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梦想去南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0日 11:13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南极,有的人有勇气到达那个地方,而有的人只能永远在梦中遥望。

2012年1月8日,刘润终于登上了从上海浦东出发的航班,之后的48小时53分钟里,他将经停迪拜、里约热内卢,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入境后经停卡拉法特,最后抵达乌斯怀亚——而这个“世界的尽头”才是南极之行的起点。1月11日,他和来自14个国家的98位探险者还将乘坐俄罗斯科考船在海上飘荡两天,才能靠近梦想中的那片“最后的大陆”。从南极回来后,利用休整的几天时间,刘润写作了自己南极之行的感想,并最终形成了一本《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刘润在这本书里告诉读者,梦想不是成功者的奢侈品,梦想是每一个追求精彩人生的普通人的必需品。
从2009年萌生去南极的愿望,刘润用了3年的时间才得以成行。刘润算不上一名驴友,身为外企高管的他和更多的城市白领一样,每周平均要出差三四天,夜宿在两三个不同的城市,十几年的生活都在处理事务和参加会议中度过。“虽然压力很大,但是时间越长也会觉得平淡,我渴望找另一种方式锤炼自己。”2009年,当他意外听到一位朋友讲起穿越戈壁滩的经历时,兴奋至极,这正是他希望做出的人生改变。“通过忍受挑战带来的痛苦,去获得完成你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之后极端的快乐。”
2009年5月,刘润和250名“戈友”一起走进戈壁滩,4天的行程是120公里。从没有参加过专业训练,刘润的膝盖和脚踝在第二天就受了重伤,几乎不能挪动,而当天距离目的地还有28公里。“十几年没有哭过。想哭,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我可能无法完成对自己的承诺:走完全程。”刘润坚持拒绝上收容车,拿着医生给的云南白药,他只告诉自己:“一定要迈出左脚。”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变成了:一定要迈出右脚。头上是狂风暴雨,走过盐碱地,最后的6公里戈壁滩上是密布的骆驼刺。因为收容车不能开进去,体能师提醒刘润:如果出了事情,谁也救不了他。刘润还是拒绝上收容车,体能师没有办法,只能陪着他一起往里走,因为他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一个人。晚上21点大家都已经睡下时,他终于到达了营地。“跨过终点那一瞬间,你就像完全跨出了自己。被沙石、雨水、恐惧、绝望洗礼过的我,兑现了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能完成的承诺。”这次戈壁之旅中,250位探险者中成功完成全程的有186人。“四五十岁的人抱在一起痛哭,我想我明白他们的心情。”
在征服戈壁后,南极成为刘润梦想的下一站。从酷热到严寒,相比于南极的独特景致,对他来说,需要跋山涉水冒一定风险去体验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旅行本身。回归日常工作的3年中,面对周边朋友听到“南极”的惊讶、羡慕和怀疑,刘润从没放弃过这个梦想。2012年,儿子3岁了,行期终于定在了春节假期:因为南极只有每年11月至下一年2月的夏季气候相对温和、开放旅行。“但是当真要拨付近20天的生命给梦想时,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刘润预先召集的近20名同行者中最终确认同去的只有一人,这个结果让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甚至有人对我说,去南极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行为。”
梦想是要有实现的时间表的,2012年春节成了他36年里唯一没有与家人共度的节日。订船票、办签证、订机票,因为去过的人太少,网上本来就很少的攻略一般粗略地讲到如何订票,关于之后行程种种就鲜有提及。同样面临的还有语言障碍,只会讲英语的刘润要在讲西班牙语的阿根廷“碰运气”。刘润觉得这些不确定性也恰恰增加了对未知旅行的向往。
出发前一个月,刘润突然有了个精彩的想法:为什么不借这次旅行践行公益梦想呢?2005年,刘润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公益组织“捐献时间”:志愿者可以捐献自己的“时间”来参与公益活动。这一次,刘润发出了邀请:如果谁愿意承诺在2012年捐献20小时做公益事业,他就替他前往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把他的祝福从世界的尽头寄回给最爱的人。“如果我替100个人把祝福绕地球一圈寄回来,每人捐献20小时,那就一共有2000小时,正好相当于一个人全职为公益事业工作一年!”最终,刘润从乌斯怀亚寄出了480张明信片。
刘润说,船离开乌斯怀亚不久,一切个人通讯工具就没有用了。每个探险者只能在与世隔绝的静寂中去体验德雷克海峡带来的痛苦。德雷克海峡素以狂涛巨浪闻名,一年365天的风力都在8级以上,有时浪高可达一二十米。刘润事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要用两天时间穿越“杀人西风带”的艰险。“第二天早上我就爬不起来了。我要吃药,努力保持头的位置不动,伸手拉开抽屉从里面摸出晕船药。想吃药没有水,只好坐起来,拿水赶紧吃下去,立刻五味翻腾,直冲卫生间,狂吐!”不吃药就晕船,吃药就吐,刘润一天里都只能静静躺在床上,看着舷窗外大浪翻腾、不断拍打着舷窗。“不过我一点都不后悔前来,只有经过像德雷克海峡这样的困难才能得到的梦想,才是值得拥有的成就吧。”
1月14日,科考船终于进入南极海域,酝酿多年的梦想就在眼前。当登陆艇最终在“天堂湾”登陆,刘润想不到还有比这里更美的天堂。“天,是天蓝色;雪,是雪白色;海,是海蓝色。一切的色彩,都是被定义成它本来应该是的颜色。在阳光下,几艘冲锋艇划破深蓝色的海面,从浮冰身边擦肩而过,驶向南极大陆,远处的雪山静静地坐着,蓝天、白云、阳光,装扮着这个蓝白色的神话世界。”“有很多景象,你在电视里看一千遍,都不会有任何感觉,因为你从心里面没有把它当成是‘真实的’,那些离生活太远的美丽现实,和电影里的美丽虚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只要你能亲眼看到一次,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是远远地看到,那种震撼也会是刻骨铭心。”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针对私人、商业前往南极的访问做出了行为约束。任何访客都不允许带食物登陆;乘冲锋艇登陆前,每个人的背包都会被严格检查,用吸尘器从里到外吸一遍,以防一些外地带来的种子破坏南极的生态链。从南极大陆带任何东西回来也是不允许的,包括石头。“石头是企鹅筑巢的主要材料,一年大约有2万人去南极。如果都带回一块石头,企鹅无法筑巢导致灭绝,也将会改变南极的生态链。”每次回船,探险者们都要用刷子把靴子洗干净,不能从南极带回土壤、种子。让刘润感动的是,在这片最后的净土上,大概因为从没有受到过伤害,企鹅们完全无视来访者的存在。“你让路,它会毫不客气地先走过去;万一不小心你挡在了它的前面,它好像很鄙视地、很无奈地绕过你。”
俄罗斯科考船承载着来自14个国家的99位探险者前往南极,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让刘润感到意外的是在这群船友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在60岁以上,甚至有的人步履蹒跚,在行程中需要人搀扶上冲锋艇。美国夫妇格里(Gerry)和安(Ann)已经有70岁了,两人从14岁开始谈恋爱,然后结婚。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45年,在这45年里,他们携手去了40多个国家。美籍华人约翰(John)是个生意人,45岁时,他突然查出严重的心脏问题。“有些东西,你‘知道’它重要,可是只有要失去的时候,你才真的‘懂得’它有多么重要。”约翰告诉刘润,从那以后他就放下生意,四处旅行。“我今年52岁,如果我现在掉到海里,人没了,那就没了,没了就没了。”
让刘润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小伙子。“他说有一天他突然很想远行,就找出地图,随便指了一个地方,是南极。于是他就飞到了乌斯怀亚。他不是很富裕,就到一个咖啡馆,推门进去问能不能打工。每天他都去找‘最后一分钟船票’。”在乌斯怀亚,总会有人订了船票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最后一分钟来不了。因为船家已经来不及对全球探险者把票卖出去,他们就会在乌斯怀亚用更低的价格贴出“最后一分钟船票”。这个旧金山的小伙子等了两个星期,终于等到了与刘润一起前往南极的机会。“他身上那种不顾一切的勇气,是我这样每天或者每小时都被计划好了的人又害怕又嫉妒又羡慕的。那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而我,有的只是对这种自由的向往。”
除了足迹,刘润终于还是在南极留下了一封信,那是480张承诺帮捐献时间的志愿者们寄出的信件中的一封。“出发前,我认真整理了所有收到的明信片、信件,地址写得有问题的都一封一封看过去,一个一个补上。但是在检查完所有明信片和信件的地址后,我发现有一封信居然没写地址。”信封没有封,刘润打开一看,那是一封写给爷爷的信。信封的正面有一段话:刘润,您好。如果可以抽中,请将这封信就留在当地吧!“我立刻明白,这是一封写给再也不会有地址的爷爷的信。”刘润很感动,他带着信从乌斯怀亚一直到南极,始终在为这封写往天堂的祝福寻找可以留下的地方,终于他在拉可罗港的邮局找到了归宿。这个1941年由英国人建造的基地已经被废弃,1996年南极遗产基金会将其改造为博物馆、配套的邮局和商店。“邮局有一个用来张贴信息的白板,很多船员、南极的访客会把消息张贴在这里,就像漂流瓶一样,希望会被看到。这也许是唯一可以在南极留下东西的地方。”
比起戈壁之行,刘润承认前往南极的体能历练并不如前者,甚至最初抵达南极大陆时的平静,让他感到追寻梦想的过程才是自己真正的梦想。然而当亲眼看到一座冰山在眼前突然崩塌的壮观景象时,“才亲身体会到,虽然是夏天,人被太阳晒黑了,冰川融化了,那种亲身体会如当头棒喝地告诉你:‘全球变暖’不是报纸上的四个字,它真真实实地存在于你身边,并且威胁着你”。亲眼看到、在那里,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这些全部记录在他的处女作《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里。
北京时间的1月22日是2012年的除夕,从“天堂”返回现实世界的刘润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定下了自己的下一个梦想:南北穿越两极,东西环游世界。这个梦想的期限是5年。“我觉得我一定能够做到,而且环游世界我可以带着儿子一起去,花上四五个月的时间。”在刘润看来,梦想总是需要不断挑战、不断变化的,它是赋予生活积极意义的火种。“上大学时,我家在南京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空房子,我当时做兼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为家里今天添几块瓷砖、明天换一个吊灯,我当时的梦想是等一切装修好,我就可以结婚了。现在回头看,那间房子也许都已经看不上,可是回忆当时的心情还是会觉得有很大激励。也许有一天去南极也会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它让我重新找回对自己的认可。”
相关书籍:《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刘润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5月
作者:吴丽玮 贾子建
(【新浪尚文-文化艺术】栏目欢迎相关机构合作邀请,详询010-8224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