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对话香港设计营商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3日 12:00 新浪尚品 微博

  曾经多次参与设计营商周活动的跨界传媒人段妍玲女表示,营商周每年找不同的国家和主题,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营商周体现的专业性和文化性,也为商业和社会寻求合作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立意和执行的方法。

  对话香港设计营商周

  Q:这次活动为什么选择丹麦作为合作伙伴,它和北欧其他国家有什么区别?

  陶威廉:丹麦本身的设计一直有很深远的影响,而且他们设计的产品也好,品牌也好,设计师也好,在国际上都是经典,这是最主要的。另外,他们已经深到另外一个层次,把设计放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方面,他们一直在做,而且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亚洲可以学到很多这方面的经验。他们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也不多,资源也是靠外面来的,但他们可以把设计应用在社会建设和提升人民生活的层面,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段妍玲:北欧的设计尤其对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特别讲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实际上还是很小的。但丹麦的文化中最核心的是合作精神,不管是最大的生产皮草的公司,还是小的公司,三个人各自有一个小公司,又组成一个小团队来做。他们的平台没有敌意,合作精神是在血脉里的,没有任何顾虑和想法。这种风格的形成可能跟文化是有原因的,中国的设计圈或者亚洲的设计圈需要更多的了解这样的平台形成合作。北欧来的讲者也好或品牌也好,都使得你能从其中找到优点。也许北欧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才能在根本上解决一些现在大家的信息不对称、不了解,合作上有很多问题,价值观上可以有很多借鉴。至于设计的好与不好,人家很多年了,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设计师如何形成互动,这才是真正需要借鉴的。

  Q:这次论坛的也会有一些是关于设计在社会方面的一些应用吗? 

  陶威廉:我们为他们选了一个半天的课题,是跟INDEX合作,把他们请过来,看看他们在社会建设方面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元素。另外,他们在品牌方面都是国际很著名的,我们加了一个新的项目叫CEO论坛,12月5号有个半天的讨论,请了他们的CEO来,都是一些年轻的CEO。请他们跟我们探讨怎么去把历史很久的品牌去创深,怎么去用,这样的分享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星期五的下半天会有一个这样的论坛,是关于CEO的。去年我们请了这几位过来,谈中国文化跟设计,今年中国半天的节目里主要是探讨颜色跟亚洲的文化起源。这是比较特别的一个项目。

  Q:请三位谈谈之前参与国设计营商周的感受。

  宋涛:我觉得一个感受谈的很深刻,不光是社会上的,包括设计师群体本身的交流整合在了一起。设计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的现象,而不只是设计圈里一个小的聚会而已。设计营商周整个的会议也好,流程也好,已经变成一个大设计了。所有去的设计师你觉得特别舒服,变成真的是以设计来生活、来交流,而且设计师被放到了同等的被尊重的地位。这是我对香港营商周最大的感受。

  石大宇: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经验。第一,邀请我做演讲者,我觉得很荣幸,当然也很紧张,因为面对的是全世界的精英。设计营商周非常国际化,请的都是国际上非常大的大腕,跟设计有关的这些人。在香港的这些设计师也好,或者学生也好,他们有非常好的机会可以马上接触到。我是去做演讲的,其实有很多重要设计师的讲话我都去听过,他们的行程非常紧凑,却没有让你觉得蹩脚的地方,还有晚会。安排的天衣无缝。

  这是一个大的设计。对做设计的工作人来讲,是不可多得的机会见到这些人,听到他们分享经验和智慧。除了跟设计工作有关系的人,一般对商业有兴趣的人,其实去到那边可以得到很多的机会。国内的企业和领导如果真的是有心要做任何事情的话,其实应该去参加这个活动,去看一看设计营商周他们在讨论什么,在分享什么,全世界的人他们着重在做的是什么事。相对比如我们在台湾,台湾就不可能办到这么大的国际活动。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西方人想要进入中国的市场,香港是非常重要的。它非常的西式,又非常的中式。你可以见到所有想见到的人,尤其是参加设计营商周,几乎所有的人都到了。我有一个建议,未来可以跟新浪网合作,因为他们的每一场讲演都是非常精彩的。有一些学生没有办法去的,可以及时的看到。

  先从主办方开始,很有动力、很有热情的去做这个事。再有受邀的这些人和听众直接参与的人表现太好了,这么大的会场,井然有序。我是很喜欢,非常喜欢,而且非常认同这种方式。做设计到最后还是要跟产品结合,设计从开始起头就肩负着社会责任,跟商业挂钩一般人认为未来要赚钱什么事都可以做,其实设计不是如此的。您刚才提的问题非常好,为什么选择丹麦,因为可以了解他们的设计怎么样发展到跟社会、跟人发生关系,也是民主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到最后还是要服务于社会。营商周可以把这个问题摊开来讲,比如丹麦做的事情让我们在亚洲也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学习很多,也可以期待未来的客户也能学习到很多,怎么样重视设计,把设计和商业怎么样做到更好的结合。再有下面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他会晓得原来我其实可以往这条路去走。或者也许今天我设计的稍微差一点,但可以做跟设计相关的种种不同的行业,就可以开阔他的视野,他也晓得我未来在这个行业是有很大的发展,谋求大蓝海。设计营商周扮演的就是这么重要的角色,它其实是个分享智慧经验和成功的经历的过程,当然它不是让大家怎么走快捷方式去成功,而是正当的做到人家成功的案例那样。

  我们一直在亚洲没有一个标准,尤其在设计界,亚洲人很少有很强势的发言权。BODW做这样的事情,可以让优秀的设计师和产业上的人才让全世界知道,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框,所有参与者从中都能得到他想要的。

  陶威廉:我们设计中心只有50个人,能力有限,但通过大家可以找到很多在设计界非常著名的设计师。

  Q:现在媒体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有想过联合几家比较有特色媒体与BODW合作,让媒体起到推介作用?

  陶威廉:可以。我们是非常愿意跟媒体一起把这件事做的更好。另外,也希望通过你们的力量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个项目。因为难得在香港政府将人力、财力投放到这个平台上,而且这个平台已经打造成了国际水平,这是很难的。我刚才跟他们讲,很难得有一个平台可以有这么多的人参与,而且中国过来、大陆过来是很简单的事情,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跟交流的机会。所以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够有一个这样的管道去交流。

  段妍玲:在设计中有创作者、有买家,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媒体可能是一个传播者。这个平台的制作者是非常重要的,BODW做的工作非常专业,有几个原因。我相信香港本身的确是一个很发达的地区,观众的素质也好,参与的人员的素质也好,和大家已经做出品牌以后一些国际媒体对它的尊重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前提放在这儿才能有一个非常好的BODW。而且地理位置上非常适合作为一个亚洲的代表,中间中立的状态非常适合。营商周目前为止有一点点需要加强的是大陆有大量的人在拼命的学习怎么做创业园区,怎么做孵化,怎么做设计创新,以加速设计投资。大家都是非常短线的以最快的时间绑架设计,提高溢价值。这些人可以放慢脚步,营商周也算是最快的方式,在最快的时间内吸取最优秀的力量和经验的方式。这个人群以前BODW并没有专职的去做推广和关注,通过媒体的力量这类人应该去关注。

  陶威廉:今年因为我们是十周年,所以我们就想把以前几个特别受欢迎的大师重新再请过来,谈他们最新的动向。在伦敦奥运会上一位设计师做的那朵花真的了不起,刚好他做的一个展览我去看过,那个展览真的是把他所有各方面的才华都展示出来了。他们能过来,我们非常感恩,对我们也是一个肯定。难得有这么好的讲者飞过来,更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件事情,让他们来参与互动。

  Q:能不能谈一下活动是具体怎么触动商业的?

  陶威廉:整周除了3天论坛是重点之外,所有大师都出现的论坛以外,每一天都有一个节目,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设计。从科技怎么去跟设计结合,今年的主题是跟瑞典一个品牌合作,把他们最好的讲者带过来,小区媒体将会是将来的主流,他们会探讨怎么在网上去扩大自己的品牌,怎么去让你的观众群和消费者有一个互动。

  第三天跟深圳工业设计论坛有一些交流,请一些嘉宾到那边去,跟他们的设计师有一些交流。YIC是我们在香港的一个组织,他们是年轻工业师的一个学会,他们要赚钱,需要投资人的说明,看看怎么把传统工业跟商业相结合,我们再请来设计师让用家和商家可以连接起来。可以让一些其他企业的CEO老总知道怎么利用设计去帮助他的企业。

  Q: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观众的,除了专业的设计师以外,有多少比例的观众不是专业的设计师。

  陶威廉:每一年差不多有35%是设计界,35%是企业,他们需要设计,通过设计去创造自己的品牌。每年我需要在外面找一半的经费,因为政府给我们的资金赞助是一个定额,但是我们的活动越来越大,但政府的资助是不会变的,要大就一定要自己去找钱。

  Q:能谈一下你们的展览吗?

  陶威廉:展览部分是贸易局举办的,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我们自己的论坛是跟他们租的地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所有亚洲的设计大奖得主的名单跟他们的产品,另外设计周这一年做了什么事情。他们是主角,我们是两个方块100米,请两个设计学院他们的老师来教中学生。这个对我们来讲很重要,我一直在强调设计教育是从小开始,不是到中学毕业才去想这件事情,但是这也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够做的地方。

  Q:单单是论坛肯定不会影响到极广泛的人,有想过怎么去延续它吗?

  陶威廉:我们真的在想怎么延续这件事情,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版权问题。到处都有一些盗版,后来我自己安慰自己,也是好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但是也要尊重。那个时候我们就特别的小心,不只是我们的IP(知识产权),其实每一个受访者每一个嘉宾的IP他们没有签给我们,他们知道我们会为他们做一本书,但没有想到所有的东西在其他地方会曝光,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到后来我们就在想怎么去控制这件事情,怎么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非常难,所以我们就问到他们可不可以给到我们IP。

  Q:设计和商业已经不可能划分的很清楚了,在具体设计的时候怎么样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石大宇:我很难去平衡,说句实话。我前面做的很多设计完全没有商业考虑,就是为了要帮助产业,一般人认为你要靠这个赚大钱,其实没有。有的人就不理解,或者有的人说你不可能做这样事情,其实这种付出是要很多的,你要开发产品,从设计整来整去,到产品出来再回来,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多时间。对于一个设计公司来讲,管理者最头疼的是这个设计师没有时间观念,当你没有时间观念的时候你就一直在赔钱,可是我们常常在做这样的事情。还好,我们付出也会得到一些鼓励,这些鼓励对我来说更重要。那个时候我才会认为我做的事情有意义,我的人生才有价值,否则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我做的东西卖的很好,那不是我的追求。但商业上的认同也很重要,真的是不容易。我们的初衷不是没有好的创意,不是说我们不懂做事情,不是说没有好的工艺,其实都有,但是整合出来之后希望能够帮助到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的产业,能够帮助到产业设计师才有机会。结果设计师很多时候拿不到应得的报酬,设计师其实是最可怜的。

  段妍玲:这又回到市场需要文化培养的角度。有人跟我说过更惨痛的事情,他们原来是在中国做生产,现在都去菲律宾,价格是高了一点点。我说其实不是中国涨了你才走的吗?他说不是,是因为在中国做这些事情的人不愿意做了,但在菲律宾的工人是愿意去做的。很多都直接跑到东南亚了,这是很惨痛的例子。中间需要很多环节能够串联起来,这就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