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一本杂志的风流韵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4日 20:40 《GQ》杂志

  导语:什么是《GQ》? Google中文版为其提供的名词解释如下——“《GQ》全称叫Gentlemen’s Quarterly,是关于时尚、风格、时事及男人事物的时尚杂志。每期呈现世界知名设计师的最新时尚、精彩的小说、最新的趋势,报导顶尖运动员、刊出最炙手可热的女明星照片,介绍美食和最热门的旅游地点,以及最好的健康、健美塑身和性的建议。”


这里写图注5
《GQ》男刊以登陆中国第一国际男刊的姿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

  以上答案事实部分清晰准确,只是非常不完全,比如这本杂志已风靡全球50年,始创于美国,到今天在全球已拥有17个版本;比如这是当前全球排名第一、最具影响力的男性时尚杂志,每个月影响着1800万读者……

  要了解这本杂志,与其咀嚼这些枯燥的形容词,不如听一些活生生的故事,听完下面这些风流韵事,你也就会知道,你拥有了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2008年11月24日,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被《GQ》选为“年度男人”并微笑着在全美国的报摊上展露他那一口保养得极好的白牙。第二天,巴拉克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

  2000年4月,《GQ》向读者们引荐了时装设计师海迪-史利曼(Hedi Slimmane),并信誓旦旦地预言减肥将成为一种热门产业,因为要穿上这个“西装吸血鬼”的衣服,男人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减肥。后来发生的事情的确如此。

  1999年1月,德国超模海蒂-克隆(Hedi Klum)靠着《GQ》为其制作的16页个人写真,征服了整个美国,除导致该期杂志一度脱销外,更让她成为北美大陆有史以来接受度最高、走红时间最长的舶来美女,其口头禅Auf Wiedersehen(德语之“再见”)亦成为了一句流行俚语,这句俏皮的告别语现在正通过她主持的时尚选秀剧集《决战时装延展台》进一步走红全世界。

  1988年2月,厌倦了高压力生活的外企高管彼得-梅尔开始在《GQ》上撰写散文,描述其在普罗旺斯乡间的田园牧歌生活——“我的橡木办公桌离游泳池只有10英尺,而5英尺外就是掩映在橄榄树下、阳光灿烂的大阳台”——这一系列大受欢迎的散文最终变成了一本畅销书——《普罗旺斯的一年》。16年后,该书的简体字版开始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不断制造一些名为“普罗旺斯”的咖啡馆和很多一听到普罗旺斯就有点目眩心悸的男男女女。

  1979年2月,“运动鞋(Sneaker)时代”即将来临的宣言出现在《GQ》的大片解说词中,“除非你住在外蒙古或者视而不见这些色彩斑斓的鞋子,用不了多久它们就将掀起一阵飓风,把Sneaker吹进死气沉沉的办公室!”耐克、阿迪达斯的巨大成功印证了这个预言。

  比起“时尚”、“潮流”、“高端”或者“精英”这些有点高高在上的形容词,“地道”才是中文辞典里最合适《GQ》这个舶来品的身份标签——它刊登的一切永远都是那么“地道”。这种“地道”起源于它的前身《服装艺术》(Apparel Art)。

  1931年,纽约的服装商人们为了推广男性时装而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份男装时尚杂志《服装艺术》,它的创刊号这样写道:“不得不承认,就重工业而言,苏联的确称得上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但若是谈到追求‘有型’,苏联人就根本不在话下了,美国的男装成衣商们大可高枕无忧。”

  《服装艺术》制作相当精良,页码里常常夹带各种面料的样品,每期7500份的销量常常卖到脱销——最早的紧身游泳裤、最早的修身衬衫、最早的单粒扣西装,这些地道的时尚讯息让《服装艺术》迅速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男性的时尚圣经。

  从1958年《服装艺术》正式更名为《GQ》到1981年扩展为月刊,《GQ》把这种“地道”的生活腔调从指导男人穿衣打扮拓展到了男性生活的全部范畴。

  它有最地道的名人独白——在《GQ》的镜头前,退出赛场的飞人乔丹第一次向人们敞开心扉“当一个超级英雄从神回归到人然后慢慢变老是一种相当奇妙的感觉”。

  它有最犀利的深度报道——在萨达姆-侯赛因最后的日子里,立体脆牌薯片成了这个迟暮枭雄最后的精神安慰以及其它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铁窗生活习惯。

  它有最高品质的生活指南——始终把男性的最高利益之一—预防脱发作为杂志的最高旨趣,持之以恒地向读者们传递各种治疗“屋顶问题”的高新科技,包括毛囊单位移植、保止法以及神秘的非洲巫术。

  当然,它还有最地道的美女奉上——芭芭拉-史翠珊、波姬-小丝、辛迪-克劳馥、朱丽亚-罗伯茨、珍妮弗-安妮斯顿,一代代丽人们前赴后继的占据着GQ封面的显要位置,试探着彼得-潘们的心理防线。

  《GQ》五十周年的时候,美国版主编吉姆-尼尔森(Jim Nelson)引用了前国防部长乔治-鲍威尔将军的一句话:“到五十岁,每个男人都该长出他该有的样子了。”《GQ》用一幅幅时尚的映像串起了一部现代版史记,王侯将相也好,名门贵胄也罢,都与僧道优伶、渔樵农桑一样,按照“男人该有的样子”或褒或贬,于一幕幕衣冠风流中的活剧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坐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尚品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尚品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