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瑞士馆与城乡互动(组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 11:36 三联生活周刊

  乡村循环经济:阿尔卑斯山的海蒂

  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小镇安特里布赫一大早醒来,窗外的尖顶小木屋上都覆盖了白雪,仿佛置身童话王国。这一景象是每一个瑞士人的理想。就像我们的导游茜比,她和做外交官的丈夫就拥有这样的一间乡村别墅,从伯尔尼到别墅仅靠一条铁路线就可以连接,麻烦的只是冬天,“有一年雪特别大,积雪把无人看守的屋门都堵死了,幸好有村民帮忙清扫。还有一次大雪封山,但第二天有急事要去伯尔尼开会,只好租用了一架私人飞机赶过去”。

  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瑞士乡村地区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大大超过城市地区,这也在吞噬着原本稀缺的农业区域。瑞士在上世纪40年代有25%的人从事农业,如今这一比例仅为4%。随着瑞士在1999年加入《阿尔卑斯公约》,加强了对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在乡村的经济利益及生态之间找到两全方案更成为一大挑战。

  20年前,瑞士进行全民公决,通过了在瑞士开辟沼泽保护区的决议。一夜之间,安特里布赫地区的人们发现这里1/4的地方都划入了保护区,都很抵触:山上还可以建缆车吗?经济收入如何保证?当时的一位铁杆反对派是安特里布赫最大的一个镇的旅游局长史尼特,他所在镇的2/3都是沼泽地带,受影响最大。有意思的是,现在他却成为安特里布赫生物圈保护区的主管。

  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该保护区教育项目主管施密德博士介绍,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里确定为瑞士首个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同之处在于,其目标不仅是对独特的高沼地、岩溶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鼓励居民参与生活、商业和娱乐空间的设计。如在安特里布赫,核心区占3%,与1000多个业主签订合同,严格规定土地利用方式;养护区占42%,业主可进行有限开发,如轻度的旅游业;发展区占50%,可进行工商业活动。以本地的一个经济循环为例,森林中砍伐的树木可以送到当地木工车间加工,木质房屋、家具在当地被广泛使用,废弃后在当地废物处理设施中回收,然后重新回到大自然中。有了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的品牌效应,与之相关的本地产业如草莓酒、牛肉、奶酪都打上了同一标识——“正宗安特里布赫”,银行设立生物圈户头吸纳存款,学校开展环保教育。这一模式确保了安特里布赫地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奶羊工厂Emscha是本地循环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就像瑞士的著名童话《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中一样,工厂的女主人也叫海蒂,也生活在阿尔卑斯山区,她的丈夫也叫彼得,他在童话中是海蒂最好的伙伴。

  1990年,彼得继承了伯父的农场,由于高山地区土地贫瘠,只能种草、玉米,产值又低。安特里布赫是典型的奶牛养殖区,他们转而想要养牛,但值瑞士奶牛过剩,政府对养牛有指标限制。好不容易申请下来2万升牛奶指标,相对于海蒂家29公顷的农场面积来说还是太少了,每年都剩余很多干草和饲料。1995年,法国南部兴起大规模养羊热潮,瑞士组织农民过去考察,彼得也参与了考察团。同一时期瑞士大企业艾米收购了附近一家小型奶酪工厂,也开始加工羊奶。海蒂和彼得开始考虑养奶羊,联合附近几个村民从法国团购了250头奶羊。最初的收购方只有艾米一家,16头奶羊等于1头奶牛的产量,艾米抱怨价格太高,买的人又少,在5年合同期后终止了收购。海蒂和彼得直接进城找了全国最大超市的负责人,说可以提供新鲜羊奶和奶酪制品。“你们是谁?”“我们是安特里布赫的两个农民。”负责人大笑,“你们要先有个品牌”。回去后,他们注册了公司和“Emscha”品牌,意为“安特里布赫的奶羊”。

  下一步的问题是加工。在当地有奶酪加工厂,但羊奶加工遭到奶牛农户合作社的反对。上世纪90年代瑞士农产品价格下降,奶酪加工厂也不能全部幸免,海蒂低价收购了一家自主加工。钱从哪儿来呢?同期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扶持,海蒂的奶羊加工厂也拿到了补贴。很多人对牛奶过敏,只能喝羊奶,海蒂抓住这一消费心理打开了市场。现在产品已供应瑞士境内120个商店,大部分要销往外地,他们又买了一辆冷冻卡车,自己做物流。海蒂说,他们考虑在产业链上的可持续发展,如当地有11公顷森林,木材资源过剩,工厂便用烧木材的锅炉供暖。两年前他们的工厂又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春季加工期可节省能源。去年,海蒂的奶羊工厂还获得一个全国性的太阳能奖。

  海蒂和彼得有5个儿子,老大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学习机械制造,老二、老三都在进行农业职业教育培训,都想要回到安特里布赫当一个农民。见我们笑,海蒂说,农民可不是随便就能当的,要考取联邦农民证才有资质。虽然从这个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小镇去最近的城市硫森只要30分钟,但在良性的循环经济模式下,并不意味着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