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分子烹饪诞生记

2013年04月28日 08:08  精品网

  “我只是个厨师,不是科学家。”

  “分子烹饪”诞生记

  作为最先把“分子烹饪”的概念和设备带入中国的厨师,马克南与他带到蓝韵餐厅的“龙虾榨汁机”等新鲜玩意儿至今仍令人感到新奇。马克南在西班牙的那几年,正是现代新式烹饪突飞猛进的时期,当时的自由化风气极大地鼓励了厨师打破常规,创新菜肴。同时随着科学家对烹饪中物理与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研究的进步、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及应用,餐厅烹饪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许多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在当时却都是不折不扣的革命。

  比如说熔岩巧克力蛋糕,在麦克尔·波拉(Michel Bras)创新之前,没有厨师想到一直浇在旁边作为配角的酱汁还可以放进食物里面。现在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杂色蔬菜沙拉,使用本地区正当季的新鲜食材搭配混合,这种做法其实到1994年才出现。

  2004年,这些科学家和大厨们齐聚西西里,召开“分子与物理烹饪法国际研讨会”,“分子烹饪”这一名词正式被使用。利用“分子烹饪”技术,厨师可以改变食材的本来形态,端上桌来的东西可能你一样都不认识,吃到嘴里却是熟悉的味道,比如鹅肝口感的脆糖片,番茄味道的鸡蛋黄;或者看似熟悉的食材,口感却全然相同,像是马克南在他的新餐厅四合轩推出的“牛里脊和骨髓”,看起来是煮熟的牛肉,口感却如刺身般柔嫩,这就是使用了真空低温慢煮的效果。真空低温慢煮是“分子烹饪”的重要方法之一,将食材封入袋子抽成真空,放在可以精确控制温度的机器中以60℃或80℃的低温烹煮数小时甚至一整天。这样处理不会让食物发生氧化反应,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味道和营养,同时能够精确控制食物中心的温度以获得最佳风味,十分有利于保持菜肴品质的一致性。

  还有“花园沙拉”中的那枚水煮蛋,在60℃的水温中烹煮超过一个小时,卧在盘中半透明颤巍巍,蛋白口感如果冻般柔滑富有弹性,刺破蛋白,半凝固状的浓稠的蛋黄缓慢流淌出来——这就是沙拉的酱汁了。得到这样的烹饪效果,前提是科学家们研究明白了蛋清和蛋黄中的蛋白质凝结温度的差异:蛋清大约在65℃时凝固,而蛋黄中的蛋白质在66℃时开始变浓,在70℃时凝固。这就是为什么平时我们做水煮蛋时,如果等到蛋黄熟透,蛋白就已经变得像橡胶一样生硬乏味。

利用“分子烹饪”技术,厨师可以改变食材的本来形态利用“分子烹饪”技术,厨师可以改变食材的本来形态

  清口小菜

  水果沙拉装在试管里,两端用别致的水果泥装点,一口吸入,绝对味蕾的惊险刺激。一旁的白巧克力球包裹着香草冰激凌的美味,也是清爽的无限后味。

  马克南眼中排名前三的创新美食餐厅

  No.1 Alain Ducasse at Hotel Plaza Athénée

  蒙田大道上,是Hotel Plaza Athénée酒店的从属餐厅,Alain ducasse第一个在三个国家拥有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名厨:纽约,巴黎,摩纳哥。

  No.2 Restaurant Sat Bains with rooms

  2013年米其林二星餐厅。除了提供极富创意的现代英式美食,还有8间客房。即使是喝咖啡时搭配的巧克力,摆盘方式都令人惊叹。

  No.3 Bar Pinotxo

  非常小的一间铺子,其实算不上餐厅,只是个大排档。大约只能坐15人,人气旺得不可思议,基本任何时候都在排队。

牛里脊和骨髓牛里脊和骨髓

牛里脊和骨髓

  澳洲进口150天谷饲牛肉,在60℃低温慢煮而成,不会破坏牛肉的鲜嫩口感,在低温烹煮下凝固的牛骨髓如半透明的粉色玉石,却入口即化。

开胃小吃和面包开胃小吃和面包

开胃小吃和面包

  面包:德式酸面包的做法,用啤酒发酵。搭配三种不同的配料:插满南瓜籽的无盐黄油、自己烟熏的海盐黄油、番茄黑松露果酱。

  开胃小吃:生蚝上面盖着青柠八角冰霜和跳跳糖。

  马克南的美食地图

  马克南四合轩

  多种马克南氏的特别菜品,坐临紫禁城,还有雪茄房和鸡尾酒的全方位感官体验。

  招牌菜品:牛里脊和骨髓、亚式香料烩米饭、花园沙拉、煎扇贝、兵马俑等。

  地址:东城区东华门大街95号

  电话:65268883

  有璟阁

  中西合璧的菜品,精致的摆盘带出了出其不意的新奇。传统的装饰环境透出雅致的隆重。

  招牌菜品:有璟泼辣鱼、宫保虾球、火焰海螺、甜品四拼、澳洲小羊排、芒果沙拉等。

  地址: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内12号看台对面

  电话:65515155

  “下次再来,我会给你点新东西尝尝!”

  边顽趣边创新

  当称赞马克南“分子烹饪”了得时,他却带点坏笑地说,“什么是分子烹饪?我不懂分子,我只是个厨师,又不是科学家。不是吗?你吃那道花园沙拉,会觉得是在吃实验室里出来的东西吗……就是道沙拉而已。”马克南说话直截了当,爱开玩笑,还像是街头那个顽劣小子。对于他来说,厨师所有的创新,都是扎根于食物的风味和搭配。而现在“分子烹饪”的概念被过度解读,甚至给一些年轻厨师带来误导,若是基本功尚不扎实,只一味地为形式而形式,未免舍本逐末。比如说“味道配对”的目的是让不同的风味彼此衬托、彼此升华,需要厨师有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基础,巧克力搭配橘子汁味道很好,但要拿去搭配桃子汁苹果汁什么的就“实在恐怖”。

  哈罗德·麦基(Harold McGee)这位世界知名的食物化学和烹饪权威,也提到关于“分子烹饪”的一段公案。2004年召开“分子与物理烹饪法国际研讨会”时,他们为了让会议中心能够接受烹饪这“不够严肃”的主题,才使用了“分子烹饪”这个名词。麦基说:“而这个词其实很不幸……我们真没法知道它后来会有这样的后果。”这让媒体和大众都只盯住了液氮、泡沫这些新奇的噱头,而忽视了烹饪的基本规律和美食创新的本质所在。

  要知道,所谓“味觉”,其实是品尝食物时,综合了许多感官所引起的一种知觉。马克南说起新式烹饪的发端时期,愈发地手舞足蹈起来。20年前,所有的高级餐厅的甜点都还是摆在小车上在餐厅里推行,EL BULLI最先用餐盘盛放甜点,像主菜一样端到客人面前,也最先用马提尼酒杯作为容器来盛放菜品,这些创新在当时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惊喜。而现在,全世界的餐厅都学会了用酒杯做餐盘。对于马克南来说,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革新。他使用低温慢煮,也使用泡沫、液氮等“分子烹饪”技术;他主要采购本地新鲜食材,他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材料,比如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餐厅里未曾用过的亚洲香料……这些都基于烹饪最根本的要求:最好的味道,最好的口感。同时,他还会玩些花样:让大家拿着微型花铲和土耙从透明的“花园”里挖“泥巴”吃,用刀叉“残忍”地切开巧克力人偶后才能吃到果冻……让客人为端上桌来的东西吃惊、欣喜,颇得孩童游戏之精髓。马克南就像海滩上玩沙的顽童,兴致勃勃地从天南海北的食材配料、不同地域的烹饪技法中翻淘金粒,塑出各种“好玩、创意、酷”的新玩意儿。若有客人表达对某道菜肴的喜爱,他就会得意洋洋地跟你说:下次再来,我会给你点新东西尝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