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关于本子的一些琐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2日 09:55 周末画报

  从达-芬奇笔记里的直升机,到凡-高日记的创作草图,再到布列松剪贴本里的照片,以及安妮日记里的集中营生活……本子,是每个人最私人也最真实的创作印迹。它既是创作,也是记录;它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它提供了一种极为自我的观察角度,让我们得以一窥人类创造中最为细微真实的片段。

关于本子的一些琐事关于本子的一些琐事

  其实本子这东西有好多名字,从日记本、记事本,一直到最近能玩游戏、能称体重的iPad。在我看来,它们都是“本子”——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可以夹一张照片,旅行时可以放一张门票,采访时可以记录重点,开会时可以涂绘,看到报纸上有意思的东西时就可以剪下来贴在本子里面……这就是本子:记录一切。无论是日记、笔记、行程、计划,还是素描、涂鸦、剪贴等等,无一不是以管中窥豹的观察角度,记下某个时间片段中发生的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故事。它琐碎、主观,充满了偏见、狭隘的观点,但它是历史最真实的注脚。就像太空站里的日记本,记录着地球以外的人类生活;警察局的小本子上,记录着超车、偷窃、拐骗等关于犯罪的故事;小学生的日记本,歪歪扭扭地记录着成长的痕迹;家庭主妇的本子上,记录的是一个家庭的每日食物和开支账目;而一位传教士的笔记本里,则夹杂着当地风土、人物的观察所得。

  世界上有很多种标准将人分类,但其中一个比较固执的标准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用本子的,一种是不用本子的。喜欢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做点什么事情的,大多是搞创作的人群,比如艺术家、作家、导演、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时尚记者、诗人……其实每个人都会在本子上留下些什么,不论它是否有价值。达-芬奇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留下了大量那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奇思异想,从收集光到飞上天空,左撇子的他,以一种从未见过的文字,记录着自己对于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人体结构等多方面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他的本子变成了无人能识的“天书”,直到18世纪有人偶然通过镜子才了解到本子中的思想,了解到他的伟大。因此,可以说,正因为本子,人们才把他看成是“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不仅仅是一位画家。依次为:01/02. 凡-高于1872年9月29日至1890年7月23日间,与亲友的往来书信原稿,它们见证了凡-高思想与情感的变化历程 03/04. 塔可夫斯基在离世前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牺牲》时所留下的手稿,手稿记录了他对影片中一座房屋布景的设想。塔可夫斯基生前留下过大量笔记,记载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内心的彷徨、焦虑 05. 莫扎特生命最后七年里所留下的音乐笔记,包含他作品的创作时间、名称、配乐、歌者名字和每段乐曲开头的小节 06/07。在这份1517年的建筑笔记中,达-芬奇提出了一个为法国国王建设新城市的想法,城市将会拥有双广场和双花园的复杂结构(右图)这份手稿中,达-芬奇探索镜子的制热能力,他想制造出一种可燃烧的镜子,让人们可以使用到源源不断的热水。

01/02. 凡-高于1872年9月29日至1890年7月23日间,与亲友的往来书信原稿,它们见证了凡-高思想与情感的变化历程 03/04. 塔可夫斯基在离世前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牺牲》时所留下的手稿,手稿记录了他对影片中一座房屋布景的设想。塔可夫斯基生前留下过大量笔记,记载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内心的彷徨、焦虑 05. 莫扎特生命最后七年里所留下的音乐笔记,包含他作品的创作时间、名称、配乐、歌者名字和每段乐曲开头的小节   01/02. 凡-高于1872年9月29日至1890年7月23日间,与亲友的往来书信原稿,它们见证了凡-高思想与情感的变化历程 03/04. 塔可夫斯基在离世前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牺牲》时所留下的手稿,手稿记录了他对影片中一座房屋布景的设想。塔可夫斯基生前留下过大量笔记,记载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内心的彷徨、焦虑 05. 莫扎特生命最后七年里所留下的音乐笔记,包含他作品的创作时间、名称、配乐、歌者名字和每段乐曲开头的小节

  与艺术家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系本子不同,作家的本子全是字,他们是靠文字来构筑世界的。那些日记、笔记、札记一类潦草文字,往往是日后优美作品的最初源头。1936年,沈从文回了一趟老家,这一个月的旅行当中,他不停地描写沿途见闻,每天给新婚的妻子写信、画画,后来的《湘行散记》均以此为基础。当然,好多作家的日记,本身就是一个作品,比如海明威的日记。

  不过,更著名的作品应该是1864年寄给12岁小女孩爱丽丝-利德尔的一本手工本子,这是查尔斯-道奇森特意为她撰写的故事,有90页厚,还有很多好看的插图。两年前,这位略微口吃的怪叔叔到她家里拜访,在爱丽丝的要求下,怪叔叔讲起了一个小女孩掉进兔子洞以后所经历的种种奇幻故事。两年后,这个手工本子出版了,名为《爱丽丝漫游仙境》。

查尔斯-道奇森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是大英图书馆里最受人喜爱的手稿查尔斯-道奇森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是大英图书馆里最受人喜爱的手稿

  本子总是与历史有关,尤其是著名人物的本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蒋介石都会“每日一记”,以此作为鞭策自己、自我省察的方式。多年以后,他的日记本子被存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学院,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最关键的一个证据。而纳粹集中营度过的每一天,安妮都在一个小本子上秘密地记录了下来,里面甚至包括这位16岁少女对性的好奇以及与母亲之间的冲突,多年以后《安妮日记》成为了解二战历史最感人的一种方式。日记本被用来观看一个时代,但有时也被一个时代所观看,比如雷锋日记,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充满了日记本里的每一页,这个朝气蓬勃的21岁年轻人在日记本里留下的句子成为了那个年代最重要的格言。依次为:01/02. 查尔斯-道奇森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是大英图书馆里最受人喜爱的手稿。1862年的一个夏天,道奇森与他大学系主任的女儿爱丽丝在一艘小船上玩耍,道奇森讲述了爱丽丝进到兔子洞里面的冒险故事。10岁的爱丽丝听得入了迷,她请求道奇森将故事写成书送给她。道奇森如约写下故事,并配上了27幅素描,爱丽丝最终收到了一本90页的书。很多年以后,爱丽丝被迫将书拍卖,被一位美国收藏家收藏。1948年,一批捐助者将它捐献给了大英图书馆,以表彰英国人在二战中的英勇表现 03/04/05. 这是亨利-米勒在1930年代的巴黎所留下的笔记,这段时期正是米勒写作生涯中的高峰时期,创作了《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与《南回归线》。笔记记载了米勒在巴黎的所见所感、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以及Anais Nin日记的摘录、他所欠下的债务,还有色情卡通画、电影名单,以及米勒在1930~1932年之间于巴黎所待过的23处住所。

  更多创意迭出的本子,当然是来自插画作者、平面设计师、导演、音乐人、杂志编辑、时尚买手、摄影师、记者等新兴创意人。他们的本子往往被称为“Scrapbook”(剪贴本),里面贴满了报纸字体、新闻图片、卡片、乐谱、书签、传单、布料、塑料等等琳琅满目的杂物。旅居上海的产品设计师代岛法子除了用回收的旧家具进行改造设计之外,她还做过很多不同的本子,其中有一本是关于本子的本子:她把所遇到的本子各拍摄一张照片,贴在一个自制的牛皮纸本子上,左边写上本子的主人和城市。美国的平面设计师Jessica Helfand则热衷于收藏各类剪贴本,并分门别类地列出不同的主题,比如旗帜、毛线、讣告、性等等,为此她还举办了一个名为“剪贴本:一段美国历史”的展览。1993年,摄影记者Dan Eldon在索马里遇难,留下了17个本子,每一页都是动人的剪贴、照片、涂鸦,以及手写的日记,每一本都是当地的见闻笔录,更是Dan Eldon传奇而冒险的一生。

Joel Barr在1940~1950年代随身携带的笔记本Joel Barr在1940~1950年代随身携带的笔记本

  一个人开始在本子上留下什么东西时,创作就诞生了。但本子不仅仅是创作,它并非创作之目的。本子只是创作过程中的留下来的东西,它与日常相关,更与生活相关。它可能是巨细无遗的日常流水,也可能是精心制作的小型作品,有些有价值,有些则没有。它既是作品,也是过程。对于观看者来说,本子如同一个万花筒,从一个极其狭小的地方,却可以窥见一个极为多彩的世界。右图依次为:01/02. Joel Barr在冷战时期从美国获得9000页的军事机密材料,帮助前苏联建立了第一批先进的武器系统。这是Joel Barr在1940~1950年代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除了记载着朋友和亲戚的名字和地址之外,还记录了与苏联情报特务人员之间秘密会议的流程,以及在克洛伯的双重间谍生活 03.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笔记本,记录了布莱克创作诗歌时的内心状态,包括他最著名的诗歌《虎》、《伦敦》,页面上的素描是布莱克为一本名为《英格兰历史》的小书所作 04. 哈利-胡迪尼(Harry Houdini)曾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魔术师和逃脱术表演家。这是一本由胡迪尼的好友Quincy Kilby所收集的关于胡迪尼的剪贴本,它跨越了20年的时间,包括私人信件、照片、计划书、剪报 05. 杰克-凯鲁亚克在1952年为《在路上》一书设计的封面手稿。这部美国战后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只花费了凯鲁亚克几周的时间便完成了 06.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著名的清教牧师。在1730~1740年代,爱德华兹的布道导致了一系列的宗教复兴运动,构成人们熟知的大觉醒运动。这份名为《有效的恩典》手稿,是他所撰写的六百多篇讲稿中的一篇,现藏于耶鲁大学图书馆 07.1946年,布列松带着一本贴满了自己最好作品的剪贴本,从巴黎来到纽约,寻找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的机会。这是布列松一生中最珍贵的物品,为了保存这本剪贴本,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如今,巴黎布列松基金会重新修复了布列松的剪贴本,并由Thames & Hudson出版。

  这个多彩的世界,我们无法给你展示出它的全部——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全部的世界,只有局部,只有细节,只有片面。就像你并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你只是生活在当前。一片树叶即是一片森林,本子也是。封皮之下,它是历史,是旅行,是诗句,是音乐,是故事,是故乡,是情人,是倾诉,也是生活——某种别处的生活。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