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的星光大道(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16:23 《第一财经周刊》

  《梅兰芳》和《赤壁》每部均耗资上亿,都将发行1400份拷贝,上映日期也都提前至贺岁档,这意味着在贺岁档有限的影院银幕中很大一部分都要被这两部戏占据。除了近乎垄断的发行体系、星美和南方新干线两条院线,中影这几年还陆续参股地方院线。在院线方面的绝对优势让其影片可以从容调档。

  刘浩东说,现在大家都在争贺岁档和暑期档。好的档期有限,观众的总票房也有限,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有你没我。为了争夺尽可能多的主动,无论中影还是华谊兄弟,都得使尽自己的浑身解数。《梅兰芳》、《赤壁》这样的商业大片是中影用来打开市场的,“投资很大,所以他们也很小心,大制作还是谨慎地起用了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甚至请到了吴宇森这样的人物。”

  “竞争太激烈了!”王中磊对此很无奈,自己的电影上映档期一旦确定之后几乎不能更改。为了保持观众的关注度,他还是对外放出了几个调整首映日的烟雾弹。王抱怨说,大电影档期不断变化,在成熟的电影商业市场是不会有这样的情况的。

  待到拍摄完毕送审确定上映日期,《非诚勿扰》撞上了《梅兰芳》。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国内最大的两家电影制作公司每年年底都会在大银幕上捉对厮杀。但是今年较往常更为激烈:《非诚勿扰》被夹在了中影两部年度大戏的正中间—不但撞上了《梅兰芳》的档尾,《赤壁》(下)在之后又会急急跟进。

  档期和院线上的尴尬只是华谊兄弟目前面临的问题的一部分。事实上,无论是产业链衔接,还是拍摄题材和业务的范围的突破,受制于资本、体制和人才的华谊兄弟一直在为自己寻找着尽可能开阔的发展空间。

  华谊兄弟早就意识到了完整产业链对电影这门生意的影响,2005年它就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40%的股份,并更名为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电影发行领域的民营公司。通过两年的整合,原本的西影华谊已经被华谊完全并入,成为华谊旗下一个发行部门。

  但是中影是华谊兄弟必须面对的商业合作伙伴,华谊要依赖其强大的发行和院线。对于自己的影院的建设,王中磊透露,华谊兄弟对此已经准备了很久,接下来就会着手操作,影视基地的建设也在筹备中。

  但是,即便华谊兄弟在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已经是老大,1亿元的预算也已是能投入的极限,中影却能凭借强大的财力一年投入两三部过亿的大片。况且华谊在电影上的招牌一直只有一个冯小刚,冯氏贺岁剧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而中影由2007年陈可辛的《投名状》及2008年吴宇森的《赤壁》已经开始尝试让非内地导演担纲年度大制作。

  华谊唯一的“票房灵药”冯小刚已经年过五十,维持旺盛的精力来延续贺岁剧显然会一年比一年困难,“冯导什么时候退休”已经成了媒体们最关心的悬疑。华谊内部对此也心存焦虑,毕竟每年一共只有三四部电影,冯小刚的是绝对的压轴大戏。一旦失去这块金字招牌,华谊在电影领域还能拿出什么来?

  意识到“人总要退休的,我未来也是要退休的,小刚还比我大两岁”的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的董事长王中军近年开始有意识地投资一些港产和好莱坞性质的商业电影,比如《宝贝计划》和《功夫之王》。而《夜宴》和《集结号》则是对喜剧之外更多元的题材的探索,《夜宴》更是脱离了贺岁的档期,选择在了9月这个普通商业制作不敢尝试的档期上映。更重要的是,华谊通过《夜宴》证明了自己也有拍大片的能力。

  这几年华谊投拍的几十部电影,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票房很少出差池。 除了对剧本和导演的把握以外,营销也居功至伟。外人对于华谊的印象无外乎是“炒作”,华谊艺人的新闻绯闻满天飞,宣传招数层出不穷。华谊的任何一个项目,如果有三个人制作,那么就有八个人做宣传推广。《非诚勿扰》更是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推广方式,让冯氏喜剧的北方幽默为南方观众所接受。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