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长假:秋风院落好光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7日 08:50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院落和秋光,似乎永远如此地亲密无间,相得益彰。中秋将至,禅院幽远,月光洒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抑或是修竹的雾影里,数数时光的脚步;一盏清茶里,摆弄几局不紧不慢的围棋;要不然,就干脆一杯红酒到天明,哪管得岁月的天荒地老,只道是,秋风秋声里,天凉了,好个秋意正浓!
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似乎把北京的秋色写尽了。且不说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即便寻常人家普通院落,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看蔚蓝的天色,听听青天下的鸽哨和向晚的秋蝉……秋天便有了十足的况味。
看外表,你一定想不到周洋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总参八一军体大队铁人三项队,并入选国家队,最好成绩亚洲第四名。如今他的身份是金台夕照会馆的一位堂主。
“其实任何时候来到这间禅院,你都能获得心灵上的一份享受,但我独爱在夜晚时分来这里赏月,再焚上一炷香,正所谓“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似乎把北京的秋色写尽了。且不说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即便寻常人家普通院落,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看蔚蓝的天色,听听青天下的鸽哨和向晚的秋蝉……秋天便有了十足的况味。
夜晚8~9点
禅院:赏秋夜的三重月
但凡有夕照,人们总爱念起佛光和塔台。西湖畔是雷峰夕照,而在600年前的元明时代,夕照寺的金台晚霞亦是北京最绚烂的景色。世人贪恋晚霞,爱凄美的残阳,当华灯初上天际归于平静时,难免怅然失落。不过,在夕照寺原址上累年翻建的古庭院——金台夕照会馆,一点古意、一片如水秋夜或许会有一缕禅机,帮你洞悉诗、月、人的意境。
步入夜的金台夕照会馆,山寺的宁静迎面袭来,禅心与俗情在此交接,在人心内纠缠,内心一缕微微的兴奋、膨胀,开始令你飘飘然。但随之而来的是淡淡檀香,萦绕在四面红漆瓦房中石板铺就的庭院,脚下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上的月与茶客的心。
院子北面的正堂里灯火明黄、温暖,犹如佛光,其中传出的古琴声令夜晚更加幽静,让人心犹如清水微澜,缓缓扩散开来。最难得的,金台夕照会馆的秋夜能赏见三道月:一道在天上,没有哪里比北方四合院更适合赏月,四面房屋不甚高耸,院落异常开阔,月亮无论怎么走,都逃不掉;第二道月在茶汤里,淡雅,泛着茶香,令人神往;第三道月摔碎在如镜的石板上,化作皎洁的光,连同院子、茶客的心灵一起照得通透。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以下两款香都是根据古人传下来的香方秘制而成。
东坡闻思线香相传为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传世名香之一。这款香有通经开窍之功,又有养性安神之效。香气华贵而不失庄严,灵动隐于安和之中,故可使人于闻思中得有无之精华。
伴月盘香
伴月盘香是一款影响久远的历史名香,宋代名臣、文学家、书法家徐铉性喜香,也是制香大师。每遇月夜,露坐中庭,便焚香一炷,澄心伴月。以此心境,徐铉将自己制成的香命名为“伴月香”。
清晨7~8点
茶院:享秋日之宁静
白色空旷的大厅里一只小雀儿从头顶掠过,然后停在大厅一隅的鸟笼上,自己钻进了她的家—— 一只轻巧的白色鸟笼。这件事让所有人对紫云轩茶事刮目相看。其实这已经不是今天第一个关于鸟的故事了,在院子里的玻璃小茶居中,一只迷路的小鸟急于投奔蓝天,却忽略了洁净如空气的玻璃墙,振翅高飞时撞晕了。紫云轩茶事的设计师王灏洋轻轻拾起这小家伙,将它放在庭院里阴凉的桌上。这些人与鸟儿的故事,恰好道出这座“茶室酒店”的情调——人与自然,浑然其中。
对于茶客,在走进这座园林之前,一切都显得茫然,4米高的白墙与照壁像一望无际的沙漠,让你无法洞悉前方。而当茶客们绕过巨大的照壁,眼前却是另一种白,奇特的,在晨光中犹如月光般冷艳的白。那是用细琐的白石子铺就的一座广场、“沙滩”,一种格调。在“沙滩”后面,就是那座白色的、连小鸟都无拘无束的巨大白色茶室。
紫云轩茶事的整座院子,是一座由浅入深,一层层由简明到林密的空间。我们清晨的茶事,就是在池塘与酒店之间的一座古朴亭子中开始的。秋天的早晨不一定是最美的,但却一定最令人心明神清,朝阳起初是淡淡几缕,而后瞬间变成日光瀑布,天空却蓝得透明。所以,当身着绿色汉服的茶博士端上一件艺术品时,人的心情会感到淡淡的甜味,干燥的身体由此变得温润、多情。滋润你的艺术品,毫无疑问就是一碗茶。
炭炉子上垛着水壶,微微冒着热气,茶汤是淡黄色,《茶经》里它的名字叫“黑黛鲜姜早川桂枝红”,几片姜片沉在茶汤中,两颗红枣浮在茶中,秋天能驱寒润脾。喝上一口,秋之境界诠释得恰到好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