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的星光大道(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16:23 《第一财经周刊》

  华谊兄弟,这个从最初的小广告公司起家、历经十年的时间做成国内民营影视头号招牌的影视公司,十年来几乎单枪匹马地探索着中国电影种种可能的发展路径,从档期概念的形成,到通过资本运作为电影引入外来资本,到植入广告等营销方面的创举。如今,它的名字甚至会让人想起那个汉语译名只差一个字的好莱坞电影大鳄—华纳兄弟。

  王氏兄弟将自己出品的电影的成功归结到自己的“眼光独到”,一部成功的电影需要专业的判断,要对市场足够了解,很多投资者对此并不专业。他们表示,现在每部保证质量是因为还没有数量,一年只有4部电影左右,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经验去判断。

  在发展过程中,华谊两兄弟中的哥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展现出了在资本运作方面的惊人天赋,这保证了一家成熟的影视公司最基本的资金需求;和旗下的导演、艺人出现在镜头前的弟弟王中磊则塑造了一个星光闪耀的华谊,让这家公司出品的电影、电视、明星一直停留在人们的视线中。

  电影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不谈美国大片,在中国一个中上规模的电影也动辄需要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后期宣传费用更是惊人,有时甚至超过制作费用,宣传不到位,意味着之前的投资就打了水漂。这个行业的人似乎永远都处于找钱的状态中,钱永远不够花,那些怀揣大片梦想的电影人和公司更是如此。

  王氏兄弟为此也想尽了办法。幸亏华谊兄弟有冯小刚,从王中军掏出500万元投拍冯小刚第一部贺岁剧《甲方乙方》开始,华谊和冯小刚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冯小刚贺岁片稳定的票房作保证,华谊兄弟尝试了很多以前中国电影从未用过的招数,从股权融资到银行贷款,从植入广告到版权预售。

  2000年3月,王氏兄弟和太合集团各出资2500万元组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3年后凭借冯氏电影的票房收入,王氏兄弟从太合集团回购了5%的股权。2004年底,华谊凭借香港上市公司TOM和信中利的注资,将剩余股权从太合手中回购,自己持股比例达到了70%,并改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随后华谊又吸引来了中国雅虎和分众的投资,在一次次股权的回购与售出中,投资方从中得利,华谊也迅速完成资本的积累,并将自己的持股比例提高到了77%。

  时至《非诚勿扰》,华谊兄弟已经能够独立筹备制作和宣传费用。鉴于电影的前期投入资金巨大,华谊兄弟引入了一种中国电影业前所未有的融资方式—以版权抵押的形式来向银行贷款。

  最先给华谊兄弟提供融资的银行是招商银行,那是在拍摄《集结号》的时候。招商银行最初对于这笔贷款很茫然,他们不知道版权值多少钱、具体怎么操作,那并不是厂房也不是机器。最后除了版权的抵押,王氏兄弟加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的担保才让银行最终决定放贷。5000万元的数目本来只需副行长签字,但最后签字的是行长马蔚华。

  《集结号》的成功让招行和华谊都很满意。银行业也意识到了文化产业也隐藏着利润。后来华谊和北京银行的签约合作是国内首次以版权抵押的形式为电视剧融资—北京银行为华谊2009年的电视剧提供4亿元的贷款;中国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和华谊签下了2009年度4部电影的贷款。

  之后包括保利华亿在内的几个大型影视公司也开始从银行贷款。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认为现在银行还是偏向有实力的公司,等到真正对独立项目开放时,文化创意产业的贷款才算真正的成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