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最难忘却的老北京吃食

2013年01月17日 07:22  精品网

  “吃儿”是为北京小吃量身定做的词。梁实秋和唐鲁孙在他们晚年的忆旧之作里,都在字里行间追忆过各种老北京的吃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最难忘的老北京吃食

  “吃儿”是为北京小吃量身定做的词。梁实秋和唐鲁孙在他们晚年的忆旧之作里,都在字里行间追忆过各种老北京的吃儿,豆汁儿、灌肠、果子干、青酱肉、羊霜肠、豌豆黄、烫面饺儿、苏造肉……时过境迁,这些“吃儿”已经在我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要不是今次找了“蜜供姜”的第五代传人姜波老师为我们原形重现,这些小吃别说吃,也许你都再也见不到了!

特邀食咖:姜波特邀食咖:姜波

  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蜜供姜’第五代传人,老北京旗人民俗美食家,被赞誉为‘京城民俗第一人’和‘北京城里的活化石’。

  “什么是北京的吃儿?没了!正宗的味道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姜波的感慨,也是老北京食客的心声!

  如今北京各色各样的餐馆呈现出食天下似的繁华一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作为北京文化符号的老北京小吃,却在近年来商业大潮的裹挟之下,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很多老北京小吃正在逐渐走向没落,甚至已经消亡了,剩下的诸如爆肚冯、奶酪魏这些比较有名的小吃,也是靠着祖业积累下的名气苦苦支撑,着实叫人唏嘘不已。

  对于老北京来说,不管你是名流还是普通老百姓,喝碗炒肝儿,吃盘爆肚儿,都是一种日常生活,其实更可以说是一种已经融入了爱的习惯。曾几何时,前门廊坊(度假)二条的老字号被拆迁时,好多老北京自发地去排队,为的就是再吃口老字号的老味道,因为他们特别怕,怕的就是自己的那份“念想”再也找寻不见了。

  本期,我们就带着对老北京小吃的崇敬之情,特邀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蜜供姜”的第五代传人姜波老师,为我们讲讲老北京的“吃儿”,追忆一下那些已成“过往”的消失的北京味道。

  话匣子打开,一发不可收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炸肉火烧

  炸肉火烧

  与我们平时吃的烤火烧不同,这炸肉火烧最关键的便是“炸”。而只要是油炸食品,就必然做不过清真!这一点,是会吃的人的共识。

  北京长期聚居着满、蒙、回、汉四大民族,潜移默化形成了北京特色的生活。所以北京小吃也就随之分为三大流派:满蒙宫廷小吃、清真小吃和汉民的大教小吃,而炸肉火烧就是其中清真小吃的代表。说到炸肉火烧,就一定得提一下“一品烧饼”,这是道宫廷小吃,是皇帝赐给当朝一品官员的点心。

  炸肉火烧是一品烧饼的民间清真小吃版本。由于是清真,制作时改用素油,皮坯也从水面改用半发酵面团,而馅料则是牛肉和黄酱的搭配。下锅炸制后,外酥内软,汁多味美,黄酱浓郁,牛肉馅非常滑嫩。

  据传,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生前对油炸制品颇为偏爱,于是清真的少数民族最擅长的便是油炸制品,在北京像炸肉火烧之外,还有炸回头、炸饹馇、炸三角等等,种类非常多,而且荤、素、甜、咸俱全,吃起来特别香。

炸三角炸三角

炸三角

  炸三角分肉素两种。肉炸三角在老北京最具代表的是都一处,都一处有“双绝”,一绝是烧麦,另一绝那就是肉炸三角。都一处的肉炸三角做得最有名的是猪肉韭菜馅,当然了,在老北京的时候这馅料最讲究的就是适时当令,比如韭菜,只讲究吃春季的青韭,味道最好。而到了夏季,则是要吃“五月鲜”的扁豆,烫熟了口感好,且多汁。至于到了秋季,那么就会适时地换成当季新下来的新鲜蔬菜。做的时候,将馅料包入用烫面擀成的半圆形面皮里,包成三角形状,入油锅炸熟。咬开后,馅呈稀糊状,味道很是鲜美。

  都一处的肉炸三角有名,但事实上,在老北京最普遍的不是肉炸三角,而是素炸三角。素炸三角的主要原料是咸胡萝卜丝、香菜、焖子和熟芝麻,用香油一拌,包在烫好的面皮里,下锅炸,外酥内嫩,香菜和胡萝卜芳香的味道一下就窜出来了,而且多汁,好吃得很。

  说到老北京的小吃,有“民承宫俗”与“宫承民俗”之分,即一种是从宫里传到民间的,另一种是从民间传入宫中的。果子干就是“宫承民俗”的一个典型代表。

  民间的果子干传到宫廷里,于是就被宫廷进行了一定的“升华”,选用上好的柿饼,必须是山东耿县的“耿饼”,西山(攻略)北山熟透了的大红杏自然晾干而成的杏干,再搭配上台湾的冰糖、杭州(机票)的桂花、白洋淀的果藕,用玉泉山的泉水做成的温白开水一冲调,就成为一份果子干。其中果藕并不是年年有,于是就会用门头沟的“秋梨”替代,切成薄片盖到果子干上,口味也是特别好,酸甜适口,又爽脆,又滑腻。至于皇帝怎么吃果子干,宫廷里也有记述,要五蝠捧寿的团龙碗盛果子干,所以说果子干到了宫廷里,从食材到盛器,都升华到了极致。

  在民间,京城的果子店多有出售,也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手持两只铜冰盏,上下颠动,敲出有节奏的响声,十分引人关注。过去称这些小贩是“打冰盏儿”的,他们除了卖果子干,还卖酸梅汤、玫瑰枣、煮海棠、泡大红干儿,都是老北京人夏季食用的小吃。

  好吃归好吃,但终归还是由于街上小贩在制作果子干尤其是柿饼的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国家在1953年明令禁止了制作果子干,于是这款小吃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