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新浪尚品 > 正文

《男根山》思考女性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30日 08:10 新浪读书 微博

  让《男根山》更靠近欧式情绪小说的表达方式,强调情绪的饱满与画面的展示,如同那种时空跳跃的电影,注重写意,把一半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

男根山男根山

  2012年4月23日,重庆新女报传媒副总编兼健康人报总编吴景娅(微博)接受新浪读书连线,与读者交流了新作《男根山》中的一些故事,同时分享了自己对男女两性关系的一些思考。

  以下为访谈实录:

  1、这部小说采用散文模式写作手法。这一亮点,让整部小说阅读起来连贯,情绪饱满,也是与同类型小说的差别。最初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如何考虑使用散文式写作手法?

  是基于这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来考虑的。《男根山》是有关女人心灵的成长史。因为要切入的是心灵,便不可能采用传统小说那样的叙事方法,把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细腻地去刻画矛盾冲突。所以,我让《男根山》更靠近欧式情绪小说的表达方式,强调情绪的饱满与画面的展示,如同那种时空跳跃的电影,注重写意,把一半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这种手法在欧美作家那里比较多,恐怕也与他们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有关,杜拉斯的《情人》、伍尔芙的《达洛卫夫人》都属于这种的小说。她们都是我喜欢的女作家。我采用了同样的散文化手法来写第一部长篇小说,或许潜意识里是想以此来向自己的所爱们致敬吧。

  2、最初创作这部作品时,书名不是《男根山》,而是别的名字。那如何最终确认了这个名字?它和书中主人公奕华命运如此贴合,“男根山”的创作根源来自哪里?

  最初的书名叫《消失》。但小说修改与出版过程中,我与出版方的编辑团队才发现怎么也绕不开“男根山”这个庞然的存在物。它是一个响亮的、带着寓言性的文化符号,为这部小说贴上了宿命般的标签。

  当然,决定起这个名字的时候,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不能说没有犹豫。多位朋友也心存疑虑,有的干脆建议更名为《南根山》或者《南亘山》。但几次斟酌,最后选定这个名字,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因为这本书是对两性关系、对女性生存的一种思考。我觉得没有必要遮掩,应该大大方方地对待这件事情,并相信读者会理解我的用意。因为如果换一种所谓的“美观”与“文雅”的名字,全书的主题就无法采取一种击打的方式来表现。击打可能很痛,但能招魂。把魂呼唤出来。

  “男根山”其实是一个有些强权与血腥的文化符号。在三十年前,或许没有哪个女作家敢用这几个字做书名,更别说一百年前。这几个字是一种禁忌,女人随便说,便是犯忌,如同冒犯了皇权。男根图腾也是用来让女人顶礼膜拜的。就是现在,也有些媒体觉得这个书名有些情色。我奇怪的是,人们提起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书名,从不羞怯,也不觉不妥,反正女人的身体总是拿来给人叨叨的。到了男人,呵呵,别扭了吧,连同我自己。我一直是个很低调的人,没想到第一部小说取了个有些令人惊讶的名字。但细想想,仅仅是惊讶一下而已吧。

  我也不妨透露,小说出版后,我已为这个书名付出了“代价”。尽管有此周折,我仍不以书名为悔,这是因为有不少读者非常郑重地告诉我,他们理解了小说要说的东西,更理解取这个书名的“良苦用心”。“你的作品真诚度很高,是热腾腾的东西。书名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无以取代。”读者如是说。

  也许文学本身就充满了冒险。我只用管好自己的良知,其它的不用去患得患失。

  至于说到小说创作的根源,它发酵的时间相当漫长。十多年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类的科技文明能做到上天入地了,为何两性关系仍有许多不和谐,进步不大?并且,科技的发展、女性的强势从某种意义上并未促进人类幸福,反而让男人有消失的趋势。

  有了这些思考后,却一直找不到进入到小说状态的那扇门。

  2009年的春天,我与一群朋友来到位于重庆西部的綦江。这里盛产农民版画和东溪美女。万亩梨花像海洋一样在永新的山坡上浩荡。夕阳西下时分,我站在了中峰镇的一座破庙前的石柱子下。石柱子两三米高,直端端地向暮色的天空插去,令人惊愕。有人告诉我,它并不是普通的石柱子,而是被当地人称作“桅子”的男性生殖崇拜的图腾。中峰镇地处渝黔交界的莽莽大山之中,山岩峭壁间,呈U型蜿蜒的河道上,处处可见“桅子”的身影。这让我突然看到了存在于冥想世界中的那座“男根山”:它的神秘、不可一世以及摇摇欲坠。它对如今的两性关系意味着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从2009年10月开始动笔,历时将近两年,易四稿,才完成这部约25万字的小说。非常感谢重庆出版社的北京华章同人(微博)(微博)(微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感谢美丽的陈建军总编和我的责编王水与孟繁强的大力指导与帮助。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本书。

  3、主人公奕华对男性的态度实际上是很悲观的,但也因为这种悲观,凸显了奕华女权主义的光彩和意识。您涉及这个角色的出发点是什么?在您的情感世界中,对男性与女性关系的解读是怎样的?

  也许我对男人的看法是有些悲观,并且这种情绪在持续。我认为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男人创了许多伟业。这个世界仿佛就是为彰显男人的崇高、伟大、勇敢而准备的。英雄这个词也像是专为男人而设定。但在两性关系与情感上,大多数男人不作为、不学习、不成长。他们更习惯于做女人的儿子,而不是女人的丈夫。他们怯弱、无能、耍娇、耍无赖,当缩头乌龟,贪图享受女人,向往三妻四妾,而不是顶天立地去为女人担当,自觉修炼情感的纯度,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如果说两性关系至今仍未调适好,男人应负更大的责任。比如在“六六斗小三事件”的始末,男性肇事者都缺席,而且是理所当然地缺席。无疑他在扮演儿子或孙子的角色,自己犯了事却让“妈妈”来收拾残局。

  奕华这个角色其实是中国许多中年女知识分子的缩影——一个很纠结的矛盾体。她们背负着许多历史与现实的沉重,却又渴望着轻盈甚至放纵。她们想着要冲破这个世界,结果发现要冲破的仅仅是自己。她们的男人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如此混乱、冲突——几乎都过恐惧、疏离到试图去驾驭、征服男人的过程,最后多少弄明白自己面临的不过是孤独的一片白茫茫大地。我试图通过奕华来写女人几十年的命运。写女人的命运在这几十年的时代风云间水煮沉浮,煲成一锅五味杂陈的汤汤水水。再仔细琢磨,牵扯到的岁月又岂止几十年、上百年?往前看,五千年来中国女人的命运从暗处浮现出来,令我笔头沉重……

  我在重庆新女报传媒从事了近十年的女性媒体工作。我一直在想,人类甚至可以与猛兽作很好的情感交流,彼此能懂得对方的语言,互不伤害。为何到了男女这里,明明是彼此需要,唇亡齿寒,却偏偏要互相伤害,你争我斗呢?

  我希望见到两性关系就如同太阳与月亮一样,各在其位,各司其职。他们不是竞争关系,总想着谁代替谁,而永远只是在互补。还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别以为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人其实很弱小,蚁类般的微不足道。如果男人不爱女人,女人不帮男人,难道我们还指望着有老虎或棕熊、火山或泥石流来爱我们帮我们吗?我经常想不通人为何可以这样愚蠢?倘若我们拿男女彼此折磨、争斗的时间去干点改造生存环境的事,恐怕早就把另一个星球当度假胜地,坐在那里喝咖啡了。

  4、与对男性态度不一致的是,奕华对女性的态度是充满敌意的。站在女性角度上去分析,奕华对女性的敌意来自于哪里?您是如何看待女性世界中的人物关系?

  来自母亲与周围的女人。这些长辈女人对同性的敌意又是来自她们的母辈。这如同一种基因在遗传。奇怪的是男人对男人的敌意不像女人这般根深蒂固,形成遗传基因。这不单因男人性格比较粗放、大大咧咧,更因男人对生存竞争环境的敏感不如女人强烈。的确,当初女人敌视女人是出于生存考虑,古代的母亲嫌弃女儿是因为她不可能成为壮劳力。后来的母亲讨厌女儿是因为她会分享丈夫的爱。而其它关系中女人对女人的敌意,其实都来源于潜意识中的情感竞争。

  女性世界的人物关系非常微妙与脆弱,无论是母女、姐妹与闺蜜的情感都是欲说还休——女人一方面对同性友谊非常渴求,如书中的奕华非常想得到老师上官子青的关爱。但另一方面又遏止不住想与对方竞争乃至战胜对方的野心,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而女人表明自己强大的试金石是什么呢?无疑是男人。为何女人更热衷于做“小三”?并不一定多爱那个男人,而是爱“三角游戏”中的刺激感与战胜另一个女人的成就感。所以,“小三”转正后,往往幸福指数会急剧下降。因为她将失去前一段挑战中进攻的快感,又得作好防御新挑战者来犯的准备。她注定活不安宁。关键的是,她或许还发现那个已得手的男人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

  我在《男根山》中涉及了许多女人相斗的故事,不是为了演绎现代版的“后宫”剧,而是想告诉女人们一个真相——你们斗来斗去,恐怕会宿命地永远不知你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5、当下现代女性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的生活主张有何区别?您认为当下女性的生存现状和情感空间较上世纪有何异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更奴性,她们不敢有什么个人的生活主张,全交给组织、单位、集体或男人去主张了,她们只是服从。《男根山》中的小奶奶、大姑、甚至上官子青都有着被男人、组织或时代控制了的奴性;而当下的女性更有着独立的思想与判断,主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人生——职业、金钱与身体。她们更强调个人的权利与个性的选择。如果说她们与上世纪的女性有何相同,便是她们都试图在挣破男权社会的桎梏,走向人格独立与经济独立的目标。只是以前的女性是以政治革命的名义,而当下的女性是以经济革命的手段。

  从独立与自由的角度讲,当下女性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至少面临着一个多元社会,可作多元的选择。她的灵魂可以像风一般自由。当然,她面临的也将是一个更加险恶复杂的世界,当单位、组织、甚至党都不会帮女人“看管”男人的时候,女人是有些势单力薄,楚楚可怜。想想吧,既要打拼职场,又要下得厨房,还要斗得“小三”,当得“剩女”——当下的女人真累啊,幸福未必像花儿般在绽放。但无论如何,自由来之不易,自由价更高。要享受自由总得付出代价。所以女性解放还任重道远,姐姐妹妹仍需努力。

  6、您认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独立,不指望,不依附。许多年前影星吕丽萍(微博)就说了一句看似道理简单而女人就是弄不明白的话:男人是拿来爱的,不是靠的。我承认男权依旧是这个社会的主宰,男人依旧是有权有势的绝大多数。但女人不是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了,需得拿男人的权势好当一回事吗?与其花心计、心思、时间、青春与身体混进权势男人圈,极尽讨好、巴结、献身之能事,不如多操练几项独立的本领。其实,当下女人遇到的生存危机并不多。多的是欲望无止境。太多的欲望女人让男人找到了施展男权的用武之地。有时候想,为何古老的妓女行道会渗透一些女人的基因中,以至于她们动辄就拿自己的身体去男人那里交换点什么。其中,也包括了没用的虚荣?女人真有些笨啊,尽干些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

  7、人们常说“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您是怎样看待这些说法的?

  这些话如果从一种倡导人格平等上讲,是正确并伟大的。但如果把它滥用于对一切男女事物的判断与评价就很愚蠢。因为上帝造人时就已经让男女不一样了。假如男女真变成一样了,世界恐怕已疯掉了。至于“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怎么愈说愈真了?比如很男人气质的美国吧,不是就差那么一点便让一位女性来当家作主了吗?那恐怕还不只是半边天,而会是这个地球的几分之几。男人发明与推动了科技,却为自己制造了天敌。似乎女人在科技时代更如鱼得水,而男人的肌肉与力量却因科技丢失——那是男人作为男人的根本。所以,我担心未来的世界里,女人顶起的何止是半边天。但,那对男人女人都未必是个好消息。

  8、常言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代社会给女性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剩女”一词衍生而出,成了当下社会的现实状况,您怎么看待这个词汇,在婚恋上,给这个人群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剩女”这个词是当下最荒唐的中国式发明。是催婚的母亲联合社会学家、媒体用来绑架未婚女儿的一场阴谋中的小手段而巳。在美国已有3300万人选择了独居生活,占到美国家庭28%这样高的比例,何有“剩女”之说呢?所以,我想对我们所谓的“剩女”们说,呵呵,要真诚地恭喜你们了:你们还保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结不结婚都依照中国的那句老成语行事吧:顺其自然。其实,现在每个人都很忙。忙得无暇去顾及别人过什么样的日子。因此,女孩们,别人都不会怎么在乎你结不结婚,你剩不剩女关卿何事?主动权只在你手上。而独居并不与孤独划等号。否则,为何全世界已有那么多的独居家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存在的,便合理。

  9、您对女性文学未来发展有怎样的看法?您下一部作品何时问世?

  我想女性文学会渐渐从对男人的控诉、抱怨以及申诉女性的不幸、苦痛中走出来,摆脱喋喋不休的怨妇角色与指手画脚的女教师形象,而更会注重自我的反思、探索与男性世界和平共处之道。未来的女性文学或许会少些激烈痛苦,多些智慧幽默与爱的幻想。爱,先天就是女人的宗教。女性文学不申张爱,它一定不会是女人所需求的。

  我真不知下一部作品什么时候能问世。写作对我来讲是件很奢侈的事。我于文坛就像一个业余选手于奥运会。下一部小说的题材倒是有了。想写一个更有影视感觉的爱情传奇故事。一代风云人物来自一个弱女子的打造以及男人间的友情与背叛。

  (【新浪尚文-文化艺术】栏目欢迎相关机构合作邀请,详询010-82244530。)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