名册中,名头响亮的包括如北京石油交易所、上海粮油交易所、上海建材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等等。至1993年底,国内中等城市几乎都拥有了自己割据一方的交易所。

  目前演绎“三足鼎立”之势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就是在此间成立。初期,大商所理事长为姜丽华,但此后不久,便由朱玉辰掌舵。直至2006年8月,朱被任命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后,才南下上海。

  然而,在此期间,无人监管、无序发展、无法可依的国内期货市场似乎进入了一段一发不可收拾的“癫狂期”:交易所发展过快,交易品种严重重复;期货经营机构运作不规范,管理混乱;盲目发展境外期货;地下交易盛行,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频发。

  首轮整顿:交易所骤减至15家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77号文《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我国期货市场仍处于试点阶段,确立了在期货市场试点中,必须坚持“规范起步,加强立法,一切经过试验和严格控制”的原则。

  其后,作为新的期货业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又马不停蹄地于次年3月30日上报贯彻文件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整顿的举措。

  首先,学习香港经验,明确了证监会作为期货业的统一监管机构,初步确立中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机构和框架。

  其次,裁减试点交易所至15家。1994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大刀阔斧地将当时全国约50家交易所一举缩减至15家,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联合期货交易所、苏州商品交易所、重庆商品交易所、沈阳商品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和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等11家作为第一批试点期货交易所。另外,天津联合期货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成都联合期货交易所和长春联合商品交易所等4家根据“统一机构、统一结算、统一财务”的原则分别由同一城市的几家交易所合并组成。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