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4日 09:53 新京报
1981年4月,中国第一个“可口可乐”饮料车间生产线。它的主体设备由美方提供,每分钟可装300瓶。新华社资料图片
新京报日志中国总第299期“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粮公司签署协议,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内地”
从费城到华盛顿,城市繁华的灯火点缀着高速公路全程,交错的出入口伸向沿路大大小小的城市。
佟志广对30多年前的这条“金光大道”印象深刻。
1976年,就是通过这条金光大道,当时的可口可乐总裁马丁来到华盛顿,找到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的商务秘书佟志广,提出了要把可口可乐引入中国的想法。
由于当时中国政局的动荡,这个想法在两年后才成为现实。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可口可乐曾于1927年进入中国,1949年随着美国势力一同退出中国内地。
时隔近30年后,这个曾经与美国大兵形象联系紧密的饮料,再次进入中国内地。
巧合的是,4天之后的12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个巧合,让可口可乐进入中国这一原本单纯的商业事件,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政治意义。
三次申请可乐终进中国
马丁与佟志广在1976年最初接洽时,佟志广并未对这种味似止咳糖浆的饮料太感冒。
2008年11月底的一天,已经退休的佟志广在自己北京的家中回忆说,由于当时国内的政局原因,当时他只给马丁回复了一句话:现在进入中国为时尚早。
马丁没有放弃。为了表示诚意,可口可乐开着专机带佟志广到总部参观。这是很多美国企业的一贯做法,佟志广对这样的方式早已习以为常,“我想,看就看吧,不就是汽水厂嘛。”
这次参观让佟志广惊讶不已。在可口可乐复杂的生产线上,每瓶可乐都由机器自动完成罐瓶密封,单位时间内的装瓶量,比国内汽水厂的效率高出数倍。
尽管对可口可乐刮目相看,但佟志广还是向对方解释说,中国老百姓只在电影里见过可口可乐,而电影里的可口可乐又总和美国兵联系在一起。朝鲜战争之后,可口可乐的形象已经不单是饮料那么简单了,“当时的中国,还不可能接受可口可乐这个代表西方生活方式的产品。”佟志广回忆说。
1977年,佟志广回到国内进入中粮公司工作。这一年,马丁访问北京又找到他,再次提出希望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
“你认为现在时机成熟了吗?中国人能接受可口可乐吗?”佟志广问马丁。
马丁说,可口可乐的目标是,“凡是有美国人的地方,就要有可口可乐”。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有可口可乐工厂,非洲和亚洲也有很多工厂。他们在中国设厂,主要是针对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至于上次说的美国兵,马丁强调说,可口可乐和美国兵没有关系,“我们只是商人,只是卖汽水加甜味来赚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