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窥视美男作家的书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3日 01:51 外滩画报 微博

  “有氧作家是长跑作家,必须要不断地呼吸来补充体内的氧气,小说家都应该是有氧作家,他们必须通过呼吸来和这个社会互动。”

  毕飞宇(微博)的家在一幢高层建筑的顶楼,楼顶的几个阳台都装上了玻璃棚子,就算是冬天,这几个“温室”还是把他家捂得暖烘烘的。其中一间“温室”地上晒满了他母亲从家乡兴化带来的水面。“南京的面不好吃!”老太太说。她和毕老爷子不经常来毕飞宇南京的家里住。最近因为孙子要中考,儿媳妇陪着他在外面租房子住,毕飞宇又经常出差,他们才来小住,一来可以照顾儿子的起居,二来就是接电话。毕飞宇没有手机,公私事宜都要通过固定电话联系,家里没有人可是不行的。

毕飞宇喜欢在餐厅写作,书房事实上成了摆设。书被整理得如同等待检阅般,他说那是他父亲整理的,父亲对他走上文学道路影响很大  毕飞宇喜欢在餐厅写作,书房事实上成了摆设。书被整理得如同等待检阅般,他说那是他父亲整理的,父亲对他走上文学道路影响很大

  虽然家里没有手机,却有4个“书房”。这是件奢侈的事情,但也有烦恼。两个正牌书房一南一北,一个暖融融,一个冷冰冰,一间以白色为主色系,另一间则是深色调。毕夫人当仁不让地抢占了朝南的那间。剩下朝北的留给毕飞宇,虽然很大,但是一走进去,如走进雪洞一般,登时一个冷战。“这个书房我平时几乎不用。我喜欢在餐厅写作。”这样清冷空旷的所在,换了谁也不愿意长待的。于是这间名义上的“书房”事实上成了一件摆设,书架子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书也被整理得如同等待检阅。书柜均贴了标签,“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等。“那是我父亲整理的,”他的父母早年都是学校教师,“我父亲对我走上文学道路影响很大。”说起自己的父亲,毕飞宇像在说一个传奇。“我父亲80多岁了,他小时候念的是私塾,所以文字底子好。他也对文学很有兴趣,其实就是现在的‘文学青年’。后来他被打成了右派,生活比较苦。文革时候,只有我们家有几本旧的《收获》,他的学生们都会过来偷偷看,我们家简直成了当地的文学小沙龙。”

  家族的“文艺气息”,从兴化的老家转移到了现在南京公寓的餐厅里。这间朝南的餐厅成了毕飞宇的第三个书房。餐厅不大,8平米左右,人处其间,有种被包围的安全感。毕飞宇弃正式的书房不用,却霸占了他们一家吃饭的地方,害得老两口现在吃饭都要端去客厅。也许是餐厅的烟火气吸引了他,也许是餐厅的采光确实好,现在的餐桌俨然变成一张办公桌了。桌子上除了电脑书籍,还有一艘帆船模型。毕飞宇热爱运动是出了名的,早年是足球健将,踢球之后要叫推拿师傅做全身放松,就接触了很多推拿师,小说《推拿》便来源于此。“明年打算学帆船。”可能体育对于他来说并不仅仅是爱好。《推拿》在法国卖得很好,老外都知道他是张艺谋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编剧。“但其实那部电影不是我编剧的,我只写了小说,编剧我只挂了个名。”

  第四个可以算得上书房的地方,就是顶楼一间朝西的“温室”了。温室的玻璃穹顶挑高四五米,西北两个方向装上玻璃幕墙,南京的景致一览无遗。到了下午,阳光毫不吝啬地洒进来,让人感觉不到是在冬天。这书房里没有书,也没有多余的摆设,显得简洁大方。毕飞宇春秋两季喜欢在这里写作,有时候也会在这里喝茶会客,“我当初买房子买在顶楼,就是看中了这间屋子”。

  虽然现在以小说知名,但是“我刚开始看不起小说,只想写诗”。那时毕飞宇还在外表上尽量靠近标准的文青:长发披肩,蓬头垢面,写了诗就藏在枕头底下。“后来都散失了”,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任何惋惜。他用运动术语,把作家分为“有氧作家”和“无氧作家”。“无氧作家就是那些消耗体内氧气的天才型的短跑作家,那些年少成名的诗人们就是这样的。但是有氧作家是长跑作家,必须要不断地呼吸来补充体内的氧气,小说家都应该是有氧作家,他们必须通过呼吸来和这个社会互动。”

  B=《外滩画报》

  F=毕飞宇

  B:最近在看哪本书?

  F:《2666》,最近抽空都在看。有人觉得超过《百年孤独》,但我觉得明显后者要更好。

  B:最近一次出远门,带了哪本书?

  F:还是《2666》。我今天早上刚从无锡回来,火车上就在看。

  B:你是如何整理你的书架的?

  F:书架是我父亲整理的。他把中国外国分开放。

  B: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

  F:倒不是哪本书,而是一首诗。那是我小时候,第一次读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上半句其实已经写满了,“接天”和“无穷碧”几乎已经是穷尽了可能性。但是下半句来了一个“别样”,一切又都豁然开朗。当时我就被汉语所折服了,觉得汉语很美,这影响了我日后的写作。这首诗可以说是我的语言启蒙。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就是方言。班里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说着不同的方言,那时我意识到汉语的鲜活和丰富性,在我的很多作品中都利用了方言,但我用方言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有注释,就是说要让这个方言区以外的人也看得懂。方言的使用不能以牺牲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为代价。

  B:书房是你的私密空间吗?你会对哪些人开放?

  F:家里人一般都随便进。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媒体进来过,朋友也很少来我的书房。倒不是说有什么珍藏。我是2008年之后开始慢慢接受媒体的采访的,之前我一直比较抗拒。但是让媒体来拍我的书房这还是头一次。

  B:你有藏书的习惯吗?

  F:没有。我的书房不是一个学者的书房,只是一个作家的书房。放些我自己读过的小说而已。倒是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微博)的汇校本《水浒传》我比较喜欢。

  B:哪几本书你会经常重读?

  F:说不准。但是如果将来逃难,要带一本书的话,我会带《红楼梦》。

  B:你现在还买书吗?

  F:很少买,也不上网买,平时都是别人寄。寄来的都读不完。

  B:为什么坚持不用手机?

  F:因为我没有因缺少手机而错过什么约会。我家里一般都有人,打电话来约好什么事情,就记在笔记本上,我回家自然会看到。并不觉得缺了什么。

  B:你儿子会看你看的那些书吗?他会看你写的书吗?

  F:不看。他有自己的兴趣,他看自己书架上的那些书。有可能明年他会开始学西班牙语,我不希望他出国,但他将来估计会出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也不看我写的书。

  (【新浪尚文-文化艺术】栏目欢迎相关机构合作邀请,详询010-82244530。)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