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15:59 新民周刊
![]() |
第一次见面在香港
1986年7月,我和父亲柏杨在香港第一次见面。当时我们一家四口都去了,也见了张香华阿姨。当时去还是“特批”的。父亲说“你们全家都来”,发有邀请信,我报了4人;后来西安市没批,说最多只能去2人,我把2个孩子撤了下来。过了几天,陕西省公安厅有个女同志到我单位,说我们属于“特殊情况”,“你们什么时候想去、去几人都可以”,叫我赶快把2个孩子报上去,这样,就一块去了香港。
事先父亲有寄照片给我,所以在香港火车站下车后,我们很快认出他。可能还是血缘关系吧,没感到陌生。我站到他面前,他说,“你是毛毛吧?”一把把我搂在怀里。
我河南的姐姐冬冬先到香港,我第二天到。父亲告诉我,我有个姐姐冬冬。这时我才知道,也蛮吃惊的。姐姐现在68岁,也退休了,她是中学教师。我跟姐姐联系不多,也打电话。
在香港,我们只待了4天。这4天里,父亲让我们住最好的、吃最好的,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我之前也没去过香港,在那个年代,好像做梦一样。
珍藏43年的老照片
1988年底父亲到了西安,当时我家很小,4口人住3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时那房子相当不错了。父亲住的是宾馆(西安人民大厦),他只是到我家去了一下,他把我的床揭开看一看、用手摁一摁,我们那时没有床垫,铺的木板、木板上铺棉絮;又打开冰箱看一看。但他什么话都没讲,他只是看了看,就坐在那一言不发。我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他在宾馆时,从自己贴身的口袋里取出一个钱包,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照片,给了我,说,“这是爸爸保存下来的,送给你吧。”这张照片,是在我百天时,我母亲抱着我在重庆照的,我是重庆出生的,叫渝生。这是黑白照片,一点都没皱,平平整整的。当时我没讲话。我确实感触很多。
父亲的经历确实很坎坷,他离开我们,又到台湾,在台湾两度进监狱,家庭变故……经历了这么多事,他能把这张照片一直保存着。我不知道他怎么保存下来,而且保存得这么完好的。我心里非常激动。我就想,不管怎么讲,他心里还是有我们的。原来临去香港前,他寄来照片,我觉得他生活得挺不错,也不能说我心里没怨恨,我也想起我们的生活,我那时就跟要饭小孩一样,生活非常不好。我看到这张照片后,所有的怨恨,都没有了。我觉得,在当时,出于那样的社会环境,父亲也是身不由己吧。
我去过台湾好几回。1996年,我和我先生第一次去台湾,那时父亲伏案工作时间很长,他身体挺好,他和我们聊天或出去的机会很少,那时他好像还在写书。
2000年我父亲80大寿时,我们五姊妹第一次团聚。那时父亲状态还好,能行走,他还出去演讲,但他这时的身体和我们前几年见他时,当然差一些。
我最近一次去台湾是2006年底。那时因为我父亲住院,我在医院照顾他,当时他住在荣民医院,他腿不好,我见他时,他走路已不方便,要坐轮椅,但头脑非常清楚。那次他身体不太好,但他很有信心要恢复,他老问,“我怎么会这样?”有时我劝他,现在是冬天,老人比较难过一些,过了冬天、到春天,就好了。他那时相信自己还会好起来。但现在我跟张阿姨通电话,听她讲,好像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父亲希望孩子到跟前”
我父亲非常关心我阿姨(张香华)。有一年我去台湾,他讲到,“我要不在了,你阿姨怎么办?”阿姨如果出去的时间长、没回来,他就很操心她,“赶快打电话问!怎么回事?”他说,阿姨是很能干的人。
张阿姨也很辛苦,儿女不在我父亲身边,全凭她一人照顾父亲,她还要忙父亲的事业,她很不容易。她对我也蛮关心。我觉得她很有宽容心,我们非常感谢她。
我觉得,父亲跟一般老人一样,他真希望孩子到他跟前。每次我走的时候他还问,下次什么时候来?就好像预约一样。我上次刚回西安家里,我给他打电话,他接着就问,“你什么时候再来?”他很需要孩子在跟前,尤其是人到年老时,我想,他可能也会想很多。
今天子女不能相守父亲身边,确实是多种原因。我觉得,孩子们的工作也是一个实际问题。
父亲缺少亲情,我觉得父亲本身也有原因吧。子女和父母也好、朋友也好,还是要来往,有来往才有感情交流。我们见爸爸的时间实在太少,我们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太少,这个感情好像没联络起来一样。我觉得这也不光是孩子们的原因吧。
我想说的是,不管我们离父亲多远,我们心里永远惦记着他。
我先生昨天还在讲,你赶快跟阿姨联络,能过去照顾爸就赶快过去吧,确实时间不多。主要是两岸交流问题,每次只签一个月,忙来忙去也就一个月。2007年底,父亲住院时,我跟阿姨提出过在医院照顾父亲,阿姨觉得还是不要去。阿姨确实照顾我的身体,觉得我身体不好。所以看阿姨安排吧。(本文按采访录音整理。感谢本刊实习生赵倩倩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