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西西 她让文学成为香港的骄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0日 00:13 东方早报

  今年香港书展把“年度作家”的荣誉授予了73岁的女作家西西。一向远离公众视野和媒体的西西也难得走出公寓,与读者和媒体见面。

香港作家西西和她亲手缝制的玩具熊香港作家西西和她亲手缝制的玩具熊

  西西,原名张彦, 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早报记者 石剑峰

  今年香港书展把“年度作家”的荣誉授予了73岁的女作家西西。一向远离公众视野和媒体的西西也难得走出公寓,与读者和媒体见面。在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土瓜湾,西西接受了早报记者专访。

  73岁排队买公仔

  在香港,很多人从教科书上读到西西的作品,然后一直看了几十年。而在台湾,很多读者都把西西当作台湾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在台湾比香港可能更受欢迎。而在内地,西西的小说才开始慢慢全面引进。对内地读者,她有点陌生。

  如果不是因为获得香港书展年度作家的荣誉,73岁的西西还是躲在她土瓜湾的小公寓里。在香港所有作家中,西西也许是其中最低调的一位,她自己也说:“跟香港本地作家,差不多没有联系,也不想跟香港作家朋友在一起应酬,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情。我希望外面不要烦我,我要过平静的生活。”西西自嘲是“百无”: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传真,家里只有一个电话。

  约西西采访是在香港土瓜湾的一家餐厅里,隔几步路就是她住了几十年的家,还有她曾经教过的小学。陪西西来的是她几十年的老朋友,这些朋友现在也跟香港文坛几乎没有太多关系,他们都曾是香港文学杂志《素叶文学》的编辑,用他们的话说,今天是全家福了。

  答应接受香港年度作家荣誉并愿意出现在媒体面前,西西说主要是“我接受年度作家的荣誉,他们就可以帮我做个展览,展览我做的那些猿猴和熊娃娃”。这个写出《我城》、《哀悼乳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等作品的香港传奇作家西西,这几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玩偶上,顺带着把做玩偶的经历写成书,于是有了《缝熊志》和刚刚出版的《猿猴志》。手工做玩偶最初是为了训练右手做康健。20年前她罹患乳癌,根据这段经历她写了《哀悼乳房》。但放射治疗伤了神经的右手逐渐失灵﹐西西加入了左撇子行列。近年﹐为了帮助右手康复,她选择做手工。她做的熊,尽管每一个熊样子都差不多,但她为它们配上了自己做的衣服、帽子和各种饰品,于是有了黄帝、嫦娥到庄子、司马迁、王羲之、花木兰、水浒英雄等样子的布熊。做完熊,西西开始做猿猴,她把能收集到所有种类猿猴都集全,“一共400多种,我准备把每一种灵长类都缝一遍。每一种灵长类都不太像,所以我做的每一个猿猴都不一样。”西西只做喜欢的动物的布偶,“我想做蜘蛛,但它们样子都差不多,很难。”西西缝熊、缝猿猴,然后把它们写下来,“主要是让大家关心动物。我以前不接受访问,我没什么要说的,要说的都在作品中。但是,从《缝熊志》、《猿猴志》,我要为这些动物说话,让大家尊重、爱护它们。”

  73岁的西西有时候还像个大孩子,她说:“我经常排队去买公仔,我是队伍中最老的。我去买玩具,他们说,‘哎呀,你买给孙子?’我去买儿童衣服,他们问,‘买给孙子还是孙女?’我说是买给我的熊的。布熊穿的比我好,都是名牌。我在女人街买衣服,100港币4件,我这件就是,上面有Baby milo。”

  用养老金养活写作

  西西是上海人,1938年出生在上海。“我住在大西路,也就是后来的延安西路美丽园那里。以前去的时候,房子都在,后来造延安路高架拆掉了。”西西1950年离开上海来到香港,“我在上海一直待到解放军进城。”

  在香港,念完书后她做了小学教师,“但那时,教师太多学生太少,我30多岁就退休了。那时要么转到邮局、动物园去工作,要么退休,我就退休了。”退休至今,她就一直专业从事文学创作。尽管写作近半个世纪,她的朋友透露,其实她写作赚不了钱,还好从30多岁就有养老金。

  西西最初的写作是明星访问。“当时我是和亦舒一起写明星访问。那时,我们要访问谁都可以。”说到这,西西有点自豪,“我到邵氏片场看明星拍戏,到邵氏宿舍采访,跟很多人都很熟。”西西可能是香港最早的娱乐记者了。在结识了那么多香港电影界人士之后,西西开始尝试写剧本。找西西写剧本的就是张爱玲的好友宋淇,“他是当时邵氏公司最高的审理,找我做编剧,编了一个《黛绿年华》,稿酬有3000港币,当时是很高的。导演是秦剑,女主角是胡燕妮,男主角是陈厚。”

  “很少人访问我,一般我也拒绝。”西西开玩笑说。但在很多评论家看来,西西就是过去30年香港文学的代表,王德威说,“因为西西,文学足以成为香港的骄傲。”

  西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十六万字的小说《我城》,曾在香港《快报》上连载,作者每天自绘配图,由素叶出版单行本。这部系列小说也成为香港本土意识写作的代表。可西西说, “我要写的是我当下具体而微的想法、感觉,我很关心怎样写的问题。香港一直在变,城市是有生命的,岂能不变,岂能当一块铁板去写?”《我城》里的主角是一个叫阿果的男孩,《我城》的叙述者是小说里的人物阿果,当初在报纸上发表时作者就署名阿果。“阿果其实就是我弟弟,因为他那时候中学毕业找事情做,结果进了电话公司,他把每天听到的故事告诉我听。这部小说是我在厨房里写的。”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