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龙云:最后的“云南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07:27 南方人物周刊

  龙云:最后的“云南王”

  一个月后的国际“三八”妇女节,昆明盛大集会游行,正遇上唐继尧坐着轿子经过,队伍马上沸腾起来,高呼“打倒军阀唐继尧”。唐当时不便发作,但晚上就指使爪牙混入妇女解放协会举办的晚会,割断电线,制造混乱。第二天,唐政府原来的机关报《西南日报》以《灯熄裙破哭三八》为题,发表侮辱性新闻,报纸出版还不到两小时,广大群众就把西南日报社捣毁了。这件事情对唐继尧打击很大,这个独裁的实力派终于发现民意之可怕,他当即病倒不起,“愤懑吐血”,不到3个月就去世了。

  唐继尧死后,云南又经过3年混战,才进入了龙云时代。

  龙云 最后的“云南王”

  龙云一生的复杂坎坷,值得大书:他是唐继尧的爱将,也是倒唐的主力;他是蒋介石倚重的边陲大员,也是蒋介石疑忌的心腹大患;他曾经清剿过共产党员,却在长征中给红军偷偷送药;他长期捆绑在蒋系战车上,却用密电跟朱德私下联络;他抽大烟,也鼓吹禁烟;他算计过别人,也被别人算计;他是个硬汉,送20万滇军誓死抗日,也是谋略家,组织20万民众修滇缅公路……在云南,他统治了17年,威重令行,但没人知道他晚年时内心的失落

  本刊记者  蒯乐昊  发自昆明

  从云南驱车近一小时,来到市郊的海源寺,山脚下一条新修的小路上标志着此路通往“龙公馆”,即龙云生前的避暑别府,龙源别墅。龙源别墅装修一新,大门紧闭,门口却是几畦菜地,和破破烂烂的低矮砖房,有的还堆满了茅草。

  龙源别墅目前的“签约”主人是一位五十开外、身穿西装、满面皱纹的男人,他的手下都叫他马老师。马老师在上海做文物生意赚了些钱,回乡见到一片破败的龙公馆,就跟留学回来的女儿马晓鸿一起,立意把此地租下维护整理,着力恢复旧貌。龙公馆后方的小屋子被布置成了佛堂。马晓鸿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书法家,大书“神”“佛”二字挂在中堂,下方则供着龙云的戎装照。据说龙云惟一幸存的小儿子、年近九旬的龙绳德从美国回乡,看到素不相识的马家人居然供奉着自己父亲的照片,眼睛当时就热了。

  许多人怀疑马家父女的动机,“花了400万修这所房子到底图个什么?”

  马老师讲出了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他的父亲马昌,曾是国民党云南独立汽车营的营长,“一二·九”云南和平起义,马昌在巫家坝的飞机场带领手下倒戈。但“文革”中,他没有逃脱遭审查、怀疑的厄运,被关进监狱,夫妻离散,最后死在狱中。“龙云先生的两个儿子,也是被枪毙的。在那个年代,我父亲的遭遇并不稀奇,小时侯,我常听父亲说起龙先生,他跟龙云的公子,是把兄弟。”

  一米六零击败法国大力士

  关于龙云,有一段不成文的传说:1914年秋,昆明城里来了一位膀大腰圆的法国大力士,在云南讲武堂对面摆下擂台,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

  当时的云南,近邻安南(今越南)已经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另一近邻缅甸则是英国的殖民地,英法都有意洞开中国西南门户,加紧向云南扩张。这位法国大力士就是在这个时候来此炫耀武力,据说他到云南后还曾晋谒云南都督唐继尧,唐继尧心里很不快活,暗中在讲武堂内部悬赏求武艺高强者,表面上却对法国人唯唯诺诺。

  在民间的传说中,龙云大战法国大力士已经成了一段说书般的传奇,身高只有一米六出头的彝族小伙子龙云被描绘成了黄天霸式的英雄,先是用草鞋飞踢,然后又是“猫洗脸”、“双擒双纵”、“和尚撞钟”等招式,彻底制服了法国大力士。当时在擂台观战的唐继尧十分高兴,从此记住了这个精干伶俐的小伙子。

  这段故事,正史不载,但即使是严肃的史家,也倾向于相信这是真的。因为龙云确实习武,而且身手过人,不只一人曾经在龙云晚年听他亲自讲述这段比武经历,“认为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事”。直到解放后的1954年,四川凉族民族参观团去北京探望龙云时,他还“边讲边比划给大家看,个子虽不甚高,壮健胜过常人,七十高龄仍纵跳如猿”。

  打败法国大力士的同年年底,龙云就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了,分配到昭通独立大队当中尉排长。第二年,蔡锷想调唐继尧身边的随从邹若衡当自己的副官,邹跟随唐继尧多年,临走前把龙云推荐给了唐继尧。唐继尧一听说就是去年大败法国大力士的小伙子,当时就很高兴地接受了,并对龙云青眼有加。龙云为人机灵,聪明好学,深得唐的赏识,仅两个月就从唐的中尉侍从副官提拔为近卫军第二大队中队长,接着又提拔为佽飞军副大队长。当时的佽飞军大队长一次失旗失职,性情武断的唐继尧一气之下把他给枪毙了,同时任命龙云为佽飞军大队长。

  当时的唐继尧,已经显露出要当“东大陆主人”的野心,出行完全是皇帝派头,佽飞军就好比他的御林军,个个头戴钢盔,身穿清一色的漂亮军服,背挎十响枪,手持方天画戟,俨然是帝王巡视。在佽飞军护卫下,掌旗官出场,乘高头骏马,手掌杏黄滚金丝穗帅旗,上绣斗大的一个“唐”字。后面接着是唐继尧乘坐的八抬绿呢大轿,轿后跟着的是唐的坐骑黄骠马。殿后的就是佽飞军大队长龙云率领的护卫大队。

  省主席的代价是一只眼睛

  护法运动后,唐继尧二次回滇,论功行赏,特别垂青于龙云,遂正式委任龙云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昆明。龙云就此掌握了滇军的实权,变成了滇军事实上的二号人物。

  1927年“二六”政变推翻唐继尧以后,龙云和胡若愚为了争夺权力,矛盾日益暴露。胡若愚与龙云势均力敌,论资格和人望,胡还略占上风。龙云很清楚,自己要在省内站住脚跟,就必须在国内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掌握了南京政权的蒋介石集团是当时的“强者”,因此他迅速倒向蒋介石一边。蒋介石南京政府成立,龙云在1927年5月7日以快邮代电致南京政府,表示拥护蒋介石,攻击共产党“奉行苏俄阴谋”,“供苏俄之牺牲”,“利用青年,把持农工运动”,扬言“决不能与之共同革命”。他知道,蒋爱听这个。

  蒋介石对云南的实力派人士,既要用,也要防,所以建立了南京政权以后,他倾向于让倒唐后云南的实力派人士自相残杀,然后“择优录取”。蒋在表面上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让他们各自行动,自己则暗中观察挑动。

  1927年6月13日深夜、14日凌晨,胡若愚派出一队人马,突然包围了龙云在昆明翠湖边的私人住宅。龙云尚在梦中,仓皇惊醒,组织反抗,已不济事。龙云住宅大约250人的卫队被解除了武装。龙云企图越墙逃走,但原是唐继尧亲信、现已投奔胡若愚的王洁修,指挥炮兵,向龙宅连续发射了两颗炮弹。炮弹打得很准,一颗落在龙云住宅的花园中,一个弹片恰巧打在一扇玻璃窗上,玻璃片溅向四方,龙云的眼睛被飞来的玻璃片扎伤,鲜血模糊了双眼,他无法逃走,束手就擒,当了阶下囚。

  抓住龙云以后,胡若愚说,“我这位兄弟是练家子,只有铁笼子才关得住他。”怕武功高强的龙云越狱逃走,王洁修竟真的特制了一个大铁笼,内置藤椅一张,把龙云囚在里面,放在五华山上。龙云在铁笼里像困兽一般,被整整关了一个多月,受伤的那只眼睛受伤未及时治疗,完全失明,全身长满虱子,甚至眉毛内都长了虱子,眼睛红肿流血,痛苦不堪。后来龙云掌权后,对家属常常提起此事:“你们以为我这个省主席是容易得来的?关在铁笼里一个多月的日子好过?”并经常为这一段往事伤心流泪。

  三年混战兄弟阋于墙

  滑稽的是,就在胡若愚发动“六·一四”政变,囚禁龙云的当天,蒋介石却发布命令,任命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三十九军军长,张汝骥为独立第八师师长。蒋介石这个举动,加剧了云南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争夺。但胡若愚并未彻底看穿蒋的用意何在,正当他以胜利者之姿在昆明到处发表演说之时,龙云的旧部卢汉、孟坤、朱旭在滇军元老胡瑛的统领下开始反攻了。

  胡若愚的部队在战争中失守,他不得不释放龙云,被迫下野。卢汉、朱旭发出通电,表示各界“特恳军长龙云再出东山,暂维时局”。龙云返省后,胡瑛将省府信印和三十八军关防一并交与龙云,云南的政治军事大权全部落入龙云之手。此后,龙云统治云南长达17年,其开始的日期就是1927年8月13日。

  此后3年,正中了蒋介石的安排,龙云、胡若愚、张汝骥三方在云南省内军阀混战,蒋介石的中央政府作壁上观,原则是“谁赢了就支持谁”。最后到1929年底,龙云的军队胜出,统一了云南全境,南京政府即委任龙云为省主席,组建了省政府。龙云后来曾写到这三年混战,“计是役历时三年,兄弟阋墙,诚属痛心之事。然在当时,势不容已”。

  让蒋介石宋美龄刮目相看的新云南

  为了讨蒋介石的高兴,早在1928年1月,龙云便正式成立了云南的“清共委员会”,并很快发动大逮捕。仅在1928年,云南省处决的革命人士达400人之多。而蒋介石为了笼络龙云,也把龙云的大儿子龙绳武,收为“义子”,带到浙江溪口去认亲。

  让蒋介石宋美龄刮目相看的新云南

  上世纪30年代来到云南的外国旅行者这样描写在东方彩云之南看到的景象:在滇中偏东的宜良,有着“广袤的精耕良田,其中大半盛开着罂粟”,而在“从昆明到大理之间的那些坝子,大约有一半用来种大烟”。

  1931年,对于龙云统治云南、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从这一年起,龙云利用云南远离中原战乱、相对稳定、自成一体的优势,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建设新云南,对东南亚各国采取开放政策,取得了明显实效,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了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引人瞩目的省份,他也因此被称为“云南王”。

  穷兵黩武的唐继尧时代,滥发了不兑现的富滇老票五千余万元,币值跌落到每10元只抵国币1元。唐倒台后,三年混战,各部军事头目,大都采用“到州吃州,到县吃县”的就地筹粮筹饷的办法,人民负担奇重,士兵形同饿殍。站稳脚跟后的龙云很快开始清理财政、整编军队,加强经济建设。

  学武出身的龙云,为了充实滇军的后备力量,对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实施军训,作为讲武堂的后备队。尤其耐人寻味的是,他提倡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但精神教育的内容,既非三民主义,也非共产主义,而是云南爱国主义。从这一点上,可以约略窥见这个云南王内心真正的政治倾向。

  龙云对云南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肯定。1935年5月,蒋介石携夫人及大批随从来到昆明,除布置反共军事外,主要是考察云南,拉拢龙云。蒋氏夫妇意外地发现当时的昆明社会秩序良好,整齐清洁,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相比形象突出。宋美龄写道:“昆明城的街道十分干净整洁,建筑物都是同一色彩,和我们在其他地方见到的那些杂乱的建筑物相比,使人感到更舒服。”“昆明街头的行人已分为左、右两边行走,并以最有秩序的方法往返。”——这一文明习俗虽然在今天已不稀奇,但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街头,却还是非常罕见的。当时的《大公报》甚至把云南描绘成“自然资源的大宝库”,“是有着光明前途的省份之一”。

  尤使蒋注意的是,龙云在当地威望很高,“云南政府全体成员的团结一致,是四川无法相比的”。蒋介石对此既感到高兴,也感到不安。

  在昆明期间,蒋与龙进行了多次密谈。龙云常常烟瘾大发,困倦异常,强打精神。机智的副官主任杨苇航灵活,一察觉龙云面色不佳,就赶忙端上一杯浓茶,悄悄将烟泡子放在茶内。龙云吞下茶后,精神复振,继续与蒋密谈。

  暗中给长征红军送图送药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主力的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先后路过云南。龙云奉蒋介石之命,调集滇军,“追剿”红军。然而蒋有蒋的算盘,龙有龙的算盘,两个人明合暗斗,反而为北上红军帮了忙。

  当时的省政府委员孙渡就曾献策龙云:“蒋介石这次追堵红军,实有一箭双雕之野心,不仅想消灭共军,而且还想乘便消灭地方武装,我们只好遵照蒋的命令出兵……若共军已进入云南,为避免以后一切麻烦起见,只有追而不堵,将共军尽快赶走出境为最好。”龙云对此深以为然。

  实际上,蒋介石就是利用红军长征,乘机“吃掉”了贵州黔系的王家烈军,使得中央军入黔,这不得不引起滇系军阀的警惕。

  因此,龙云一方面配合蒋介石出兵,一方面暗中放红军一马,而红军为了长征顺利,也利用了这种心理。龙云的老朋友、红军指挥官罗炳辉在经过云南时就曾托人密信龙云,信上说:这次红军长征,目的是北上抗日,并不想攻城夺寨,占据城池,骚扰地方人民。现在路过云南,也无意来到昆明,希望龙云尽管放心,希望龙的军队不要截堵打战,并希望滇军拖住蒋军的后腿,不要让他尾追红军。信中还有“甚为感谢”、“后会有期”等语。

  这段历史与龙云自己的回忆相符。蒋介石给龙云下令,要龙云查捕共产党员和失散的红军,但龙云对此并未采取认真的行动。龙云当时也确实接见过一个号称有紧急军情相报的小伙子,“我知道其意,叫旁边的人走开,这小伙子使劲把棉衣的夹里子撕开,取出一封牛皮纸封着的信。我拆信一看,原来是罗炳辉的来信。我看完信,对来人说:你回去报告你们的罗司令官,我一定照办,不回信了,免得查出来不好。500块钱给了他。这人走后,我又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骑马送给孙渡,再次嘱咐他不准与红军交锋,尾追送客就行了,不必截堵。同时,我准备一卡车药品交给他(孙渡),叫他相机送给红军。”

  跟这一卡车药品在一起的,还有云南的军用地图,和上好的宣威火腿——云腿,表面上是龙云送给国民党薛岳将军的,但中途却被红军“截获”,其中关窍,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据龙云的亲信部将张冲的儿子乌谷回忆说,50年代初,龙云曾对张冲说,1935年红军在曲靖截获地图、白药等物资,是因为我(龙云)通过关系,预先告诉了他们(红军)这个消息的。

  这些云南白药等贵重药材和地图,也是红军当时所急需的,毛泽东充分利用了这些地形图,制定了抢渡金沙江的详细计划——这与毛泽东爱读的《三国演义》中的某些桥段非常相似,刘备就是在云南王张松献地图的情况下才征服云南的。

  调滇军回昆明,为红军敞开金沙江

  多年来独霸一方的龙云,与竭力排除异己的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1935年3月底,红军为掩饰抢渡金沙江的战略目的而四渡赤水、威胁贵阳时,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慌了手脚,急命滇系的孙渡率第三纵队来贵阳“救驾”。孙渡率部迅速赶到,蒋对孙极力称赞,称孙是“真正的军人”,而此时龙云却坐立不安,惧怕孙渡部被蒋所控制,多次向蒋询问第三纵队的位置,几近失态。

  当蒋介石要奖赏孙渡2万元,升孙为中将时,龙云怀疑孙渡是否已经被蒋介石控制,几乎撤掉了他。4月中旬,蒋介石准备提拔滇军3个“作战有功”的旅长为师长,龙云马上发急电给蒋,声称各旅年皆少壮,立功有日,不宜骤于高位,以拒绝蒋收买染指云南部队。由此可见龙与蒋矛盾之尖锐。

  1935年4月23日,中央红军主力进入云南,孙渡纵队在后紧追,但此时龙云见国民党中央军也进入云南,昆明防务空虚,生怕蒋介石故伎重演,自己成为王家烈第二,马上调离红军最近的滇军部队回昆明,把通往金沙江的道路向红军敞开。

  在龙云滇军追而不堵的情势下,中央红军3万余人于5月初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龙云在与红军的直接接触中,感触很深。行伍出身的他深知严明军纪不易,在当时与《申报》记者、中共地下党员陈赓雅的交谈中,就直言不讳地说:“红军两次过云南,硬是秋毫无犯。勒着肚皮横冲直闯十几省,莫说在中国,就在世界上,哪有这样强的军队啊?!”这为龙云后来的思想转变是埋下伏笔的。

  与朱德建立密电联系

  1936、1937年“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相继爆发,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龙云对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所了解,爱国主义思想日增。“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宣布抗战,召集各省军政长官到南京开“国防会议”。龙云接到电召后,当即乘专机赴京。在机场休息室,陕西省主席蒋鼎文问龙云:“中共有几位负责人要到南京,在此等候飞机,可否搭你的专机一起去,你方便不方便?”

  我问他:“是哪几位?”

  他说:“朱德、周恩来、叶剑英。”

  我当然欣然答应道:“周是第一次见面,朱和叶都是我的先后同学,当然欢迎,我们一齐去好了。”大家在餐厅见了面,一见如故,非常亲热。

  龙云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朱德、叶剑英和我先后到了汤山。晚餐后,我们在外散步,谈到抗日问题,我们的意见大体一致。朱说:“云南可以出二三十万人吗?”我说:“要看军事发展情况而定。”我问朱说:“这次抗日,政府给了你们些什么武器?”他说:“我们只要轻武器。”我又问他:“以后我们如何联系?”他说:“用无线电联系。”我就给了他一本密码。后来他的秘书看后说:“这密码不好,容易泄密。”朱叫我的秘书和他的秘书商量另编。我说:“不必研究了。我的秘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完全由你的秘书编好了,给我一份就行了。”我由汤山回南京后,密码就编好送来了。后来我在昆明与延安方面的电台联系,即用这本密码。

  (龙云《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

  这次南京之行,给龙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第二天离开南京回昆明时,蒋介石亲自到机场送行,可是机场前一天已被敌机炸坏,飞机也被炸伤,不能起飞,只好改坐轮船到汉口赴昆明,“那几天敌机又在轰炸武汉、九江一带,九江纱厂被炸起火,地面防空既无高射炮,也无高射机枪,纱厂起火一两个小时都没有救火队扑灭。我看到南京防空既是那样薄弱,地方也是如此,心里很难过。蒋介石并没有真正准备抗战,更是暴露无遗了。”

  回到昆明,龙云马上召集军政各界,“日本是真的干起来了,中央却毫无准备,看来局势是很危急的,我们自己要迅速充分准备。大家不要怕,在北方有八路军,南方各省很多朋友也都有决心抗日。”他马上布置了备战措施:办理积谷、禁烟禁种、购买武器、训练“保卫队”和修筑滇缅公路。

  子弹只能从前胸射入胸膛

  龙云因为两件事情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一是应了在汤山与朱德的对话,组织了二十余万滇军奔赴抗日前线;二是抢得先机,开辟滇缅公路,打通抗日的国际援华通道,被誉为“抗日输血管”,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1937年9月9日,龙云一身戎装,誓师巫家坝,滇军首批第60军的四万余官兵,步行一千多公里到达长沙集结,随即奔赴抗日前线台儿庄。

  此时的台儿庄战事对中国极为不利,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节节败退,位于台儿庄左翼的汤恩伯部听说滇军要来,立即撤出了阵地;于学忠部也连忙向南逃窜。日军乘机组织了三万多兵力像潮水一样涌进缺口,孙连仲部面临全军覆没。

  滇军就是在此危急关头,甚至还没来得及把机枪从马背上卸下来就与日军遭遇,英勇的滇军前赴后继,与日军展开了反复肉搏,没有一个人因胆小而退却,也没有一个人因怕死而逃跑。尹国华全营500人仅一人生还,184师的虎将王秉障,用刺刀挑死十多个日军后胸前中弹,他硬撑着走到师长张冲面前说:“请师长检验,子弹是不是从前面进去的?”

  原来张冲曾在抗日誓师大会上说过:“我们彝族老祖宗治军有个规矩,前面有刀剑伤者,奖!背后有刀剑伤者,刀砍其背!我们184师决不贪生怕死,做脊背挨子弹的逃兵,谁给老祖宗丢脸,军法不饶!”

  台儿庄一捷,滇军威震华夏,但出征的4万余官兵死伤过半。8年抗战,龙云一共向抗日前线输出二十多万大军,经历各大战役二十余场,伤亡十余万,并组织全省军民投入滇西大抗战。这是龙云作为一个军人,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根鸡毛一副手铐筑滇缅公路

  早在南京“国防会议”上,龙云就主动向蒋介石请缨,修滇缅公路,他这样分析当时的战争局势:“上海方面的战事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上海既失,即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

  蒋介石说:“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那时候只有从香港和利用滇越铁路到达内地。”

  龙云答道:“日本既大举进攻上海,他的南进政策必付诸实行,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滇越铁路都有问题了。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当预做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可以直通印度洋。公路由地方负担,中央补助;铁路则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可以协助修筑。”

  回滇后,龙云用“三根鸡毛,一副手铐”下筑路令,当时的资金、人力、技术、设备统统不具备,但国难当头,云南百姓长途跋涉赶往筑路工地,每天出勤的不下10万人,最多时达二十多万人,轮班昼夜赶修,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抢通了927公里的路面,滇缅全线通车。

  修路民工们没有筑路机械,全靠两只手挖山开路,肩挑人扛,冬春农闲时,民工上阵甚多;就是第二年夏秋之间,天气炎热,瘴毒时疫流行,出工人数仍然不减。民工们自带粮食和工具上阵,虽说每天可得微不足道的“补贴二角”,却也未完全到手,在整个修路过程中,伤亡在万人以上。为了补充劳力,妇女也上了艰苦的筑路工地。

  这里山势险峻,而且必须跨越澜沧江和怒江。公路修通后,蒋即电告驻美大使通知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不信,罗斯福总统电令驻华大使詹森取道滇缅公路回国,顺路视察。詹森到美后,向罗斯福报告说:这条公路选线适当,工程艰巨浩大,没有机械施工而全凭人力修成,可同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媲美。

  滇缅公路完成后,立即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938年5月,英国轮船“斯坦霍尔”号装载着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6000吨武器弹药离奥德萨来中国,在仰光港卸货,从缅甸腊戌运入我国,再转运昆明。此后,滇缅公路主要担负美国等援华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据统计,仅1941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及其他物资就达13.2193万吨。

  龙云的预计完全没错,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国对外海路交通断绝,滇越铁路停运,滇缅公路几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惟一的陆上国际交通线。正是这条抗战输血管,打破了日本用武力切断中国与海外的联系、从而困死中国的企图。因此,日军处心积虑要切断中国这条国际大动脉。1942年初,日本从泰国入侵缅甸南部,滇缅公路除抢运物资外,又担负了运送中国远征军的任务。10万入缅远征军,全用卡车运输,“车队蜿蜒进行,长达数里,烟尘相接,蔚为壮观”。

  抓不到一个云南地下党

  在与蒋介石的十多年交往中,龙云起初对蒋是竭诚拥护的,但后来看到蒋为人处事,处处自危,不免对他忌惮起来。当时云南有龙、卢、安、陇四大家族,都是云南当地的军政上层集团,掌握着云南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大权。蒋介石多次明令“禁烟”,却又让农民银行掌握和操纵着“特货”(鸦片)、“特税”(烟土税)。龙云表面也在“禁烟”,手里却仍然控制着大量“特货”,作为地方经费。蒋介石以禁烟总监的身份,多次严究,因涉及巨额的经济收入,龙蒋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而云南的地方银行,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各个银行在投资经营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冲突和矛盾。

  1941年初,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昆明,龙云十分不满。他说:“既打外战,又打内战,怎么可能打败日本呢?”“自己设圈套消灭自己的军队 (指新四军),这是哪家的‘中央政府’?”

  龙云为首的省政府拒绝与国民党中央派来的特务合作,使他们在云南无法开展工作。据特务头子沈醉后来回忆,他当军统滇站站长时,始终没有找到云南地下党的线索,他的两个前任,也没有找到云南地下党。在龙云执政后期,除云南文山地区有一个不大的支部遭到破坏之外,云南全省地下党组织,都没有遭受过破坏。加上西南联大的进步师生,给这片土地带了新的思潮,昆明成了抗战时期全中国的“民主堡垒”。

  日益渗透入龙云思想的民主意识让龙对蒋的怨气渐渐公开化。1943年秋天,龙云曾回老家昭通,发表了两个小时的演讲。他没带讲稿,讲话慷慨激昂,中心话题是强调“民为贵,君为轻”。他在大会上问大家,什么是民主?民主与独裁有什么区别?还问到会群众,“为什么提到‘蒋委员长’,大家全要站起来,这是什么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民盟中央开始争取龙云参加民盟。龙云回到昆明后,与云南民盟支部负责人楚图南等多次交谈,申请入盟,获正式批准,举行了秘密的入盟仪式。从此龙云成了中国民主同盟的一位秘密成员,不参加民盟的公开活动,也不出席盟内的组织生活会议,但却在经济上给民盟以很大支持,在人事安排上也给盟员以一定方便。龙云的秘密“入盟”是他由一名地方实力派向真诚爱国者转化的重要一环,此后,他在这条道路上就再未动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 云南 滇系 蔡锷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