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诺贝尔冷落美国作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0日 00:04 外滩画报 微博

  索尔·贝娄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曾表示:获奖很开心,没获奖也一样活得下去。可惜不少美国人没能感染他的达观。面对瑞典文学院的轻视和又一年的失利,美国作家成了“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菲利普·罗斯已经连续几年榜上有名菲利普·罗斯已经连续几年榜上有名

  世上有“诺贝尔情节”的国家绝不止中国,山姆大叔也算一个。不过,对于科技实力雄厚的美国而言,其他类别的奖项如探囊取物,唯有文学奖令他们最黯然神伤。自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93年获奖以来,美国已有18年没能染指这一奖项。如同中国文学界总在期待第一位中国籍的诺奖得主,近年来,美国文学界也一直在翘首企盼谁能打破瓶颈,毕竟有候选资格的美国作家不止一两个。不过,就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瑞典文学院(Sweden Academy)常任秘书长Horace Engdahl的“一盆冷水”浇灭了美国人的热情。

  在美国文学界看来,理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包括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唐。德里罗(Don DeLillo)、乔伊斯。卡罗尔。奥兹(Joyce Carol Oates)。此前呼声最高的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已于2009年去世。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已经连续几年“陪太子的读书”的菲利普。罗斯依旧榜上有名,此外据说鲍勃。迪伦(Bob Dylan)也很有希望开创词作者拿奖的先河。不过,早在本月6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今年奖项最终花落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ömer)之前,美国人已经知道他们又没戏了。这倒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获奖人选提前外泄没什么关系,也并非参考了博彩公司的赔率(今年他们把最大的宝押在了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身上;排在第二位的是特朗斯特罗姆,赔率为6/1;排在第三位的是村上春树,赔率为8/1)。只是在诺奖揭晓前几天,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长Horace Engdahl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就给了美国人当头棒喝。他清楚地表达了学院的立场:美国作家还达不到获奖的标准,“他们太封闭、太狭隘,作品被翻译得也不够多,又没有涉及重大的文学议题——对这方面的忽视正在抑制美国文学的发展”。要是倒退100年,美国人听到这样的话,恐怕只有默默承受;然而,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冷战时期的发展,美国早已摆脱暴发户形象,成了文化中心之一,现在的美国人听到此话,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

  率先向Horace Engdahl发难的是《华盛顿邮报》的Michael Dirda,他撰文直指Engdahl不过是生活在一个人口和纽约市差不多的岛国,也配批评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封闭”?!他还提到《纽约客》杂志编辑David Remnick 对Engdahl的评论:“常任秘书长大可装出睿智高明,不过可别忘了诺奖历史上遗漏了普鲁斯特、乔伊斯、纳博科夫等大师级的作家,反而把奖颁给了许多平庸之辈。”随后,曾担任《新共和》杂志文学编辑的Adam Kirsch在文化网站Slate上撰文,指出Engdahl的话恰恰暴露出瑞典文学院根本不了解美国文学,而且已经落伍了200年。200年前,英国智者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就曾在《爱丁堡评论》(Edinburgh Review)上写道:“放眼全球,有谁读美国人的书呢?”

  Adam

  Kirsch还指出,只要看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的作品,就能明白美国在欧洲人眼中是何种面目——古道热肠、粗鲁、没文化。1930年,首位美国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诞生,他就是以小说《大街》闻名于世的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但美国人并没有因此欢呼雀跃,反而备感羞耻,因为刘易斯的作品多是讽刺美国人的闭塞、粗俗、思想保守落后。他也因此落得众叛亲离,晚年以游历欧洲为业,最后客死异乡。1938年获奖的赛珍珠(Pearl Buck)写的基本是在中国发生的事,和美国没大关系。1962年获奖的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最著名的小说《愤怒的葡萄》,写的是一群农场工人以暴力反抗农场主。这些小说的语言全都朴实无华,美国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也能通畅地阅读,但对于欧洲知识分子而言,与其说被这些作品的文学性所打动,不如说是揭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二战之后获奖的两位作家——1949年获奖的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和1954年获奖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倒是得到了大西洋两岸知识界的一致首肯。不过,谁又能说这和二战时美国所做的贡献和二战后强大的国力毫无关系呢?在Kirsch先生看来,在1976年索尔。贝娄(Saul Bellow)获得诺奖后,有32年时间没有美国作家获奖,直到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奖,又是一个善于揭露美国阴暗面的作家!而1978年获奖的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80年获奖的切斯拉夫。米沃什 (Czesiaw Miiosz)和1987年获奖的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都是在成年以后加入美国籍的,统统不能算是正宗美国人。那这样看,索尔。贝娄或许也不算美国人,毕竟他的父亲是俄国人,他在加拿大出生,童年时代才移居芝加哥。当然,最让Kirsch先生不齿的还是土生土长但抛弃美国国籍的人——1948年获奖的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在Kirsch看来,Horace Engdahl所谓“你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欧洲仍是文学世界的中心”,与电影《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好莱坞过气女星Gloria Swanson的自欺欺人如出一辙。让Kirsch愤愤不平的是,如今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处处依赖美国,却还要摆出一副精英的姿态,用“文化沙漠”来诋毁美国,聊以自慰。就连奥地利人和意大利人也不认为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和达里奥。福(Dario Fo)应该获奖,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获奖时已经40年没写出过重要作品了,而美国作家比如菲利普。罗斯可是隔三岔五有好作品问世的,可是瑞典文学院就因为偏见,不把奖给美国人。Kirsch还提出了一个阴谋论:无处不在的反美风潮已经腐蚀了诺贝尔文学奖。2005年,品特在发表得奖感言时提到:“美国的罪行是有组织的、持久的、恶意的、残忍的。”而去年的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称“9.11既不恐怖,也不像美国人想的那样非同寻常”,“他们(美国人)很天真,抑或他们在假装很天真”。最后,Kirsch向美国文学界发出了一项倡议:“除非菲利普。罗斯拿奖,不然我们根本不用再去管这个瑞典人发的奖。”或许,他忘记了今年获奖的这个瑞典人早在1993年就成了候选人,而当年的获奖者正是美国作家莫里森,而距离上次瑞典人把奖发给自己人也隔了37年之久。

  并非所有美国人听了Horace Engdahl的话都像Kirsch那样气不打一处来,也有表示赞同的,比如作家Alexander Nazaryan就承认美国作家确实短于创作宏大议题的文学作品,在世的作家中,也只有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够得上这个标准,它是品钦38年前创作的,后来的作品都没能达到更别提超越这部小说。而罗斯、品钦、德里罗、奥兹的后辈们也正如Horace Engdahl所言,作品的题材和文学形式越来越狭隘,Alexander Nazaryan将原因归咎于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被教导“写你熟悉的东西”,况且身处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难免会有正在参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所有事情”的错觉。在他看来,对于美国文学界而言,鼓励新一代的作家开拓眼界和阅历远比拿诺贝尔奖重要。这样的见解显然要比跟瑞典文学院抬杠来得有建设性得多。

  (【新浪尚文-文化艺术】栏目欢迎相关机构合作邀请,详询010-82244530。)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