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尖学府EMBA精英校友调查(组图)(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9日 09:55 mangazine.名牌

  最贴近本土化

  中国人民大学EMBA

  本土EMBA,秉承上善若水,中庸之道。帮规:一是道德观;

  二是信念和责任感;三是要让团队中每个人都重要起来。

这里写图注5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远方

  院主语录:宋远方X人大帮

  人大EMBA从一开始就秉承的是贴近中国的管理实践,我们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本土化做得十分扎实。使命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培养世界级管理人才,推动组织与社会进步。愿景是成为最受尊重的商学院。价值观是求真、创新、合作、开放。 

  在金融危机之前,大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本土化有什么亮点。金融危机不仅是对商学院的挑战,是对管理学界的挑战,也是对整个经济学界的挑战。所有大企业都面临很尴尬的境地,现在大家又回到传统文化、先哲思想。人大本身就是在1950年建立的新中国最全面的管理学院,这方面的积淀很深厚。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大学,1998年,人大又是第一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2008年以来,世界的管理学思想从哈佛到斯坦福都在改变。明兹伯格就认为从教育方法和体系上以及上课形式上都要有变化。我们请他来,把“国际化的领袖实践管理教育”引申为“中国化的领袖实践管理教育”。

  现在各商学院特色不明显,总的说来是文化积淀越深厚,特色越明显。从营销角度,当然广告、推广会、讲演等活动都会做,但是只能适度。真正的品牌,是长期经营的口碑和信任。

  文/何群,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远方口述整理。

  帮主日记:李大彦X人大帮

  我当帮主已经很久了!我也是大学同学、中学同学在北京校友会的会长。成为帮主有一种自豪感,整个群体都是企业界、政界的优秀人士。人到了四十岁时,缺的是一种对等的、没有利益冲突的对话交流的氛围。你可以听到箴言,非议、指责和教育。你可以找到同等的价值观,同水平的爱好,比如高尔夫、旅游等等。这些可以让你生活丰富多彩,获得放松、平静和愉悦。

  我帮宗旨是学习、交流、奉献、互助、合作,目标是打造EMBA同学可以终身依赖的平台。帮内预设九个分舵。下辖四大俱乐部:高尔夫、户外精英、网球、书画。我是高尔夫俱乐部发起者和会长。每年的几个大型活动之外,还有一些小型活动,比如“圆桌十三骑士”。就是十三个不认识的同学一起吃顿饭,有一个主题,有一些脑力激荡的问题,大家分组讨论、对抗、辩论、点评。

  比较有意思的是移动课堂。如果全在北京上课,难免许多北京同学晚上赶着回家、应酬什么的,如果去了外地,大家心无旁骛一起学习、相处,非常开心,性情所至,甚至会抱头痛哭。我们去过普陀山、峨眉山等。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陈春花,让我们感受到大师的智慧和品德。

  高尔夫既是锻炼,又是生活,又是交流平台,是“十八洞人生”,拼搏、忍让、妥协。今天成功与否,都结束了,明天还要继续。高尔夫从来没有完美的比赛,老虎伍兹赢得这么多大满贯,也没有一场完美的比赛。我们有训练,每月有例赛,氛围很好。我们在这个过程修己。把日子过成段子。

  文/何群,根据力鸿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北京力鸿兴业房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原动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人大EMBA同学会秘书长李大彦口述整理。

  风云学长

  王丰,人民大学EMBA戈壁挑战赛队长,北京圣火采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效成,山东六和集团董事长

  郭维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里写图注5
复旦大学EMBA项目常务副主任徐建荣

  最具人文底蕴

  复旦大学EMBA

  对于一心培养企业领袖将帅之才的复旦EMBA来说,

  人文素养之不可或缺,正如肥沃的土壤对于参天大树的长成。

  帮主日记:王兰忠X复旦帮

  我是复旦大学第一届EMBA,复旦的课程非常系统,也很严谨,我读得很苦,但是读完以后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更细致更全面了,连带脾气也变好了。

  我当时是1班的执行副班长。我们第一届的层次那是很高的,地方干部、国企老总、副部级的、上市公司老总,一来就都是“大户”了。交流起来身心绝对愉悦。我们同学间的关怀从简单的生活上的照顾,到事业上的合作和交流,互动非常多。

  比如在一次聚会上,刘正民谈起私募,很快就找到了投资人和创业伙伴,“复聚卿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搞起来了;国顺基金也是我们同学一起搞的,因为我们管院在国顺路上嘛;有台湾同学读完书不回去了,就留在另一个同学公司工作;一同学有孩子从国外留学回来,想在张江创业,我就提供一些帮助……甚至连班主任的婚姻大事我们都帮着操心。我参选“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的时候,复旦EMBA的老师来给我当后援团,我高票当选跟这个有关系。后来我们同学中又接连出了几个。

  平时忙,看上去有点散,但是关键时候还是拉得出来的。这也就是复旦情缘和复旦精神,我们的友情不在于天天相处,在于心中有复旦,关键时候叫得应。所以我们的口号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文/孙琳,根据上海浦东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兰忠口述整理。

  风云学长

  林德祥,复旦大学EMBA 03春,印尼佳通轮胎董事局主席

  李新炎,复旦大学EMBA04秋,龙工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获得者

  院主语录:徐建荣X复旦帮

  复旦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培养企业领袖的综合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每年报读复旦EMBA的申请人近1000人,但是多年来复旦始终坚持每年只招240人。从背景评估到组织笔试和面试,复旦极为严谨。

  对于一心培养企业领袖将帅之才的复旦EMBA来说,人文素养之不可或缺正如肥沃的土壤对于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在复旦EMBA,学生是客户,也是学生。对于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EMBA教育是最为“奢侈”与昂贵的服务。对于学生,“严”是他们在复旦最常发出的感慨。因为“严”,一些资历背景相当优秀的申请人打了退堂鼓。我们反对商学教育中把读书边缘化的做法。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复旦要全力保证出来的都是精品,而不是仅仅保证不出次品。

  2008年,复旦推出了时尚与奢侈品品牌管理选修课,今年则推出了危机管理课程。课程设置与师资建设是复旦最为不遗余力的地方。选择一个老师不仅要有学位、经验等硬条件,试讲时还得接受两个班学生的“打分审核”。对复旦EMBA的学生来说,拿到学位文凭并不意味着EMBA教育的结束,而只是“终身教育”的新起点。

  文/孙琳,根据复旦大学EMBA项目常务副主任徐建荣口述整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