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税改影响了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 09:37 中国新闻周刊

  将爱车改装成双燃料汽车的打算不是今天就萌动的,不过,一直听说改装后安全性、舒适性下降。姚帅打算好好调查一番,再作打算。

  两大石油巨头再也不会亏损了

  燃油税的征收,两大油企只是代收燃油费,然后再转给财政部门,只是起到中转站的作用,对其利益不产生直接影响,而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则不同。

  新方案改变了实行了近10年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机制,由“适时定价法”变为“原油成本定价法”。

  “这种定价方案对两大石油公司肯定是十分有利的,要不然他们不会一直力推这套改革方案。”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截至本次征求意见活动结束的12月12日24时,反馈各类意见48643条。意见集中最多的一处,即“如何核定企业合理利润率”。

  按照新《方案》,“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其计算公式大致为:油价=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国内炼化成本+合理利润+税负。

  何为合理利润?成本将怎样核定?这种成本和利润对谁来说是合理的?

  “以炼油厂出厂价为基础再加上适当利润,从源头上解决了炼化企业的亏损问题,对于中石化这样炼化比重比较大的企业而言是个好办法,这也是石油公司力推原油成本法的重要动力。”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此前,发改委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一个月前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价作为定价依据,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此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

  这就造成了国内成品油与原油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期问题。前几年,国际油价每日都在上涨,一个月下来差距甚至达到 30美元。而这个月两大石油巨头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经过国内炼化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已经是下个月的事情了。这种时滞造成了国内炼化业务的严重亏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炼油行业的亏损额达到了1200多亿元。国内炼化能力的90%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两大石油巨头的炼油亏损至少超过了1000亿。

  对两大油企而言,原油成本定价法的优势不言而喻。

  新定价机制的另一个关键,是如何核定“平均加工成本”。

  每升成品油的炼油成本到底是多少钱?这不仅是石油公司的高度机密,也是一个很难核算清楚的问题。

  董秀成认为,炼油的环节很长,会产生多种产品,成本构成复杂,同一家大公司,不同规模、产量的炼厂,成本也不同。《方案》采用的国内平均加工成本,肯定将是由大公司自己先上报一个具体的成本数字,发改委再根据上报的数字核查。官方的调查,也并不能保证绝对的科学。

  2006年,爱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报表显示,汤姆森金融公司20位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估算出来的利润,实际比石油公司给股东的回报每股低出18美分。加工成本的算法复杂,炼油厂众多环节中的不可控因素加大,真实成本无疑很难掌握。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