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16:41 新浪尚品
现代传媒总是喜欢把人的经历过分剧情化,一不小心就被写成了励志剧。比如在黄红云的故事中,人们看到的是大背景下一个地产大鳄的诞生;但在其疯狂增长的财富背后,为人们所忽略的却是黄红云骨子里一贯的质朴与刚健。
金科黄红云:一个地产商人的自我实现
在见到黄红云之前,一则来自金科员工的“八卦”先入为主。
中午12点,一位金科地产的中层经理接到1小时后开会的通知,于是走进重庆路边一家小面馆,打算随便叫点吃的打包带走。正要离开的他,忽然发现在这个破破烂烂的只能坐不到十人的小店的角落里,有个熟悉的面孔正朝他微笑——居然是董事长黄红云!这位经理不禁诧异:距离小面馆步行10分钟的地方,就是公司旗下的五星级大酒店,随便让酒店餐厅煮碗面,也比坐在这里更合亿万富翁老板的身份。
以这则“八卦”作为引子,去向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云求证,他谦逊一笑:“我从来都是以规范来要求别人,我自己不可能破了规矩,一来是不愿意让员工有个印象,就是老板在自己酒店吃饭不花钱,长此以往会增加酒店运营成本;二来我一向不太在意吃穿方面的事情,重庆的小面也是全国闻名啊。”
或许是十余年来地产商人的暴富,使得这个群体善于高屋建瓴,善于侃侃而谈,善于在一个又一个概念中炒热自己,炒旺楼盘。所以黄红云的不善言辞,反而让人觉得意外。当这位富豪榜上的常客面对你的每一个问题都面露尴尬,然后一五一十地把关于造好房子的门道告诉你,他甚至不想做任何一句总结性的发言,而是认认真真地像交代工作一样地摆给你看……
关于金科:“我们要做地产界的Intel”
现代传媒总是喜欢把人的经历过分剧情化,一不小心就被写成了励志剧。比如谈到黄红云时常常提到的戏码:他出身贫苦,当过建筑公司打工仔,拿一天5角钱最低的工资;之后通过刻苦自学考上了建筑工程师,并用8000元作启动资金,5年后把8000元放大成了20万元;1998年,黄红云带着三个合伙人,在江北成立了金科集团,在五黄路片区投下3000万元开发了第一个楼盘——金科花园。
在故事的点与点之间,人们看到的是大背景下一个地产大鳄的诞生;在疯狂增长的财富背后,被人们所忽略的却是黄红云骨子里一贯的质朴与刚健。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黄红云说。造好房子,这是黄红云赋予金科的唯一使命,“只有先造好的房子,才能在后期的服务等方面体现出品质,没有好房子,其他一切都面谈”。
所以,在无比看重跑关系、用人脉的地产界,黄红云始终不善言辞;所以,十年金科,几十个经典项目,却没遇上过一块好地;所以,一位金科的中层员工愤懑地说:好地都是别人的,我们只能造不掺水的好房子。
也正因为这样,在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房地产市场,金科得到的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好口碑。房虫们都知道,只要是金科的房子,外立面可能不打眼,但空间户型却一定是合理的,而且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金科的景观园林通常要比隔壁楼盘茂盛得多。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金科就是要做地产界的Intel——它可能不像Apple那么时尚好看,却永远坚固耐用。”这是黄红云给金科的定位。实在,舒适,适合居住——仅仅这三点就概括了所有关于好房子的华丽形容。
就在上个月,金科东方雅郡工程过半,黄红云却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惊人决定:推翻目前园林格局,一切重来!还有三个月就要交房了,尽管公司的其他高层也在园林成型后察觉到其中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不和谐性,但在成本控制和交房期限的压力下,谁都不敢出声。他们无法想象的是,黄红云竟然敢冒这样的险,竟敢在目前如此大的市场压力下承担园林重建的巨额损失。黄红云愿意用他的朴实来换金科一贯的品质与口碑。然而,就是这件看似很讨巧的事情,却鲜见于报端,仅仅流传于金科集团内部。
从泥瓦工到造房子的开发商,黄红云一直恪守着最本分的“门道”:攻消费者的内心固然能够快速树立品牌,然而只有专注于房子本身,才能够使品牌建设得最持久。
关于地产:“现在才是真正大浪淘沙的时候”
黄红云已经记不清这是连续第多少个工作日了,自从进入第三季度他就一直忙碌不堪,甚至完全不记得上一次过“周末”是什么时候——或许,还是他与公司的高管们一起登山远眺的初秋吧。
年底,这个当口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并不是什么轻松的时候。尤其是2008年的年底,世界经济形势低迷,A股不断探底且反弹迹象渺茫,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频传,楼市更是开发商哭穷之声不绝于耳……面对记者的追问和市场形势的逼迫,黄红云却并无更多担忧。在11月17日金科集团全国8市分公司全国视频会议上,黄红云亲自宣布了“不裁员、不降薪、不降低产品品质”的“三不”政策。
“事实上,金科地产今年的销售额已顺利完100亿任务,关于楼市未来的走向,金科是持乐观态度的。年初的时候,我原本对下半年楼市回暖很有信心,那是基于中国当时的经济背景下。即便下半年出现了美国的金融风暴,我也相信这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大;可现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就要看中国如何应对,如果应对得不好,低迷状态很可能会扩大化。”黄红云坦言。谨慎,却掷地有声。
就在《商界时尚》对其进行采访的前一周,重庆市政府召集了当地实力突出的十家企业,公共商讨如何解决近期从沿海地区失业归来的几十万打工者的就业问题。黄红云的大脑一刻不停,反复研读关于经济危机方面的书,思索着当前的经济局势。
恰巧正是2007年的这个时候。那时的楼市一片红火,楼价成倍上扬,但令当时同行们议论纷纷的是,金科多次参加土地拍卖会,却始终颗粒未收,面对一天一涨的土地价格,黄红云疑惑了,在他眼中,土地拍卖时的热烈气氛完全是在情理之外——按照精确的演算,以目前的土地成交价开发商是无法从中获利的,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买呢?最后他终于明白,金科的土地成本是按照目前的房价演算得出的,而那些敢于出高价的人则加上了对房价继续疯长的美好预期。
上帝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去年市场在火热朝天之时,金科的员工时常听到黄红云用这句话告诫员工,当别人都在贪婪的时候,黄红云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隐忧。在一次赴日考察之后,黄红云研究了日本楼市的发展,发现与今天国内的地产局势有着相同的态势,目前国内的地产发展趋势正是日本多年前经历过的。于是,他有了决定,宁可一块地都不拿,也不能超出金科的测算成本冒然拍地。
正是这样的决定,使金科在面临2008年严冬时,日子仍旧能够过得滋润。事实上,研究金科走过的这十年轨迹,从来都是稳健行事,有人评价说,理性的成熟男人气质一直体现在金科身上。而这,也正是黄红云的个人气质。
金科北京公司的经理乐呵呵地说,幸亏去年没有拿丰台那块高价地,否则今年房价大跌,尾款收不回来,还不了巨额贷款,一定会死得很惨。如今,“死得很惨”正胁迫着当时的“赢家”。而黄红云已经凭借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在这个“严冬”时节迅速杀入,低调地大量拿地,为下一个“暖春”做准备。
从1992年到现在,中国房地产已走过十多年路程,原本以为它已经经历过市场的考验。黄红云却说,现在才是真正大浪淘沙的时候:“这次的房地产严冬必然会淘汰掉相当一批实力较弱的开发商,而经历过这一波后,房地产行业的门槛会自然升高,那时依旧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才是大浪淘沙之后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