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0:3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最后一个争论涉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以常清等人为代表的市场派坚持应该按照国际惯例筹建期货市场,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派观点则认为,期货市场同样应该体现中国特色,因此中国应该从现货开始起步,发展中远期合约,然后一步步走向期货;再一个就是不能有投机,都是套期保值。

  “这样的设计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有套期保值的买者,就必须要找到套期保值的卖者,那找不到怎么办?所以即使形成价格,其流动性也是很低的。因此价格表现也就是忽高忽低。”常清认为。

  争论所起到的一个客观效果就是,在当时发挥了澄清、并统一思想的作用,并为今后的试办铺平了道路。

  准期货阶段: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1990年10月12日,在中国当代期货业发展史上无疑是值得书写和纪念的一个日子。

  是日,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在中国第一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全国性批发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总经理为河南省粮食厅副厅长李经谋。由此,中国期货的试办阶段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但外界对于批发市场的定名却抱有丝许不解,因为当初所有设计都是按照期货交易所来进行的,然后最终呈现在市场面前的却是“批发市场”。

  临时换名,凸显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一贯奉行的渐进路线。

  “当时一下子称为‘期货交易所’并不现实,为了能够长远发展,设计者才更名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实际的规划仍然是从现货起步,实行中远期交易,再逐步过渡到期货交易。”常清透露。

  1991年3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合同,新中国准期货交易正式发轫。

  随后,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交易所开始陆续建立。

  1991年6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在国家体改委、国研中心的支持下,在深圳成立了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SME),由时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深圳联合公司副总经理郑元亨兼任总经理。

  同月成立的还有实行会员制、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苏州物资交易所(后更名为苏州商品交易所)。

  翌年5月,由物资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组建的上海金属交易所则首先启用了计算机自动撮合系统,实行公开竞价买卖。

  在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批发市场和交易所规模初具的情况下,SME在1992年10月,推出了我国当代第一个期货标准化合约——特级铝期货标准合同——率先实现了由远期合同向期货交易的过渡。新中国完全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正式启航。

  随后,上海金属交易所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纷纷跟进,推出期货标准化合约。至此,期货市场在中国已经雏形初具。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